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2016-02-21庄宏鑫
庄宏鑫
(黑龙江省方正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防疫站,哈尔滨 150800)
提高肉雏鸡成活率的措施
庄宏鑫
(黑龙江省方正县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防疫站,哈尔滨 150800)
肉雏鸡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够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引发各种疾病而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肉雏鸡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好饲养工作,合理的管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肉雏鸡;成活率;免疫接种;消毒;饲养管理;环境
1 做好免疫接种、消毒及疾病预防工作
密闭饲养肉雏鸡,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极易感染疾病,特别是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这几类传染性疾病,一旦患病,很难控制病情的传播,使整个鸡群都患病,对肉鸡场的养殖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对于这些传染性疾病要以预防为主,严格按照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地区的疫病种类来定。如果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不能接种此类疫苗,以免由于接种疫苗而对整个区域造成污染。
一些雏鸡的常患病如鸡白痢、球虫病,雏鸡患此类疾病也会导致死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预防这类病的发生,一般在雏鸡3周龄前的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可以预防鸡白痢,15日龄后的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可以预防球虫病,预防球虫病的药物要每1~2年更换1次新药,以免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进要注意添加量,并保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如果剂量过大,雏鸡食用后会发生中毒现象而死亡,并且不能溶于水的药物不能通过饮水给药,因为药物沉淀后会使一些雏鸡摄入过量,导致中毒。
做好进雏前的消毒工作,在进雏前的3~4d要对雏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清理舍内的粪便以及污物、灰尘,再将设备以及地面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1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封闭熏蒸消毒。在进雏后也要定期的进行带鸡消毒。
2 做好雏鸡的饲养工作
给肉雏鸡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避免饲料品种的单一,当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时,会引起雏鸡营养缺乏症,如长期的缺钙、磷会使雏鸡体质减弱,出现骨骼畸形;缺乏维生素D时,会导致发育不良,喙和骨容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当缺乏维生素E时,雏鸡会患白肌病。所以养殖场必须要给雏鸡提供营养充足的全价料,并保证营养的均衡,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避免把饲料与农药混在一起而造成饲料的污染,而使肉雏鸡食用后中毒。
适时开饮和开食。雏鸡入育雏室并开始适应环境后,先开饮,以防止脱水,雏鸡脱水的表现为体重减轻、鸡爪干瘪、抽搐,最后衰竭、瘫痪而死亡。雏鸡在出壳后的24h内要及时开饮,促进新陈代谢,而对于经过长途运输或者遭受应激的雏鸡,可以在入舍内的3h内饮用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达到增强体质、缓解应激的效果,还可以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连续饮用3d,以后逐渐过渡成白开水。开饮后即可开食。在雏鸡饮水后3h开食最佳,此时雏鸡体内的胎便已经基本排干净,并且有了饥饿感,开食时让自由采食,饲料要使用碎粒状的全价饲料,少喂勤添。
3 做好雏鸡的管理工作
加强肉雏鸡的管理工作,预防脐部感染,避免由于消毒不到位而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而引起脐炎,如发现有大肚脐鸡要进行隔离,单独饲养,转入高于正常雏鸡体温2~3℃的舍内饲养,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患病鸡死亡率。
在饲养雏鸡的过程中常发生雏鸡聚堆,挤压而死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而室内温度下降,使雏鸡聚堆取暖,或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倾斜堆压,在断水后由于雏鸡口渴,恢复饮水供应后雏鸡群由于抢水而拥挤聚堆,另外,突然的停电会引起鸡群骚动、聚堆,所以在饲养管理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以上事情的发生。雏鸡在3周龄以后常发生多种恶癖,常见的有啄趾癖、啄羽癖、啄肛癖。可在肉雏鸡5~9日龄时进行断喙处理,可以减少恶癖的出现。加强平时的管理工作,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雏鸡3日龄时要给予23h的光照,光照强度不宜过强,4~7日龄时为18h,以后每周的光照时间缩短2h,直到使用自然光照为止。
做好防飞禽以及鼠害的工作,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避免飞禽进入育雏室引起雏鸡群受惊而引发反应,另外,老鼠对雏鸡危害最大,在育雏前要做好统一的灭鼠工作,在进出舍时要把门窗关好,堵住室内所有的洞口。
4 为肉雏鸡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育雏舍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室温偏低,则会使雏鸡的体温难以维持平衡,严重者会患感冒或冻死。如果温度过高、加上湿度不够,对雏鸡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会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通风换气不够,则会导致室内的有害气体超标,使空气污浊,容易引起雏鸡患呼吸道疾病。恶劣的生活环境会使雏鸡的生长延缓,严重者还会发生死亡,所以要为雏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合理的温度、湿度,一般要求育雏室内的温度在第一周为33~35℃,以后每同下降2℃左右,直到温度达到18~20℃为止。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65%,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急剧的变化,这样会引起雏鸡应激。
2016-01-28
庄宏鑫(1982-),男,黑龙江方正人,大专,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方面工作。
S831.4
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4-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