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山茶花
——访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
2016-02-21张院萍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好一朵美丽的山茶花
——访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民
在京西门头沟的广大农村,生长着一种叫黄芩的植物,它随处可见,漫山遍野,村民们平常也饮用它,并称它为野山茶,从唐末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饮用史。它不仅具有南方茶叶的一些主要作用,而且还有泻肺火、清湿热之功效和不影响睡眠的特点。
但是把这种山茶做成产业,从而使它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却是一个奇女子,她硬是凭着自己的坚韧智慧,把黄芩培育成了产业,发展成了文化,并带动了当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她的身上,有着独立女性沉稳优雅的气质,言谈举止尽显高贵大气。记者眼中的她,具备当今企业家的野心、勤奋、良好的沟通技巧、商业触觉和领导才能,她传奇的创业经历若能细细道来,绝对是一部精彩的传奇小说:作为北京门头沟区连续三届政协常委,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围绕门头沟区的发展提交了许多建设性的提案;作为歌手的她,多次登上央视晚会的舞台,举办过三届独唱音乐会,是门头沟区音协的主席,被称为“京西百灵鸟”;她还是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协会会长,市企促会、市女企协、市农联的副会长……当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前面提到的山茶——黄芩产业与山茶种植合作社。
她,就是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之秀)董事长张建民。
◎灵之秀举人茶府
与茶结缘,在故土上书写赤子情怀
记者:您好,张总,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畜牧系统的读者来说,对咱们公司还不太熟悉,您能先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吗?
张建民:好的。北京灵之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茶叶销售、茶馆服务、茶艺培训、文化交流、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资源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灵之秀茶城、荣德泰茶行(北京老字号)、灵之秀举人茶府(全国百佳茶馆)、灵之秀茶楼、灵之秀书画院、灵之秀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灵之秀有机农产品加工厂、京西特产配送销售中心等分支机构。拥有“灵之秀”(北京市著名商标)、“荣德泰”(门头沟区知名商标)、“举人茶”“大村三宝”“京西山茶”“芩普一号”六大注册商标。
记者:公司主要经营哪些业务呢?
张建民:公司主要经营茶馆服务;茶艺交流;茶艺培训;文艺表演;会议服务;销售茶具;旅游资源开发;采摘;种植花卉、苗木、果树、农作物;批发兼零售预包装食品等。
记者:刚才在您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样一副对联:“斯是漏室,惟吾茶兴。”这句话很短,但我觉得大有深意,因为里面有创业的难和甜,也表达了您的一种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请问,您和茶是怎样结缘的?
张建民:我出生在门头沟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当年家境十分贫穷,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拼命学习,先考上了门头沟区的卫生学校,毕业当了护士,因为我喜欢唱歌,经专业深造,又成为一名国家级声乐演员。后来在一次赴云南慰问演出时,看到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品到傣家姑娘奉上的香茗,那种情景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暗暗发誓要在家乡开一家茶楼。为什么要在家乡呢,我觉得这是我的故土情结吧,因为每次进山回家看妈妈,都觉得家乡的山水特别亲,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后来经过几年的求索,茶馆终于开业了。
自主创新,千年黄芩散发独特魅力
交谈中,工作人员给记者倒上了茶,茶水很好看,水底是嫩绿舒展的芽叶,水上是两朵红玫瑰和金莲花,赏心悦目,清香可人。张建民说:“这是灵之秀在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开发的‘黄芩禅茶’,这茶的原料产自京西大村东佛山脚下,杯中的绿芽便是黄芩芽。这也是我们的主打产品。”
记者:一说起茶,不好意思,比如我首先想到的是龙井、毛尖之类,大都是南方茶。
张建民:是的,当年我刚刚入行茶艺时,也是以这些作为主打产品,2002年经人指点,开始着手开发自己家乡的特产——京西门头沟原生山茶黄芩。
记者:据我了解,黄芩作为山茶,在门头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
张建民:是的。黄芩作为山茶,在门头沟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记载,它得以推广,源于历史上发生的两次“茶禁”。第一次“茶禁”在唐昭宗二年,割据幽州(今北京)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自立为王,禁止江南茶商来北方贩卖茶叶,让老百姓自采山草为茶,以防止白银外流。此时,喝惯茶的老百姓只能研究山上的植物,最终找到了黄芩、酸枣芽等聊以代茶。第二次“茶禁”发生在金代,金章宗泰和五年时下诏,规定七品以上官员才能食茶。宣宗时,朝廷进一步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原存的茶叶可以饮用,但不得买卖或送人,更不可再买新茶,而其他人则一律禁止饮茶,禁茶令使黄芩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记者:那黄芩的口感、功效怎么样?让它散发出魅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张建民:是的。黄芩的口感、功效、卖相完全不输江南茶品,但把它做出名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008年,我投资600万,在门头沟东佛山建立了黄芩茶、酸枣芽茶叶加工厂。研制生产的灵之秀黄芩茶,较史上民间制作的黄芩茶,在色泽、形状、口感及包装上都有很大提升,就像现在你们喝的,加入了玫瑰、金莲花,使之不仅味道甘甜,且条索亮丽,汤色清纯,更具清热去火、暖胃的功效,因此一经推出,很快赢得市场。从此,北京开始出现1000多人的专业茶农和片片山茶园。
爱乡厚谊,为北京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2005年7月,张建民牵头成立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灵之秀野山茶协会”,并在清水镇瓦窑沟试种黄芩茶取得成功,之后开始在全区推广黄芩人工驯化种植技术;8月28日,在张建民的精心组织下,在灵之秀野山茶种植基地灵山瓦窑沟里成功举办了“北方有嘉木首届京西山茶文化节”;2006年年底,她又邀请国内茶界知名专家学者和经理人在京西龙泉宾馆举办了“首届山茶与生态经济论坛”;2008年8月28日,张建民在雁翅镇大村成功举办“北方有嘉木第二届京西山茶文化节”,并将其打造成门头沟区的文化品牌。
记者:当初是怎么想到成立山茶种植合作社的?
张建民:黄芩是门头沟区的宝贵财富,过去当地老百姓虽然也把它当作去火的山茶泡水饮用,但它的实用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如今通过分级筛选、加工制作成为系列健康饮品,其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不过,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当地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把它真正做大做强就更好了,那才能使当地老百姓真正受益,所以就决定成立合作社。
经过认真的形势分析与市场调查,2008年初,我们决定在野山茶协会基础上,灵之秀公司与雁翅镇大村地区6个村的166个山茶种植专业户,联合成立北京市首家山茶种植合作社——北京灵之秀大村山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我担任理事长。
记者:这在灵之秀公司历史上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您个人历史上也是一次重大抉择吧?
张建民:可以这么说。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的原则规范运营,建立了有机农产品加工厂和销售中心,形成了野山茶等农产品“种加销”新型生态产业链,依托“灵之秀”品牌打市场,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植基地的有机管理,与农户签订黄芩保护价收购合同,使京西门头沟涌现出了第一批200多户新型特色茶农,直接安排当地近30名农民就业,带动近300家农户增收,当年合作社入股农民户均增收3000余元。
合作社聘请专家对种植基地的全体社员统一进行田间管理、种植、采收等技术培训,社员们严格按照有机化种植标准进行管理,合作社所种植的近10000亩的基地全部通过了有机认证,实现了种植有机化。
2009年,公司产品全部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部分产品通过了国家QS认证。我们还专门聘请北京市理化分析中心对“灵之秀黄芩茶”进行了全套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黄芩茶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而且富含硒、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同时,还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灵之秀野山茶的生产、加工进行了严格监制。
记者:在您的领导下,合作社立足于京西灵山秀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农工贸技一体化发展与独特的品牌创业之路,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市级示范合作社”,成为北京市合作社建设的成功典范。
张建民:这是政府支持、村民合力、多方支持的结果。合作社的建立,让周边的村民受益匪浅。合作社直接解决了大村地区的近30个就业岗位,并与其签订了劳动保障合同,休工日还给每位员工发放300/月的生活保障金;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00人,带动200~500户农产品种植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新增产值200万元以上。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每年召开1~2次全体成员代表大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合作社法,为每位成员代表建立了个人账户,并与每位成员代表签订了收购协议,规定了保护收购价,以保证成员代表的利益。
记者:这等于解决了成员的后顾之忧。
张建民:合作社依托“灵之秀”品牌打市场,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种植基地的有机管理,与农户签订黄芩保护价收购合同,为激发茶农的种茶、采茶的热情,我还编撰了“戴着小草帽儿,坐着小马扎儿,一手提小篮儿、一手采茶芽儿”的京西采茶民谣,使首都北京涌现出了第一批爱山茶、爱种茶、爱采茶的特色茶农。
文化兴企,特色茶文化名播天下
记者:咱们这个会议室正中间,这“和、静、怡、真”四个字,是不是您对茶文化的认识?
张建民:对,茶艺表演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展现这茶道四谛,灵之秀的茶艺表演也是以此为目标。从创建茶艺馆之初,灵之秀便组建了茶艺表演队,并结合京西的山区特色,编排了多种特色野山茶的茶艺表演。表演队走进街道、厂矿、社区、农村宣传茶文化。此举可谓一举两得,既弘扬了传统、普及了茶文化,又树立了灵之秀名牌产品形象。
记者:具体有哪些活动呢?
张建民:2003年,灵之秀应邀参加在百花山举办的“唱山歌、品山茶、山歌山茶会”活动。其表演的“百花山圆舞曲”和“灵之秀百花茶茶艺”,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喝彩和雷鸣般的掌声,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2003-2008年,灵之秀茶艺表演队多次参加北京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的茶艺表演及茶艺大赛,荣获“优秀表演奖”,并在中国国际茶艺表演大赛上连续两次获得最佳创编奖。
2005年,公司成立了灵之秀野山茶协会。随后,在各方推动下,协会成功举办了“北方有嘉木”首届京西山茶节。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十五家媒体记者与首都企业管理代表、文化界知名人士、部分茶馆经理人及周边各村的村民近500人,一起参加了山茶节。
记者:首届山茶节的举办,为灵之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建民:对。首届山茶节的举办,为灵之秀逐步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后,灵之秀又成功举办了“北方有嘉木”第二届京西山茶节。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六届“灵之秀山茶文化节”。
六届山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大媒体对文化节争相进行了报道,不仅带动了门头沟区农民种植黄芩茶的热情,到目前,北京市的延庆、房山、昌平;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在灵之秀公司技术的支持下,也在发展黄芩茶产业,参与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黄芩茶的企业及农户愈来愈多,一个新型的黄芩茶产业已初具规模。
◎茶园欢乐游
记者:为了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咱们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建民:为了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公司先后成立了灵之秀茶书画院、艺术沙龙、英语沙龙等兼具当代文化色彩与地方特色于一身的文化交流平台,为活跃山区文化市场、丰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提高文化修养做着贡献。
比如,我们现在的灵之秀举人茶府是2005年设立的,就是以门头沟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举人村特色文化为底蕴。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学风甚浓,清代时,全村共出了20多位举人。茶府将举人村古香古色的街道风景、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风情融于一身,从建筑装饰上体现了举人村的风范。
记者:我看咱们公司除了茶,还有核桃、杏扁等农产品。
张建民:对。公司建立初期,产品以黄芩茶、酸枣芽茶系列为主,但当我得知许多农民家里都有大量的核桃、杏扁等农产品难以出售时,就开始考虑进行干果、杂粮等农产品的初加工,将产品品种系列化,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2008年开始,公司增加了核桃、山杏扁、杂粮等系列产品,使产品真正走向了品种系列化。
记者:这里销售的京西特产有哪些?
张建民:有黄芩茶、酸枣芽茶、举人茶、金银花茶、百花茶、核桃、纸皮核桃、核桃仁、速冻鲜核桃、山杏扁、山杏干、苹果干、京西菜干儿、蘑菇、木耳、蜂蜜、柴鸡蛋、速冻山野菜等百余种,所有产品均出自于北京灵之秀茶文化有限公司位于雁翅镇大村的10000亩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该基地拥有茶叶、干果两条QS标准化加工生产线,主打产品2009年全部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记者:目前为止,灵之秀产品研发团队先后开发与研制了哪些京西山茶系列产品?
张建民: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灵之秀产品研发团队先后开发与研制的京西山茶系列产品有:黄芩翠芽、黄芩翠珠、黄芩禅茶、黄金瑰、黄金叶等20多款山茶品种。灵之秀野山茶在天然绿色、群峰叠翠的高山之上展露新芽,当初晨的第一缕阳光扑洒到一片嫩绿的茶园,它便开始吸收了一天的阳光精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酝酿出了“色鲜润、香浓郁、味醇爽、形秀美”四大品质特征的京西高山世外香茶。因其具有不影响睡眠的显著特点成为老少皆宜的养生茶饮,深受爱茶人的喜爱,被冠以“北方之嘉木”的美誉!同时,灵之秀京西山茶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大赛优秀奖;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旅游产品博览会最佳畅销产品奖、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等。灵之秀现已发展成为集品茶、售茶、茶艺培训、文化交流、有机农产品产加销等为一体的京西著名企业。
茶带给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张建民将“把握自己,尊重他人,保持品位,成就事业”定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用茶的精神洗涤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见多识广、文化底蕴深厚的张建民用茶结缘,种茶、采茶、煮茶、品茶、吟诗,使生活与茶同土而栽,同根而生,茶得山川之胜而显风流,山川得茶之养更显人文神韵,诗魂与茶魂融二为一,如入忘我清境,内心的超脱与恬淡融入杯杯清茗。“我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把它真正做大做强,这才能使当地老百姓真正受益。”张建民笑着说。她的笑容质朴明媚,姿态坦然潇洒,眼神坚定乐观,就像一朵在风中开放的山茶花。
啊,好一朵美丽的山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