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牛毛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6-02-21李大龙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流行临床症状母牛

李大龙

(黑龙江省穆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穆棱 157599)



母牛毛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李大龙

(黑龙江省穆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穆棱 157599)

摘要:毛滴虫病是由胎儿三毛滴虫寄生于牛生殖道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公、母牛均可感染本病,母牛感染后会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病牛以生殖器官发炎、早期流产和不孕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曾有发病报道,给牛群的繁殖造成严重的威胁,给养牛场带来巨大的损失。

关键词:母牛;毛滴虫病;流行;临床症状;诊断;防治

1病原和流行

胎毛滴虫在蝇消化道内能存活数小时;在粪尿内能生存12天,善于耐过低温(-12℃)。一般室温能生存12~14天,暴露于太阳直射阳光下时约4h,干燥时1min以内,5℃以上1min以内死亡。0.1%~1.0%来苏儿、0.005%~0.01%升汞、0.1%漂白粉、0.1%~0.5%高锰酸钾、1:1甘油酒精、红汞等,可杀死虫体。

牛对胎儿三毛滴虫最易感,猪、山羊亦有感染性。发病和带虫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经交配传播。一般在健畜与患畜交配时感染,胎毛滴虫在阴道分泌物中增殖,并能生存数月至1年以上;在人工授精时,则因精液中带虫或人工授精器械的污染而造成传染。也可能由分泌物污染的褥草、护理用具以及蝇类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配种旺季和产犊季节发病率高。在放牧以及全价饲料饲养的条件下,牛体对胎儿三毛滴虫的抵抗力很强;但在营养不良和管理不善时,对胎儿三毛滴虫抵抗力下降。交配或不卫生的护理,以及使用污染的用具时,虫体即在生殖器官黏膜等处,迅速地发育、繁殖。

2临床及病理变化

由于胎毛滴虫的寄生,导致患病母畜发生特异性的结节性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同时又往往有各种化脓菌混合感染而引起化脓性的生殖器官疾患,对已妊娠的患畜,则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等;公畜易引起包皮炎、阴茎黏膜炎、输精管炎等炎性疾患。母牛在发病初期,阴道黏膜红肿,继而排出混有絮状物的黏性分泌物,并于阴道黏膜上出现小丘疹,然后变为粟粒大的结节,即所谓毛滴虫性阴道炎。由于病程的进展,则不按期发情或不妊娠,尤以成群不发情、不妊娠为本病的特征,或于妊娠后1~3个月的母牛发生流产或死胎[1]。特征为早期流产,其流产时间比因流产杆菌病引起的流产发生早。无任何前期症状,突然流出大量分泌液,成群发生(主要是由于同种公牛交配时感染),有时出现死胎及胎盘停滞等。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患牛体温增高、泌乳量显著下降、长期不发情。公牛在交配后12天,包皮显著肿胀,并有痛感,流脓性分泌物,继而于阴茎黏膜面出现红色小结节,包皮内层边缘覆有坏死性溃疡,2周后症状减轻。但由于虫体已侵袭到输精管、睾丸或前列腺等处,公牛因发生强烈的局部刺激,而导致交配不射精。

3预防

此病在我国已基本控制,引种时应加强检疫,发现新病例时应淘汰公牛,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高产种公牛价格昂贵,应开展人工授精,以避兔母牛对公牛造成感染。在本病流行地区,配种前应对所有牛进行检疫。对患牛、疑似患牛及健康牛应分类加以适当的处置,以免疾病扩大蔓延。①患牛:指具有明显症状,并已检出虫体的母牛。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时,可以使用健康的公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②疑似患牛:虽无明显症状,但曾与病公牛配种过的母牛,亦应治疗。并以健康的公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③疑似感染牛:既无症状又未曾与病公牛接触过,但曾与病公牛交配过的母畜经常接触。这些牛应经过6个月的隔离观察,如分娩正常,阴道分泌物的镜检结果呈阴性时,方能使其与健康牛混养。④已感染胎毛滴虫的公牛不得再进行配种,必须立即治疗。治疗后5~7天,检查精液和包皮冲洗液2次,如为阴性时,使之与5~10只健康母牛进行交配,然后对母牛进行15天的观察(隔日镜检1次阴道分泌物),判定是否治愈[2]。⑤在安全地区内,必须对新引入的公牛和用作繁殖的牛群进行检疫。放牧期间牛群禁止与来自疫情不明地区的牛只接触。

4治疗

对胎毛滴虫患牛的治疗,除应施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营养全价,补充必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无机盐类等。药物治疗,一般采取下述方法洗涤患部,以杀死虫体。①母牛应用1%银胶、0.2%碘溶液、8%鱼石脂甘油混合液、卢戈氏液与甘油等量混合液、0.1%黄色素液、1%血虫净等冲洗阴道,30min内可杀死脓液中的胎毛滴虫,在5~6天内进行2~3次冲洗。根据患牛阴道炎的轻重,可间隔5天进行2~3个疗程。用10%甲硝哒唑(灭滴灵)冲洗,隔日1次,连续冲洗3次为1个疗程,有良好的疗效。②公牛应用上述药品向包皮囊内注入,设法使药液停留在囊内一定时间,并按摩包皮囊。隔日治疗1次,应持续2~3周。在治疗过程中,应禁止公牛交配,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及造成本病的传染,同时对患畜的用具及被其所污染的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参考文献:

[1] 陶池有.牛毛滴虫病诊疗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1996,(1):23.

[2] 嵇凤军,娄欣建,万利民,等.牛毛滴虫病的防治[J]. 黑龙江动物繁殖,2005,(1):12.

收稿日期:2016-03-11

作者简介:李大龙(1980-),男,黑龙江龙江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163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70-01

猜你喜欢

流行临床症状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流行”的历史衍变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