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南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
2016-02-20苗瑞雪
苗瑞雪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0)
基于河南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
苗瑞雪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0)
河南省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河南省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重新寻求和定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用现代产业体系和科学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造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出效率,同时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结构;发展模式;河南省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在不断上涨。2011年,国家首次提出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遇。河南省作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然而,受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1 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受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小农作业意识的影响,其在转型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缺乏比较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滞后。据有关资料显示,省内地区间农业结构性矛盾严重,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而大量的低质农产品缺乏销路,挤压严重,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收入。“省内四大经济区域农业结构雷同,特色农业发展滞缓,地区比较优势尚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畜牧水产品和其他经济项目比重偏低。”[1]此外,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过度依赖市场的引导,导致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当某种农产品价格高时,农民就一哄而起,造成区域性产业过剩。而随着农产品供给过剩,价格走低时,农业又不得不放弃该农产品的种植,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原始累积成本,无法走出价格调控悖论的怪圈,也不能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1.2 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收入水平的下降,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与种植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因受教育程度低,缺少体力等,无法进行规模化种植,大多仍继续着传统的农业作业与生产方式。据2008年河南省调查总队对4 200户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技务农意识。“每百个劳动力中,高中及中专文化以上程度的占19.3%,中小学占7.6%”。[2]尽管近年来,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为规模化农业种植创造了契机,但是这些组织多分布在交通比较发达或者农民思想比较开放的地区,且处于不稳定状态。
1.3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近年来,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发展,政府一直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然而,一方面因为农业科技研发周期长,见效缓慢;另一方面也因为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新科技产品接受缓慢。因此,农业新科技的推广面较窄,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缓慢,无法与广大农户发生直接联系,更无法与世界接轨。这使得农业技术仅局限在某个地区或某个试验区,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业增收缓慢,农民收入低。
2 推进河南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
上述的发展困境使河南省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缓慢,严重制约着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给河南省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重新寻求和定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2.1 根据地区特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等差异性特点,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对地理位置平坦、气候相对湿润、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良好、农业科技人才较为丰富的发达区域,应尽可能实行并推广规模化机械种植作业,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发展有特色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品。对土地比较贫瘠、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的地区,在传统农业作业的基础上,应根据地区特点,发展小范围的特色农业,并推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其他地区资金和要素的流入,逐步建立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2.2 重视技术进步,提高产出效率
重视技术进步,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引进与开发,让农业技术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缩短周期。从种子开发到试验田的推广,从个体种植到规模化经营,实行科技种田,科技销售,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链与销售链。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推行网络特色销售,以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此外,重视技术进步更表现在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和农民经营素质的提高上。21世纪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农民,因此农民除了要具有传统的农业作业知识与技术以外,还要主动掌握市场规律,了解市场动态,关注新科技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把更多的技术用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与附加值上,争取尽快尽早与世界市场接轨。
2.3 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
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作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一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推广,尤其是在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农民素质较高的地方,要鼓励农民进行农业创新,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与发展,对于有志从事农业规模经营与发展的农民,要给予重点的培训与科技指导,使他们懂得科技种田的关键技术,学会科学管理与科学经营;二是要鼓励学习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多开展农村调研与农业实践工作,把实验室搬到真正的田头,同时鼓励他们到农村推广农业技术;三是给予农民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并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进行创业,把他们在打工中积累的技术与先进理念、资金等用于农村的发展,发展种养殖或者其他产业,带动和活跃本乡、本土的经济发展[3]。
[1]刘凤仙.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的模式创新问题研究[J].农学学报,2011(8):62-66.
[2]丁玉国.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25.
[3]刘敏,张良悦,程传兴.基于收入问题的河南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18-523.
F327
A
1674-7909(2016)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