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2016-02-20李鸿俊

乡村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猪只病猪仔猪

李鸿俊

(玉溪市畜禽改良站,云南 玉溪 653100)

猪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李鸿俊

(玉溪市畜禽改良站,云南 玉溪 653100)

当前因猪只饲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刺激行为增多,导致猪只应激发生概率增加,对生猪生产造成影响,从而给养殖户带来损失。基于此,探究猪应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

猪应激综合征;症状;原因;防治

笔者在云南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支持下,经过大量比对及查阅资料,对猪应激的临床症状、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减少广大养殖户的损失。

1 临床症状

1.1 猝死综合征

生猪在极强刺激下,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这是应激反应发生的最严重症状。多发于运输、预防注射、配种、产仔等受到强烈应激原刺激时。

1.2 急性应激综合征

1.2.1 桑葚心。病猪疲惫无力、运动僵硬及皮肤发红,并突发死亡,多发于3~5月龄的猪只。典型病变是心脏广泛出血,外观如桑葚。

1.2.2 急性心衰竭。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发于炎热季节的仔猪及育肥猪,主要特征是急性死亡及心肌、全身横纹肌变形。

1.2.3 恶性高温综合征。在病发初期出现全身性肌肉颤抖;之后体温上升,皮肤潮红,黏膜发绀,呼吸困难,有的体表还会呈现紫斑;病情加重时,全身肌肉僵硬,心跳亢进导致过速性心律不齐直至死亡。死后尸体腐败较快,伴有尸僵。多发于长途运输的育肥猪,拥挤及炎热季节死亡更为严重。

1.2.4 应激性肌病。以宰后肌肉水肿、变性坏死及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育肥猪。具体表现为3种形式:PSE猪肉;背肌坏死;腿肌坏死。

1.2.5 急性胃溃疡。发育良好的猪只突然发病,食欲下降或废绝,易呕吐,胃内容物带血,煤焦油状粪便。部分猪只体温降低,黏膜和皮肤苍白,胃内出血严重,并突发死亡。多数病猪胆小,有恐惧感,神情紧张。

1.2.6 急性大肠杆菌病。机体抵抗力下降,肠道菌成为条件性因素,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仔猪发病,腹泻、下痢,重者引起死亡。

1.3 慢性应激综合征

低强度、长时间的应激刺激,使得猪只免疫机能和抵抗力降低,从而引起各种继发性疾病。由于作用强度低、方式隐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病变,易被忽视,但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也会产生有害影响。

2 引起应激的原因

2.1 环境因素

由于其生存环境突然变化与原来不一致时,环境因素刺激猪只机体,引起猪只产生应激。

2.2 遗传因素

应激与遗传因素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调查表明,该病多发于肌肉发达丰满、股圆腿短、身体坚实的瘦肉型猪,特别是国外品种猪和国内杂交肉猪种。

2.3 营养因素

若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缺乏,导致营养失衡时,会出现营养性应激。

2.4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过程中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母猪分娩、仔猪断奶、转群等饲养管理因素都会产生应激。

2.5 生物学因素

当猪只发生疾病时,不但会造成相应的组织器官损伤,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病机体引发应激。同时,内分泌失调等体内平衡被打破也有可能诱发应激。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选择抗应激品种。不同猪种的应激敏感性存在差异,引进猪苗时应尽量挑选抗应激能力较强的猪种,可有效减少甚至杜绝遗传因素等发病内因。

3.1.2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舍内环境卫生。猪场选址要尽量远离喧杂区域,猪舍要注意通风保暖、采光良好;严禁饲喂霉变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1]。

3.1.3 保证饲料全价平衡。饲喂全价饲料,保证猪只摄入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

3.1.4 药物防治应激。通过饲料、饮水或其他途径给予抗应激药物,可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3.2 治疗措施

3.2.1 轻微症状。症状轻微的病猪可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并给予充分安静的休息,多数能够自行恢复。

3.2.2 明显症状。对于症状严重,其很难自行恢复的猪只,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1 kg体质量1~3 mg;重症者肌注或口服氯丙嗪,1 kg体质量1~3 mg,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40~120 mL;肌肉注射安定注射液,1 kg体质量2~7 mg。

[1]鲁兆宁.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39.

S858.28

B

1674-7909(2016)17-18-1

猜你喜欢

猪只病猪仔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