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02-20孙钦明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新疆五家渠83300石河子大学
王 平,孙钦明(.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新疆 五家渠 83300;.石河子大学)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平1,孙钦明2
(1.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新疆五家渠831300;2.石河子大学)
摘要:本文对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新疆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优势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但还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科学产业定位、强化产业引导和强化行业管理等,将新疆的自然、基础和区位优势转变为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优势产业。
关键词: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
201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强调,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要结合自治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缘优势,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等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区为目标,加快推动葡萄酒产业向规模化企业与小酒庄方向同步发展,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葡萄酒产业。这是自治区党委新形势下对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思路,为新疆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内葡萄酒企业向疆内集中,建设基地并开设工厂;另一方面,国外葡萄酒进口速度明显加快,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竞争压力,拥有国内最大种植面积和最高产量的新疆葡萄酒产业站在了市场交锋的浪尖。葡萄酒产业作为链接一、二、三产最紧密的行业[1-3],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宽,市场潜力大,是名副其实的低耗能绿色产业,当前产业需要政府给予适宜的产业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和行业管理,构建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市场环境,因此,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产业定位、行业管理和技术支撑等环节成为葡萄酒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自治区轻工行业办的统计,截至2014年,新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4.37万hm2,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5%,已建成葡萄酒生产企业126家,取得QS生产许可证的有76家,全区葡萄酒年生产能力40万千升,年产葡萄原酒19万千升,成品葡萄酒8.18万千升,2014年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86亿元,在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吐哈盆地、伊犁河谷形成了四大产区。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相对于全国来说是后起之秀,从基地种植水平、酿造工艺到产品的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
2 新疆葡萄酒产业的优势
2.1自然条件优势
葡萄是喜温性、深根性作物,需要温和的光热条件和通透的土壤,但其抗病性能差,因此对自然条件的选择较为严格,而新疆有着国内其它产区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
首先,气候优势。新疆光热资源丰富,生长季节降水量少,能满足生产优质葡萄的自然条件,葡萄不仅很容易就能充分的成熟,而且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新疆葡萄酒中的干浸出物比其他产区更高,葡萄酒的结构也更为丰满,同时新疆干旱的气候使其规避了葡萄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农药施用量的减少也大大提高了新疆葡萄酒的食品安全等级,这都是其它产区所不具备的条件。其次,土地优势。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可以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葡萄基地,而且新疆土壤的矿质养分丰富、土壤通透性好,能满足葡萄这种深根性作物的生长条件。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些优势,近些年来,新疆葡萄酒的品质逐渐得到市场认可,葡萄酒企业也将生产基地逐渐西移,张裕集团、中粮长城、威龙等大型葡萄酒企业在新疆的葡萄基地已经超过1.33万hm2,规模以上企业的葡萄原酒年生产能力超过19万千升。最后,多样化优势。起伏连绵的天山山脉横贯产区中央,错综复杂的地形造就了多样化的小气候,如伊犁河谷、天山北麓、焉耆和硕盆地等,在这些小产区内生产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异的品质,更能充分彰显产区风土条件的独特性。
2.2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新疆葡萄酒产业在产业发展、栽培管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等方面为进一步提质升级奠定了优良的产业基础。
首先,产业规模。新疆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优势产区,葡萄基地面积4.33万hm2,葡萄酒生产企业120余家,葡萄基地和葡萄酒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超过6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葡萄酒产业的经营管理型人才、种植酿造环节的技术型人才1 000余人。巴州、昌吉州、兵团第六师、兵团第八师已经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新型支柱产业进行扶持引导。其次,葡萄栽培基础。新疆目前在葡萄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建园、机械化管理、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运筹,掌握了生产优质葡萄原料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基地规模化生产优质原料做好了技术储备,能以比东部地区低得多的成本生产出比其品质更好的原料。第三,葡萄酒生产工艺基础。葡萄酒企业结合新疆风土条件及葡萄品质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产区特色的葡萄酒酿造工艺,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粒选、冷浸渍等技术,丰富完善了先进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其中干红和蒸馏酒的品质已经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第四,市场基础。新疆葡萄原酒生产能力和品质都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内地葡萄酒企业的葡萄原酒的主要供应来源,张裕、长城和威龙等大型葡萄酒企业的国内原料70%以上来自新疆。新疆的葡萄成品酒生产企业,通过不断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目前以“新疆产区”作为识别特征的葡萄成品酒销售快速增加,尼雅、乡都等品牌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张裕、长城新疆工厂的成品酒生产线也相继投产,形成了以原酒为主、成品酒为辅的葡萄酒产业格局。
2.3区位优势
新疆位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相邻的俄罗斯和中亚等国都是传统的葡萄酒消费国,除了格鲁吉亚有一定产量之外,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主要依赖从欧洲、美洲进口,这构成了新疆葡萄酒产业开拓出口市场的巨大区位优势。
3 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劣势
3.1原酒运输成本较高
目前新疆的葡萄原酒主要依赖铁路运输,运输成本900元/t,原酒出疆价格平均6 000元/t,运输成本占葡萄酒价格的15%。短期内运输成本不会有太大变化,加之国际葡萄原酒价格下降(到岸价4 000~6 000元/t),因此新疆葡萄原酒生产受运输成本的制约较大。新疆成瓶酒运输至内地运输成本平均2元/瓶左右,按出疆价格20~50元/瓶计算,单瓶运输成本占销售价格的4%~10%,相对原酒运输成本较小。
3.2种植基地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新疆葡萄种植基地除规模酒厂自有基地部分实现规模生产,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管理,多数基地主要采取小户经营模式,单户种植面积0.67~2.00 hm2不等,树形多采用多主蔓扇形、人工沟灌、人工压埋,整体来说,标准化、机械化程度还较低,人均管理面积不够大,而且新疆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国内其他葡萄产区还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葡萄酒原料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占比较大,是基地原料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目前,订单原料型基地的农户生产成本平均2 000元/t,收购价格3 000元/t左右,原料生产成本占葡萄原酒销售价格的70%左右,占成瓶酒销售价格(按50 元/瓶计算)的10%;酒庄型优质原料基地生产成本平均4 000元/t,占葡萄成瓶酒价格(按80元/瓶计算)的10%。
4 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新疆发展葡萄酒产业具有自然条件、区位和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产业链长、带动优势明显,同时,多数葡萄园建在戈壁土壤、沙石土壤,即不与农业挣地,同时还能改变生态环境,是典型的绿色优势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但还需要政府支持引导、行业强化管理等,将新疆的自然、基础和区位优势转变为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优势产业。
4.1健全组织机构
葡萄酒产业的产业链较长,链接一、二、三产,可以带动种植、加工、包装、销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产业需要由目前的企业自发探索阶段转向政府引导与扶持型的发展新阶段。自治区目前已经在筹建葡萄产业协会等相关组织,巴州、昌吉州也纷纷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葡萄酒产业涉及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商务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组建综合型的政府职能部门,建议自治区和兵团成立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和机构,条件成熟时仿照宁夏银川市、山东烟台和河北昌黎成立省级葡萄酒行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产业的政策制定、对外交流、部门协调、招商等工作,葡萄酒产业的重点州、师、市成立相应机构,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科学和良性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组建行业协会,负责葡萄酒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产品认证等工作。
4.2科学产业定位
新疆葡萄酒产业近30年来的发展,一直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定位不准的问题,对发展原酒还是成品酒、大众佐餐型酒还是酒庄型酒争议较多。由于新疆葡萄酒主要产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质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详细划分和定位葡萄酒产区,通过对各产区的风土条件、品种表现和产品品质等影响葡萄酒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重新评估,建立各产区的准确定位。一是考虑到各产区物候期短、光热资源丰富,葡萄原料糖高酸低,因此规模化生产企业应利用这一点,重点生产优质的大众佐餐酒;二是酒庄型企业则应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产区特异的小气候,推出新疆产区葡萄酒的高档产品,丰富新疆葡萄酒的产品层次并提高市场定位。
4.3强化产业引导
一是引导基地种植模式向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广目前已经成熟的“厂”字型单杆单臂水平结果模式,推广机械化管理和水肥一体化运筹,提高葡萄基地的生产效率和原料成熟的一致性,降低葡萄基地的生产成本,突出新疆产区的原料竞争优势;二是引导葡萄酒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向”发展,改变目前葡萄酒企业属性不清、产品混杂的局面。制定生产企业和酒庄型生产企业的门槛标准,制定大众佐餐酒和酒庄型佐餐酒的产品质量标准,引导规模化生产企业向优质大众佐餐酒方向发展,引导酒庄型企业向中高端酒庄酒方向发展。
4.4创新税收政策
新疆葡萄酒产区距离内地市场较远,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创新税收政策等有效手段,抵消不利因素。我国近年来进口葡萄酒的关税逐步降低,葡萄酒主要生产国进口的葡萄酒几年内将全部实现零关税,这将对国内葡萄酒产业形成更大的冲击,也直接影响到新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我国目前葡萄酒被当作工业品和小众消费的奢侈品,葡萄酒按照10%、蒸馏酒按照25%的消费税标准征收,实际是将葡萄酒企业在生产环节当作农产品加工企业,而在征税环节把葡萄酒当作奢侈品按照轻工企业标准征税。新疆是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核心区,建议在葡萄酒产业税收政策上创新突破,学习美国、法国等国的做法,把葡萄酒产业当作农业产业来对待,把葡萄酒当作农产品来对待,在葡萄酒生产加工环节按照农产品征税,在流通环节按照消费品征税,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葡萄酒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4.5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葡萄酒产业涉及品种筛选、基地种植、酿造工艺等技术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葡萄酒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利用国家农业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和相关科研单位资源,对新疆产区进行科学、细致的规划和产品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栽培和酿造技术标准;二是组建新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整合疆内的各类技术资源,为新疆产区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依托新疆农业大学(已设立)、石河子大学设立葡萄酒专业,为产业发展不断输送人才,依托新疆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组建葡萄与葡萄酒技术研究机构,开展葡萄品种选择、标准化种植、葡萄酒酿造工艺等基础型技术研发工作。
4.6建设中外合作示范农场,缩短产业差距
学习河北省“中法葡萄酒合作农场”、北京市“中以合作示范农场”经验,鼓励在疆内葡萄酒重点产区,合作、股份制建设以葡萄酒为主题的中外合作示范农场、中外葡萄酒小镇等项目,引进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等国的技术、葡萄酒文化和产业发展经验,缩短产业差距。
参考文献
[1]段长青.中国葡萄酒产业规划现状与发展趋势[A].VINITECH CHINA会议论文集[C].山东蓬莱,2008.
[2]李华,李甲贵,杨和财.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回顾[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4):241-347.
[3]张燕,朱济义.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酿酒科技,2009(11):128-131.
收稿日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