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20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成校313117胡良喜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成校(313117)胡良喜
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成校(313117)胡良喜
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任何一所学校要持续发展,都必须要有一种适合自己学校发展之路的校园文化。如何加强与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成校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学校建筑,现代化的教学和社区活动设施,赏心悦目的校园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体文化、楼廊文化、橱窗培训内容的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的设置,校史陈列室,制度文化的构建,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等。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还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培训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员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每一所学校势在必行的工作。
2.创设载体,“和”美校园
(1)以三校合并为载体,创新“和合”机制文化煤山成校2015年8月因煤山、白岘、槐坎三乡镇合并而得以重组,为做好这次合并工作,成校多次招集原三所成校负责人进行研究,结合成校培训工作需要,定位以一个中心(煤山)、二个基本点(白岘、槐坎)培训模式运作和“一校二制”创新运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成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大煤山、大资源、办大班的“和合”共享机制。
(2)以教育科研为载体,注“和润”内涵文化重视和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滋润学校办学活力的动力源泉,为此,成校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和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教师认真撰写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成校农科教项目、课题等教科研题材,同时结合成校及社区学院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出台相配套的奖励机制,学校教师教科研撰写勇跃。
(3)以环境建设为载体,亮“和美”文化
煤山成校始终把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营造精神内涵丰富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有作为才有地位,成校培训紧跟当地经济发展步伐,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政府工作的生力军,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镇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在煤山镇“金钉子”中心文化广场内投资兴建了高标准全玻璃幕墙的现代化成校大楼。校园环境优雅,四周绿草如茵,花木成林,校园绿化率80%以上,校园景观标识明显,规划布局合理。校内多媒体、大厅大型LED电子屏、广场户外演出设备、多功能报告厅、高档计算机房、教室、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非遗馆、办公室等教学和社区健身休闲设施齐全,各功能室标牌美观醒目,管理制度上墙。现成校集党校、社区教育中心、文体中心为一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多功能、多服务,资源共享,成了集政府、工商、财税、金融等各职能部门会议中心,企业新技术引进推广展示服务中心,农村产业协会的交流平台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新农村农民终身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中心的良好场所。
(4)以社区活动为载体,扬“和乐”文化2006年9月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成校挂牌成立后,学校的办学服务各层面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成校也由原来单一的成人培训转化为社区大教育,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煤山镇社区教育中心在服务为先的理念指引下,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包括老年太极拳、青少年拉丁舞、企业职工艺术团、户外运动协会等学习型社团。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煤山镇社区教育对吸纳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积极引领,开展多方合作,为百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加大软硬件设备投入,发掘学习资源,创设平台,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同时强化社团内部自主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业余群众文化团体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5)以“非遗”挖掘为载体,显“和源”文化“非遗”——本土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煤山镇社区教育中心秉承保护和传承的原则,通过走访、调查、研究,使一批深藏于民间的优秀文化资源得以呈现。如:新民马灯、十番锣鼓、麦芽糖制作、老虎鞋制作等,他们彰显着煤山的特色魅力,为推动煤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煤山社区教育中心从中选取“新民马灯”的保护与传承为实验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项目研究,创新设计新民马灯的“寻·学·展·承”四大载体为路径,将新民马灯的传承与发展转变为以社区教育为支撑的市民完整的学习过程,引领辖区内数万市民走近新民马灯、体味新民马灯、喜爱新民马灯,进而传承新民马灯,增强其对新民马灯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市民热爱家乡的热情,积极保护传承新民马灯这项煤山本土的传统表演艺术。
为了将煤山的非遗项目得以集中展示,煤山镇社区教育中心建成了一座集实物、图片、文字于一体的煤山镇非遗馆。馆内布局讲究、内容丰富、设计新颖,成为煤山社区教育一大亮点。2015年10月,煤山镇成功入围浙江省文化强镇之列,使其成为煤山镇宣传文化特色的一个窗口,为煤山镇的本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作出了新的贡献。
(6)以荣誉创建为载体,提“和核”文化近年来,学校通过上下不断努力,勇争先,抢创建,强核心,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省优秀自考工作站”“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省优秀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省基层党校示范点”“市区域性中心成校”“市乡镇成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市新农村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等多项荣誉号;多项成教科研论文在省、市发表、获奖,办学经验总结亦多次在省、市成教会议上交流。
3.建设校园文化的体会
(1)始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只有主动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关切,并自觉地融入到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校园文化才能日益显现出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以政府“和”文化为主线,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成校特色、社区市民喜爱、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活动,广泛营造“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人才、建设新农村”之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以优美环境物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扇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
(3)致力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要彰显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每一所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都要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使其深深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
(4)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成校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培训服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并部署、一起落实,立足长效、建立机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