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初步设想

2016-02-20汪前山

治淮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淮河

汪前山 吴 师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初步设想

汪前山 吴 师

一、安徽省淮河流域河流水系概况

安徽省位于淮河中游,境内流域面积6.66万km2,干流河长401km。主要支流有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沱河、新汴河、濉河、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池河等。主要湖泊有焦岗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女山湖、七里湖等。大型水库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水库等。纳入安徽省水功能区管理范围的河流总长度4245.6km,湖泊水面面积1025.4km2,水库总库容61.84亿m3(兴利库容25.89亿m3)。

二、区域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淮河流域河湖库共划定了106个水功能区,2015年符合Ⅰ~Ⅱ类水质的占 36.3%,Ⅲ类水质的占38.8%,Ⅳ类水质的占14.2%,Ⅴ类水质的占4.0%,劣Ⅴ类水质的占6.7%;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75.1%。现有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352个,污水入河总量11.86亿m3/a,化学需氧量、氨氮入河总量分别为9.03万t/a、1.08万t/a,污水排放达标率71.8%。

区域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间需求差异性大;(2)水环境现状南优北劣,达标率整体有待提高;(3)污废水排放增量较快,排污口规范管理尚待加强;(4)饮水安全问题较突出,备用水源地建设相对滞后;(5)面源与内源污染日显,城乡水系塘坝淤积严重;(6)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部分支流生态基流不足;(7)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局部区域生境萎缩物种失衡;(8)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9)保护制度尚未健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10)监测站网有待完善,新技术应用待加强。

三、区域水资源保护总体布局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人口集中,结构性污染突出,同时受省界入境来水影响,除上游大别山区湖库河道外,水环境状况总体一般,主要支流颍河、涡河等支流水质污染较严重。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格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域水资源保护总体布局拟构建大别山区、淮河干流区、淮北平原区、淮河以南丘陵区等分区治理格局。其中大别山区加强水源涵养和保护,重点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淮河干流区结合“引江济淮”工程和闸坝控制运用,沿淮入河排污口整治,沿淮洼地和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保障主要断面生态需水;淮北平原区针对重污染河流开展综合治理,改善地表水水质,控制地下水超采;淮河以南丘陵区重点针对瓦埠湖、城东湖、城西湖、史河、淠河等生态用水保障开展规划,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依托,建设生态用水保障工程。

四、区域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初步设想

根据上述分区治理设想,在分析区域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各分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及对象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各分区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方向。各分区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各分区未来水资源保护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方向为:

表1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整体布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

(1)大别山区:加强大别山区河流源头的水源涵养工程和管理措施;大中型水库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

(2)淮河干流区:沿淮阜南、淮南、蚌埠、怀远、五河等城镇实施限制排污、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措施;淮南、蚌埠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沿淮洼地及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措施;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用水保障,制定有关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和监测监督等措施。

(3)淮北平原区:颍河、涡河、奎濉河、包浍河、沱河等污染严重河流,采取入河排污口整治、清污分流、截污导流、底泥清淤、河道曝气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地表水水质;对阜阳、淮北、宿州、亳州等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压采;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依托,建设生态用水保障工程,制定有关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和监测监督等措施。

(4)淮河以南丘陵区:重点针对瓦埠湖、城东湖、城西湖、史河、淠河等生态用水保障开展规划,以引江济淮工程、驷马山引江工程、江巷水库工程等工程为依托,建设生态用水保障工程;以生态用水配置为基础,制定有关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和监测监督等措施。

通过上述工程措施方向,进行水量保障、水质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具体治理方案的制定,可以保护和改善区域水资源质量,从而实现区域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10088)

猜你喜欢

入河排污口淮河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晋中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海边某碱渣场排污口环境影响分析
枣庄市2011年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