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炭疽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断方法
2016-02-21郑颖群
郑颖群
(黑龙江省通河县畜牧总站,哈尔滨 150900)
动物炭疽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断方法
郑颖群
(黑龙江省通河县畜牧总站,哈尔滨 150900)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可通过病畜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食草动物(绵羊、山羊、马、牛、骆驼)易感,人对炭疽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与动物及畜产品接触机会较多的人员,已经成为威胁动物养殖者和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的一种职业性疾病。本文对动物炭疽的临床病理变化和初步诊断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及养殖场、畜产品及皮张加工企业工作人员了解后可做好个人防护。
动物;炭疽;病理变化;临床诊断
1 病理变化
炭疽尸体一般很快腐败,因消化道里产生多量的气体而显著膨胀。尸僵不全。由天然孔流出暗红色不凝结的血液。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并常有多数大小不同的出血点。
血液凝固不良,呈暗红色乃至黑红色,黏稠如煤焦油样。
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胸膜下、肠系膜、肾周围的结缔组织、咽喉部、舌系带等处有黄色胶样浸润和多数大小不同的出血点。
在腹腔、胸腔以及心包中,含有混浊的红色液体。在各处的浆膜下、黏膜下也有出血点。肌肉软脆,呈暗褐色乃至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全身的淋巴结肿大,呈黑红色或黑色。切面呈褐红色、湿润并见出血点。尤其在胶样浸润部附近的及咽后、肠系膜等淋巴结更为显著。
脾呈显著的急性肿大,比正常增大2~5倍,包膜紧张,易于破裂,触之极为柔软,放置桌上时即失去原有的形状。脾髓呈暗红色,软如泥,甚至为糊状,滤泡与小梁模糊不清。也有少数呈局限性肿胀变软及出血的。组织学检查可见脾髓的白细胞显著增多,结构破坏并有大量的炭疽杆菌。
实质脏器尤其是肝及肾充血肿胀,质软而脆,心肌脆弱。
肺充血,水肿,有时呈暗红色的小叶性出血性肺炎。呼吸道的黏膜充血肿胀,且有多数出血斑点。
肠道以十二指肠及空肠病变严重,有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而局灶性肠炎的外形通常多为痈型。
脑及脑膜充血并有小出血点。死于最急性炭疽的绵羊有出血性脑膜炎的变化。
上述炭疽的整个剖检变化是明显的特征,病程越慢的变化越明显。最急性的病例在剖检时可能缺乏典型变化。
此外有点炭疽尸体在皮肤、肠、肺及咽等部可发现局限性的痈肿。
肠炭疽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其黏膜充血,肠壁有暗红色的圆形肿胀,表面被覆有纤维素性薄膜,并满布出血点甚至坏死,形成褐色的痂。因浆膜透明,在肠未剖开前从外表就可看到痈的部位。猪的肠炭疽多局限于小肠,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出血性肠炎,伴有淋巴管炎和出血性淋巴结炎。肠内黏膜可见有或大或小的坏死和溃疡。发生病变的淋巴管呈暗褐色干硬的小结或成细束纵横在胶样浸润的肠系膜上。发生病变的淋巴结,最急性的仅有肿胀充血以及程度不等的弥漫性出血等变化。严重时淋巴结中出现坏死,变为干涸,呈红砖色。在慢性的病例,淋巴结内有形成包囊的坏死灶,与干硬干酪相似。
肺炭疽常发生于猪,肺的外观如常,但以手触摸感有硬变部分,切开发现鸡卵大的出血性病灶,呈暗红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切面干燥脆弱,缺乏固有的弹力,并有多量的浆液渗出。肺淋巴结无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但镜检及培养时可发现炭疽杆菌。
咽炭疽只见于猪,在猪炭疽中占90%左右。扁桃体充血、肿胀、出血、坏死并有黄色痂皮被覆,坏死部分呈或褐色,失去光泽,切面干燥。扁桃体周围(舌、咽、喉)黏膜肿胀、潮红、出血,炎症常蔓延到黏膜下、肌间皮下结缔组织;颈部结缔组织有胶样浸润,咽后及颈上部淋巴结出血。
慢性经过的猪炭疽,屠宰时仅在个别的淋巴结发现病变。多发现于颌下淋巴结,而少见于颈部、咽后及肠系膜等淋巴结。患病的淋巴结肿胀、硬结,断面呈红砖色,内含有小的坏死灶。
2 诊断
本病的最急性病例突然倒毙,与日射病、脑溢血等不易区别。急性和亚急性的病例虽有高温、痈肿、血尿、变种带血等症状,但也不能依此确诊,只能认为炭疽的可疑而已。调查本地区内有关炭疽发生的情况,分析近年来的统计材料,查明炭疽死畜的兽坟地点,发病动物的种类,疾病的季节性等,虽然有助于临床上可疑炭疽病畜的诊断,但也很难依此得到确诊。
为了防止散布病原体和尸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中形成芽孢造成疫源地以及对操作者的危害,在一般的情况下严禁进行常规剖检。如遇可疑炭疽的尸体尚未腐败时,应先做细菌学检查,若仍不能确诊而必须剖检时,也只限于在有解剖设备的场所或在埋葬坑旁进行。
剖检时若发现天然孔流血,尸体迅速腐败而膨胀,血液呈黑红色煤油样凝固不全,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高度肿胀,脾髓呈黑红色,软化如泥状或糊状等病变,但有时变化不显著和不典型,况且炭疽的病变和牛巴氏杆菌、牛气肿疽、恶性水肿、梨形虫病等相似处很多,因此最后的确诊,一般还要靠细菌学及血清学方法。
3 鉴别诊断
炭疽常与病程很急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疝痛及肺水肿等,在症状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主要鉴别点是:炭疽患畜高热,传染性疾病患畜的体温仍保持正常或略微升高;此外还须依靠细菌学、血清学和病理解剖学的诊断进行鉴别。
3.1恶性水肿
恶性水肿在创伤部位发生气肿性的水肿,触之有捻发音;而炭疽则没有捻发音的水肿性肿胀。恶性水肿尸体的脾一般无明显变化,血液凝固不良;而炭疽则脾显著肿大,脾髓呈暗红色,软化为泥状,血液凝固不全,呈黑红色煤焦油样。恶性水肿的病原体为腐败梭菌等多种厌氧菌。此外还可采取病畜局部肿胀的穿刺液或尸体脏器做炭疽沉淀反应,唯有炭疽呈阳性反应。
3.2气肿疽
气肿疽主要发生于3个月到4岁的牛,而炭疽则各种年龄的动物都可能发生。气肿疽的肿胀为气肿性,触之发生捻发音,常发于富有肌肉的部位,而炭疽则为水肿型肿胀,触之无捻发音。气肿疽尸体的患部肌肉呈红黑色,切面呈海绵状,脾及血液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炭疽则脾及血液均有典型的变化。气肿疽的病原体与炭疽不同,如能运动,有芽孢而不形成荚膜的厌氧菌,病畜的肿胀穿刺液或尸体材料对炭疽沉淀素血清不出现沉淀反应。
3.3巴氏杆菌病
牛患急性巴氏杆菌病时,在头、颌下及颈部都常发生水肿性肿胀,与炭疽相似,但尸体解剖不见脾肿大,血液不呈煤焦油样,水肿液及心血涂片中的细菌为革兰氏染色。
2015-11-23
S858.2
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