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纤维桩用于口腔残根修复的效果分析
2016-02-20李秀梅
李秀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可塑纤维桩在口腔残根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52例(56颗患牙)口腔残根患者, 均行桩核修复, 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6例(28颗患牙)。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金属桩修复治疗和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牙的修复效果和患者预后。结果 治疗组患者口腔残根修复成功率为96.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镍铬合金金属桩核修复, 口腔残根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 可有效提高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 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腔残根;可塑纤维桩;修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74
牙体缺损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美观, 且可损害其牙齿咀嚼功能[1], 危害性大。随着牙体缺损范围不断增大, 全冠修复已不能满足修复体的固位和稳定, 通常采用桩核修复为最终的全冠修复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固位。随着材料学的发展, 目前桩核的材料有金属桩核、陶瓷桩核、纤维桩核。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桩核材料对口腔残根的保留效果, 特选取本院52例(56颗)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56颗)口腔残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收治, 患者均符合口腔残根的临床诊断标准[2], 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 行常规修复治疗。将52例(56颗)口腔残根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6例(28颗)。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0例, 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38.2±10.3)岁, 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1.5±0.9)年;治疗组中男15例, 女11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38.4±10.5)岁, 病程3个月~4年, 平均病程(1.6±0.9)年。排除慢性根尖周炎根尖阴影未愈合者, 修复治疗前, 经临床咨询,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均采用传统镍铬合金金属桩修复;治疗组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去除牙体中未净腐质、薄壁弱尖以及倒凹, 尽量保留正常牙体, 预留牙本质肩领(≥1.5 mm), 术前术中行X线检查, 明确进钻方向、直径, 预备深度:2/3~3/4根长, 预留根尖封闭区:3~5 mm。选用长度适当的根管并截取可塑纤维, 使其比根管长约5 mm, 之后将可塑纤维置于根道内, 适当调整位置, 固化并光照已修复部位, 维持光照时间为20 s。待纤维桩成形(冠部形状)后, 将其取出、固化并光照, 维持光照时间为40 s, 对纤维桩表面、根面进行妥善处理, 常规手法涂抹粘结剂, 对纤维桩进行固定、固化和光照(约40 s)。待桩核固化后, 进行牙体预备, 制取印模, 灌注石膏, 制成修复体, 行口腔试戴, 若患者反映良好, 则可粘接, 完成修复治疗。
1. 3 观察指标 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残根修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治疗后修复体情况, 特制订口腔残根修复效果判定标准。修复成功:修复后, 牙冠稳固, 未出现松动、变色等异常情况, 牙冠边缘密合良好, 咀嚼功能恢复正常, 无不适感;牙冠颜色与邻牙接近, 无炎症、折断情况。修复失败:修复后, 存在松动、变色等异常情况, 牙冠边缘密合性差, 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 修复桩和牙根发生断裂, 不适感或异物感明显。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治疗组28颗患牙中修复成功27例, 成功率为96.4%, 修复失败1例, 失败率为3.6%;对照组28颗患牙中修复成功22例, 成功率为78.6%, 修复失败6例, 失败率为21.4%。两组患者患牙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患牙中出现1例松动脱落和1例折断, 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患牙中出现4例松动脱落和3例折断,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 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 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
随着牙体缺损范围的增大, 面对残根全冠修复已不能满足固位的要求, 因此临床治疗口腔残根多采用桩核冠修复, 其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支持和固定牙冠, 修复患牙, 提升修复体的固位和美观度。目前各大医疗机构中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为可塑纤维桩修复, 由于可塑纤维桩和牙齿的弹性模量较为相似, 咀嚼力传导均匀, 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导致根折;相对于直径为圆形的预成玻璃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可满足弯曲根管、椭圆形根管、8字形根管等特殊形态根管的固位, 适应度和牢固性好, 可显著提高远期修复效果, 且此修复方法操作简单, 患者就诊次数少, 用于口腔残根修复效果良好。本院为进一步研究可塑纤维桩用于口腔残根修复的治疗效果, 特选取52例(56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其不同修复方法, 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口腔残根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口腔残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 患者修复成功率较高, 牙齿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并发症较少, 预后良好, 应用效果显著, 临床价值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席超, 文静.三种桩核系统修复残根的抗折性能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9):1425-1427.
[2] 程谨春.纤维桩树脂核用于老年残根残冠修复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2544-2545.
[3] 马洪学, 申丽丽, 刘琨, 等.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及无桩修复牙体的临床效果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 32(1):45-48.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