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6-02-20周志华
周志华
(惠东县多祝畜牧兽医站,广东 惠东 516343)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周志华
(惠东县多祝畜牧兽医站,广东 惠东 516343)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猪在感染后会引发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肠炎性腹泻和皮肤炎症,母猪在感染病毒后自身并无明显症状。猪细小病毒病呈区域性流行,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猪细小病毒病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治病的概率较高,在临床特征上具有相似性,这就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困难。目前对于猪细小病毒病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结合临床症状。基于此,综述猪细小病毒病的致病病毒、防控措施,为日后诊断和防治猪细小病毒病提供有利依据。
猪细小病毒;临床诊断;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1 流行学分析
猪肠为猪细小病毒的宿主,猪细小病毒还会感染猫、狗、牛等其他家畜和动物,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且在猪群中呈现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在母猪被感染后受孕,怀孕的胚胎和胎儿均有感染的风险。胎儿感染病毒,很容易导致死胎和产后仔猪死亡的情况发生[1]。猪细小病毒的感染途径广,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胎盘屏障等接触均会感染。公猪在感染病毒后不发病也无临床症状,会通过精子在交配时感染母猪。猪细小病毒可在空猪圈中存活数月,仅对猪圈进行常规清扫不能杀灭该病毒,当将易感染猪放入猪圈后很容易被该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主要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2],当出产母猪感染病毒后,可引起爆发性流行。猪细小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一只带病毒的猪引入猪群后,90 d内全体健康的猪均会被病毒感染,经血清学检验呈病毒阳性反应。
2 临床表现
母猪感染后并不发病只会呈现出亚临床型状态,当初产或头胎的母猪被感染后表现为繁殖障碍,怀孕的母猪再被猪细小病毒感染后大部分会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干尸化胎儿),或仔猪出生后体质较弱,不久就会死亡。感染病毒后的母猪虽然会重新发情、受孕成功,但是无法正常分娩胎儿。孕期母猪的感染时间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孕前2个月感染病毒多会发生死胎,孕前1.5个月感染病毒母猪会发生流产[3],孕期2个月左右感染病毒的母猪多能正常产下猪仔,但这些猪仔多为病毒携带体成为传染源,自身生长发育也会出现问题。乳猪感染病毒后多表现为水泻、消瘦,体温在41℃以上,出现脓性粪便,鼻镜不湿润。3~10日龄的乳猪症状尤为严重,最后会因脱水、心衰竭、酸中毒导致乳猪死亡。
3 病理表现
被感染的母猪在流产时可见轻度子宫内膜炎性变化,胎盘全部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和吸收的现象,可见畸形胎、木乃伊胎、腐败胎儿。死胎和死仔可见皮下充血,在胸腔、腹腔内可见淡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体,在肝、肾等脏期内存在肿大或萎缩,也有死胎和死仔可见皮肤出血点,在弱仔出生后30 min内可见耳尖、胸、颈、腹等处出现淤血或出血斑块,12 h内全身皮肤会发紫最后死亡[4]。
4 临床诊断
对于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多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对病死猪的淋巴、肺、肝等进行无菌采集,并至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进行培养48 h,未观察到致病菌生长。将流产胎儿或死亡猪仔的脑、肺、肾等胀气经研磨、稀释、过滤后进行PK-15细胞系,经37℃二氧化碳进行培养,对病毒进行分离。通过免疫荧光计数观察胎儿组织内的病毒抗原,如发现细胞内存在亮绿色荧光,可判定有猪细小病毒抗原。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下对病猪样本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出现棕色着色的确诊为感染猪细小病毒。也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对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抑制的血凝者可判定为被病毒感染。
5 防治措施
在引入新猪时,要避免从外地购进,特别从疫区购进,要从规模化猪场引进。引进时要进行检测,确定抗体为阴性后再引进。入场的生猪要在隔离圈内隔离观察,根据卫生监督所规定的隔离制度执行。引进公猪的精液要进行猪细小病毒抗体的检测,确定为阴性的方可使用,猪场应防治初胎的母猪被感染,当月龄为9月时母猪的抗体已基本消失不会再次感染。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死胎或木乃伊胎的母猪,要做好隔离措施,必须有专门的用具供其单独使用,并要与健康猪严格隔离。一旦确诊为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要对所住的猪圈进行彻底消毒,应用乙醛消毒或应用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并做好灭蚊、灭鼠工作,防治蚊虫叮咬出现疫情传播。对于出现死胎或木乃伊胎的病猪不能留种使用,防治垂直传染的发生。对死猪、死胎、病猪的排泄物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消毒。
6 结语
猪细小病毒感染往往是在其他疾病感染之后的继发感染,因而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相对较为复杂,这也是实际生产中难以诊断和治疗病猪的根源。在养猪生产中要认真落实预防保健措施,从根本上减少畜禽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1]潘丽亚.猪细小病毒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114.
[2]华玉珠,冯艳.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2(12):115.
[3]吕惠序.猪细小病毒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养猪,2013(3):127-128.
[4]仇铮,任晓峰,崔尚金.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猪细小病毒的致病机制与防控策略[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1):66-70.
S858.28
B
1674-7909(2016)1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