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夏教授运用“衡法”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2016-02-21郑民安蒋璐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通阳严师决明子

郑民安,蒋璐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严夏教授运用“衡法”治疗冠心病经验介绍

郑民安1,蒋璐2

1.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冠心病;衡法;中医疗法;颜德馨

严夏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学术继承人,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严师在临床中多运用“衡法”颜德馨教授的“衡法”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兹将严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中医无冠心病之病名,以主症命名者,有心痛、心悸、喘证等,以病机命名者,有胸痹、心痹等。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五脏密切相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陈镜合[1]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正虚与邪实之争。邓铁涛[2]从脾气虚生痰致瘀病机分析,认为脾气虚为本,痰瘀为标,并认为心气虚是发病的始动因素,且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2 衡法颜老认为冠心病病机可用“阳微阴弦”概括,本在心气不足,胸阳不振;标在痰瘀交阻,气血失常。而千因百结,不离气血,治病要诀重在气血二字,强调治在气血,其关键在“调和”与“通阳”,使气血归于“衡”。颜老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以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目的就是将失衡的气血调至“气血平和”以致“衡”,从而让患者恢复健康。颜老认为治病要诀重在理解气血二字。冠心病本为心气(阴)不足、胸阳不振,标为痰瘀交阻、气血逆乱。强调治在气血,其关键在“调和”与“通阳”,并以此创立益心方。

1.3 痰为标中之重严师认为,冠心病虽病因复杂,但其本在气血失衡,而标在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而痰为标中之重。首先,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这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有很大关系,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超过机体的生理需要,堆积体内,变化而为痰浊,表现在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和体重超标,为冠心病的好发人群。其次,微观方面,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为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肉眼所见为黄色粥样物质,与中医之“痰”相似。因此,严师在临床中非常重视“治痰”。

2 调气活血、通阳化痰

严师认为,气血失衡为冠心病发病之本,而痰浊为冠心病的标中之重,因此,调气活血、通阳化痰为治疗冠心病之大法,强调益气活血、行气通阳、健脾化痰,方常用益心方合温胆汤加减。益心方是颜老根据“衡法”治则创立的,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党参、黄芪、丹参各15 g,葛根、川芎、赤芍各9 g,山楂、决明子各30 g,石菖蒲4.5 g,降香3 g。温胆汤出自《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生姜12 g,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壳各6 g,甘草3 g。严师常将2方合并后使用:党参、黄芪、川芎、丹参、赤芍各15 g,山楂、决明子各30 g,石菖蒲、葛根、法半夏、陈皮、竹茹、枳壳各10 g,降香3 g,甘草5 g。如果患者舌苔较厚,则将黄芪改为五爪龙30 g,五爪龙被称为“南芪”,既可健脾补气,又兼化痰之功,且无北芪之燥;舌淡明显者,去竹茹;而对于舌质瘀暗、疼痛较剧者,加水蛭3 g、地龙10 g以通络活血止痛。

3 病案举例

汤某,女,65岁,退休人士,2014年12月9日就诊。患者7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重时有胸痛,伴体倦、失眠。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查心电图提示下壁、前壁导联T波低平;血脂:总胆固醇(TC):8.69 mmol/L,甘油三酯(TG):4.23 mmol/L;血压138/68 mmHg,心率:72次/min。患者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高脂血症,目前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病情仍时有发作,建议其行冠脉造影,因惧怕手术,转求诊本院。诊其舌脉舌暗淡、苔白,脉弦涩,拟益心方合温胆汤加减:黄芪30 g,党参、丹参、山楂、赤芍、决明子各15 g,葛根、降香、石菖蒲、川芎、枳壳各10 g,陈皮、甘草5 g,水煎服,每天1剂,共7剂。12月16日二诊:心慌、胸闷发作频率减少,仍觉疲倦,眠差,舌暗淡、苔白微腻,脉弦。将决明子改为30 g加强降浊,加茯苓、法半夏各15 g以健脾化痰,7剂。12月23日三诊:睡眠改善明显,气力增加,胃口好转,劳累后偶感心慌,无胸闷,舌暗淡、苔白,脉弦,守原方,共服21剂。1月后随访,未发作胸闷、心慌,睡眠、胃口基本正常。

按:衡者,平也,“阴平阳秘”、“阴阳平衡”、“以平为期”,讲的就是治病目的要把人体失调的阴阳恢复平衡状态。气属阳,血为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气血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标志,气血通畅是生命之本。“衡法”治则,其目的就是将失衡的气血调至“气血平和”以致“衡”,从而让患者恢复健康。本例患者年逾六旬,心气不足、痰瘀交阻,方中重用黄芪、党参之君药以益气养心、培补中气,辅以丹参、山楂、赤芍、川芎以活血通脉,葛根以升发清阳,降香降气活血,枳壳、陈皮行气宽胸,佐决明子降浊,一升一降并加石菖蒲为使引入心经,又兼化痰开窍。以上诸药相配,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脉,祛瘀止痛之功。一诊后患者症状好转不理想,严师认为痰重药轻,故加茯苓、半夏加强化痰,疗效明显。

[1]杨利,邓铁涛.冠心三论[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8-10.

[2]陈镜合.略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医辨证施治体会[J].新中医,2002,34(1):3-5.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

R541.4

A

0256-7415(2016)08-0236-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104

2016-01-13

郑民安(197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通阳严师决明子
生决明子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谈谈决明子的肝肾毒性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结合《伤寒论》探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通阳中药的特点及分类
UHPLC/Q-TOF-MS法分析决明子化学成分
小数字大生活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