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传统去毒方法和生物降解
2016-02-21徐东
徐 东
(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畜牧兽医站,新疆 阿勒泰 836409)
黄曲霉毒素的传统去毒方法和生物降解
徐东
(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畜牧兽医站,新疆 阿勒泰 836409)
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家禽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其次是仔猪和母猪。会给饲养者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该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展开全方面的研究。
黄曲霉毒素;去毒;生物降解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存在着,主要可见食品原料及产品、动物饲料的原料中,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给粮食工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带来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被污染的原料加工成饲料之后仍然会存在大量的黄曲霉毒素,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如果饲料被污染,就不能给动物食用,否则中毒比较轻的动物会体重降低,诱发肿瘤和癌症,而中毒比较严重的就会出现死亡,黄曲霉毒素同样具有传染给人体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诱发更多的疾病。
1 去毒方法
碱处理:分为氨化法和氢氧化钠法两种。氨化法适用于青绿或青贮饲料并且含水量比较高,会有高达98%的去毒有效率,但是籽实、饼粕等低水分的原料不适合采用此种方法,而且经过处理之后原料会有大量氨残留。
氧化处理法: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及氯气等是氧化处理法的常用氧化试剂。此外,紫外光法是利用紫外线的强氧化作用。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处理的效果稳定性差,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出现比较严重的损失,生产中若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会产生比较高的成本消耗。
高温法:如果温度在268℃以上的时候会将黄曲霉毒素破坏,消耗的能量很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会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几乎不采用此种方法。
吸附剂脱毒:平时的临床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吸附剂有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等。但是采用吸附剂给饲料脱毒的时候并不能够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消除,因为具有吸附作用能够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目前,吸附剂脱毒的方法在饲料行业已被较多的应用,而且有许多新型的吸附剂不断进入市场,但是具体的解毒效果仍然需要继续进行考察。
微生物发酵解毒:根据众多的报道可以发现,具有解毒效果的菌株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白腐真菌、假密环菌及黑曲霉等。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也会产生某些有毒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因为有霉菌毒素存在造成的,所以对于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应该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
采用合格原料稀释法:此方法对于减轻中毒症状比较有效,而且能够将生产性能的抑制作用减轻,但是有造成毒素污染范围扩大的可能性。
以上的几种解毒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点,实际生产应用中不是很合适,所以相关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霉菌毒素的去毒方法应该尽量满足。①将毒素破坏或者将毒素转化为无毒化合物。②破坏真菌孢子和菌丝体,避免产生新的毒素。③保证饲料原有的营养水平和风味不发生变化。④不可明显改变原料的物理性状。⑤去毒加工方法必须可行而且应该具有经济性。
经过许多研究可知,生物酶具有作用专一性的特点,生物酶添加到饲料中能够解毒,又不会污染饲料,同时具有比较高的选择性,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可以避免毒素重新产生。酶或酶系统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此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以及饲料自身的外观不会受到任何的不良影响。
2 生物降解
微生物直接降解:生产中有很多的微生物,都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作用,而且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微生物代谢物的酶解降解:1979年有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寄生曲霉能够产生过氧化物酶,对于降解黄曲霉毒素B1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可知过氧化物酶的量直接影响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如果条件改变,有的菌株也许会产生黄曲霉毒素B1。据报道,生物降解反应的发生能够通过酶解机制进行,同时酶产物或副产物能够和黄曲霉毒素发生相应的反应。过氧化物酶可以对过氧化物的分解具有催化效果,产生的自由基会再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酶降解作用机制陆续被证实。通过活性物质在发挥解毒作用时的温度、pH值以及作用的时间特征可以看出,粗酶液中会存在某种酶具有解毒作用。正常的酶促反应应该是有水存在的情况下才可以发生反应,谷壳培养法会导致解毒酶固定化,将以往酶制剂处于含水量低的条件难以发挥作用的难题顺利的加以解决。
3 结语
综合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通过生物酶发挥的降解作用能够将黄曲霉毒素去除,生物酶如果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解毒也不会产生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基本不会造成损失或者只是极少地损失。目前,我国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已经展开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酶作用的条件比较苛刻,如果要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国内外对于黄曲霉毒素在饲料工业中利用生物学方法降解的情况非常少,此方法操作的关键在于:①筛选出黄曲霉毒素解毒物质(主要是酶),并且能够产生高活性的解毒物质。②原料中创造含水的微环境,以利于酶促反应。
2015-12-03
徐东(1971-)男,湖北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
S816
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