APP下载

刘庆思教授治疗腰痛医案3则

2016-02-21唐富永徐绍俊蔡瞩远指导王炳南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壮骨双下肢腰痛

唐富永,徐绍俊,蔡瞩远指导:王炳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医案研究◆

刘庆思教授治疗腰痛医案3则

唐富永,徐绍俊,蔡瞩远指导:王炳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腰痛;虚损瘀;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通络;攻补兼施;刘庆思

刘庆思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带头人,历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带头人。从事骨科临床、教学50多年,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腰腿痛、四肢骨折等骨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刘教授出诊,现将刘教授治疗腰痛病的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1 补肾壮骨,宜用补骨脂、杜仲、淫羊藿、菟丝子

岑某,男,55岁,2015年9月7日初诊。主诉:腰背部酸痛伴活动不利8月,加重1周。病史:患者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胀不适,遇寒、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平素怕冷,不耐风寒,夜晚四肢冰冷,夜尿多(每晚3~4次)。曾多次经医院治疗,疗效欠佳,症状反复。症见:痛苦面容,肥胖体质,四肢不温,舌淡白苔滑,脉弱而无力。专科检查:腰背部局部压痛(+),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局部肌肉紧张,腰椎活动轻度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脾肾阳虚),治疗以补肾壮骨,温阳通络为主。选用自拟脾肾阳虚方,处方:补骨脂、菟丝子、白芍、大枣、丹参各15 g,淫羊藿、杜仲、独活、牛膝、熟地黄各10 g,甘草5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7剂。2015年9月14日复诊:患者诉腰痛明显缓解,其它症状较前好转。继续服用上方14剂,嘱其保暖,避风寒,洁饮食,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随访2月,未复发。

按:刘教授认为,脾肾阳虚,阳虚则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无力温煦机体,水谷不化则精血无以化生,气虚血瘀,“不通则痛”;筋络不营,“不荣则痛”,故肾虚发为腰痛。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故四肢冰凉,夜尿频多。疼痛遇寒加重,舌淡白苔滑,脉弱而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象,加之久病者必有瘀,治疗当以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为法。方中以补骨脂补肾壮骨为君药;辅以淫羊藿、菟丝子、杜仲补助肾阳,熟地黄、白芍补益精血共为臣药;配丹参、牛膝活血通络,独活祛风湿共为佐药;再以大枣调中和胃,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全方体现了中医学“善补阳者必须阴中求阳”之涵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选药精当,力有所专。刘教授认为,补骨脂,味苦辛,性温,善温补脾肾之阳,能行、能补、能泄,补而不滞,行而不散,补攻合为一体,适合老年人不耐攻伐之体质;杜仲,味甘性温,善治腰膝酸痛、脚足拘挛,温而不燥,甘而不腻,补肾兼能驱邪;菟丝子,温补脾肾肝,性平,补而不峻,温而不燥,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为补脾肾肝三经之要药;淫羊藿,辛、甘、温,补肾壮阳,强筋骨,强心力,善治一切冷风劳气。

2 活血化瘀通络,宜用赤芍、土鳖虫、丹参、川芎

李某,女,39岁,2015年4月6日初诊。主诉:外伤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半月余。病史:患者半月前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当即出现腰背部疼痛,屈伸不能,在家自行涂擦跌打油,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腰部活动不利,彻夜未眠。曾求治于多家医院,未见好转,症见:舌紫暗、苔薄白,舌底脉络瘀紫,脉涩。专科检查:腰背部局部肿胀,压痛(+),腰椎屈伸活动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双下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未见骨折迹象。中医诊断:腰痛(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选用自拟腰痛二方。处方:丹参、黄芪各15 g,白芍、赤芍、川芎、柴胡、川楝子、鸡血藤、土鳖虫各10 g,三七、甘草各5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7剂。2015年4月13日复诊:患者诉腰痛明显缓解,继续服用上方7剂。嘱其注意保暖,避外力、劳伤,清淡饮食,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

按:《内经》曰:“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气滞则血瘀,血瘀也能造成气机不畅,瘀乃是一切痛证的根本,无论是新伤还是旧伤,关节僵硬还是关节不利,均是由瘀作祟,万痛不离瘀。此患者因扭伤致局部筋络受损,血溢脉外,气机不畅,瘀而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觉腰痛;瘀为阴邪,夜间阳气渐退,阴气渐升,故夜重日轻;外力致筋络受损,血瘀气阻,故腰部活动受限;舌苔暗紫,舌底脉络瘀紫,脉涩为气滞血瘀之象。方中重用丹参、赤芍、川芎为君药,活血化瘀;辅以柴胡、川楝子理气机,三七、鸡血藤祛瘀生新,土鳖虫破血散血续筋骨共为臣药;黄芪益气养血,白芍、甘草柔肝止痛,又能制约众药之性燥为佐药;全方驱邪而不忘扶正,扶正不碍驱邪。正所谓久瘀必有热,赤芍善除热中之瘀,血分之热,行血凉血,散肝经之郁热;丹参,活血养血通经,祛瘀生新,行而不散,攻守有度,善治腰脊强、脚痹、痛痹;土鳖虫,性走窜,破血,续筋骨,有发有收,善治筋骨并伤、血瘀不出、屈伸不利,为伤科要药;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血双调,善治风,补五劳,壮筋骨,破宿血,养新血。

3 虚损劳伤,宜攻补兼施,用牛膝、桑寄生

王某,女,63岁,2015年6月8日初诊。主诉:腰背部酸痛5年加重7天。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后因跳广场舞不慎扭伤,疼痛加重,到医院求治,给予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症状稍缓解,之后反复,时轻时重,多次门诊求治无果。近来腰痛加重,转侧不能,彻夜难眠,口渴,饮不多,纳食差,二便正常,口唇红紫,舌红、质暗,脉弱。患者年轻时长期从事农田劳作,专科检查:腰3、4横突旁压痛(+),腰椎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左右侧弯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字实验(-),双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感觉、血运、活动可,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中医诊断:腰痛(肝肾亏虚),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选用自拟腰痛一方。处方:杜仲、菟丝子、桑寄生、宽筋藤、牡丹皮、赤芍、知母、牛膝各10 g,五味子、桂枝、甘草各5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7剂。2015年6月15日复诊:患者诉腰痛明显缓解,其它症状较前好转,继续服用上方14剂。嘱其保暖、避风寒、防劳伤,适当行腰背部肌肉锻炼。

按:刘教授认为腰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多果的难治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急性和慢性病情交错,缠绵不断,因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尤其是瘀与损交替错杂,常因气候突变、外力等加重病情,致急性发作。此患者因长期从事农田劳作,日积月累致腰部劳损,随着年龄的增大,机能逐渐衰退,肝肾亏虚,筋骨松弛不用,外力容易致伤,反反复复,病机交替,虚实夹杂,致病情缠绵,积久不愈。用药上强调攻补兼施,扶正与驱邪并进,以“和”为宗旨,抓住“平衡”这一尺度,以“调”为利器。

刘教授在治疗腰痛上,灵活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从虚、损、瘀三因论治。虚:腰为肾之府,其疾病的发生必然与肾的盛衰及生理状态有极大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首先表现肾气衰疲,肾阳不足,易受外邪,特别是风寒湿的侵袭,致使气血不畅,经脉壅滞,邪滞经络及筋骨,出现腰酸、背痛、腰膝软弱无力等症状,缠绵难解。损:腰部是机体活动较为频繁的部位,负重强度大,极易在劳动中损伤,积劳成疾,血脉经络阻滞,经不通则痛,络不通则痹。瘀:瘀是一切痛证的根本,无论是新伤还是旧伤、关节僵硬还是关节不利,均由瘀作祟。刘教授对腰腿痛从虚、损、瘀三因论治,确有其独到之处,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1]马勇,周董建,宋敏,等.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3-96.

[2]盛朝晖,林晓生,孙东平,等.刘庆思教授防治骨质疏松症经验述要[J].新中医,2012,44(12):177-178.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A

0256-7415(2016)08-0272-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122

2016-03-24

唐富永(199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

猜你喜欢

壮骨双下肢腰痛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壮骨止痛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Runx2、Osx及DKK1蛋白表达的影响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职业腰痛早防治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新工艺止痛壮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观察
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