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中国制造业或排世界第一
2016-02-20易铭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期
易铭
1860年的中国命途多舛。在北方,英法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北逃,并于次年死在热河行宫,这一年新签订的《北京条约》,又为这个破败的帝国增添一笔高达800万两的战争赔款。而此时,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然沦入太平天国之手。形容这段历史时,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落后就要挨打。
但,大清朝真的“落后”吗? 2010年在CCTV财经频道热播的纪录片《华尔街》中介绍:“1860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美国只占1.8%,处于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占到32.9%。”
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制造”的魅力:仅在1855年,茶叶输出量就高达15793700磅,5年后更上升到4000万磅;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在广州依照西洋画法彩绘后,行销海外;丝绸甚至出现在英国乡村小镇杂货铺的货架上。而衣被于天下的中国织布业,甚至将印度当成了原料产地。
但这个“世界第一”并非一架充满活力、喷吐着蒸汽高速运转的机器,而是由全国各地难以计数的小手工业者,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拼凑起来的泥足巨人。在传统中国,制造业被认为是“副业”,产出靠的不是大工厂里的联合作业和机器生产,而是小手工,物质资本的积累,也几乎不会用来进行技术革新。所以这种“神话第一”,看起来辉煌无比,但其实就像瓷器一样,美丽、精致,但是易碎。此后几十年,欧洲凭借其强大的技术革新力量强占了中国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地位,中国“神话第一”的地位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