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哥俩好(短篇小说)

2016-02-20频阳

南方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干爹二叔

二叔和小胜是好朋友,哥俩好了一辈子。

当初小胜要招赘到张家堡做上门女婿,他从田村出发,东家送行的队伍到达顺阳河边,媳妇家的迎亲礼队,要提前集结在河边等候。一旦新女婿送行人马到达接送地点,媳妇家的驮牲就要越过浮桥,双方管家拱手相向,施行礼仪,新女婿再一次披红戴花以后,换乘媳妇家的牲畜,两支队伍会合了,一路向东,气氛热烈地奔向张家堡。

迎接新女婿的礼仪,打头的是张家堡最精神的牲畜和最棒的小伙子。新女婿的乘骑和牵马的后生,是张家堡全村人的面子。老村长七天前就让饲养员准备行头,牵大红马到河边洗濯、梳理毛皮,在挑选牵马后生时,小胜岳母和老村长一齐看好二叔。他们说二叔是张家堡最体面的小伙子,在迎新礼仪上一定要压过田村人的气势。

二叔十六七岁的样子,长得端端正正,国字脸,大花眼,冒出一米八的个头,五官的位置恰到好处,他逢人总是憨憨的微笑。一村的男女老少总喜欢和他接近。

迎亲的那天,大红马新换了辔头,它赳赳迈步,脑门上两撮红缨飘飘闪闪,脖颈挂了拳头大的铜铃,一路走来叮当当脆响,背上的鞍鞯盘龙舞凤,翩翩若绅士一般。二叔牵了缰绳,和大红马同步而行,他红光满面,步履从容,张家堡的迎亲团蜂拥在他背后。

田村的东家给小胜备了一匹小白马,似乎也匹配了小胜瘦小的身材。两支队伍在顺阳河边汇合,锣鼓声震天般敲响了,唢呐吹奏着欢快的短调,四个精壮小伙子走到小白马跟前,他们吼着秦地号子,一齐伸出双手,哄抬下小胜,换乘上二叔的大红马。小胜那天十分开心,圆嘟嘟的小脸乐开了花,他看着二叔笑容灿烂,一双小眼睛眯缝成了一条线。二叔憨憨地大声说道:兄弟,坐定了,我们和大红马一起回家!

太阳快跃上中天了,顺阳河边草木葱茏,水流清清。一只鹞鹰斜插向高空,天空碧蓝,鹞鹰在辽远的天际伸展翅羽,上下翱翔。

一向沉寂的张家堡沸腾了,鞭炮声像炸了营似的爆响。全村老少齐聚村口,目光热烈的投向端坐在大红马背上的新女婿。

二叔牵着大红马从容地走向村口,瘦小的小胜坐在马背上像个孩子。二叔憨憨地向村人微笑着,披红挂彩的小胜神态诡秘,村人都想看看这个河南籍的小伙子,在大喜日子里的新鲜模样。一男一女两个村童,手牵一条红丝带的两端,冷冷地拦在城门口。新女婿若想进城,先留下买路钱。人们笑闹着,起哄着,故意置新女婿于尴尬境地。给他难堪,出他洋相。小胜僵坐马背无所适从。二叔回过头喊他:掏红包!这是村人的规矩。

小胜在贴身的口袋摸索,掏出了一大把鼓胀的小包,却不知道如何散发。周围人群蜂拥上来,齐楚楚将手掌伸了上去。二叔急了,他凭着高个儿,跨步越过众人头顶,一把抓过了小胜怀里的红包,他胳臂一甩,红包天女散花似的,纷纷飞向人群上空。

就在人们一齐去争抢礼包的瞬间,拦在城门口的红丝线落地了,趁人群混乱之际,二叔牵动了大红马,引领小胜,大踏步地走进了张家堡。

在顺阳河边,小胜和二叔眼神相逢的那一刻,他们的关系就定格了。他俩成了好朋友。

小胜婚礼是举行了,因不到法定年龄,岳母按照相约民俗,把小胜和媳妇分开。人已经给赵家顶门立户了,过两年同房也正好。岳母和村长协商定了,依据小胜以往的专长,安排他一份饲养员的工作。顺便把小胜那份簇新的铺盖,安顿到饲养室公房里居住。

上门女婿做了饲养员,照料张家堡四五十头牲口。那个时代的牲口和村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众多的畜力,才能把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脱出来。饲养员是村上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小胜也乐于这份工作,他和老饲养员烂眼皮搭伙。在干完本分事务以后,他会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

二叔有机会就去饲养室,他们朝夕相处。二叔看小胜给牲口铡草、拌料、拉土垫圈,清洁牛驴骡马们的卫生,若小胜忙不过来,他也会出手帮一把。

二叔坐在饲养室的土炕上,笑眯眯地问小胜:“新媳妇好吗?”

小胜生气了:“娘那个逼!媳妇好,水灵灵的,岳母不许同房。”他一口河南腔调。

二叔安慰他:“不要紧。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小胜不服气:“老太太的神气像太后,家庭像是她的后宫。她的言语比圣旨还厉害。”

二叔说:“只要媳妇对你好,以后日子是你们的。”

小胜愤愤不平:“我还要等多久?下苦出力是我,顶门立户是我,我在那个家里没有一点地位!”

夏秋他们会同去顺阳河边,摸鱼捉虾、灌黄鼠、捡野鸡蛋。天热了,他们把衣服脱下,光了身子扑进水里,游上几个来回。累了一起爬上河滩,躺在树荫下歇息。

二叔说:“伙计,闲了认几个字。不能做睁眼瞎。”

小胜说:“念书认字难吗?”

二叔说:“只要每天坚持,再难都能学会。”

小胜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是那块料。”

二叔说:“你机灵,我教你。”

二叔拿了树枝在河滩上比划,小胜也折了枝条跟着比划。二叔比划个什么形状,小胜手臂颤栗着,也努力比划个什么形状。半个时辰下来,小胜就会写会认两三个字了。

那时候二叔高小刚毕业,回到村里劳动。他是共青团员,村里的积极分子,早晚有一帮小伙子姑娘们围着他转。北巷的老六子看见二叔,喜欢拍拍他的肩膀,哈哈笑着说:“这么体面的小伙子,在张家堡委屈了。”二叔也不介意,总是憨憨地笑着。

河南汪先生住在爷爷的园子,附近十里八乡的农家都找他看病。骑牲口的、骑车的、坐牛车马车的病人,每天奔张家园子而来,园子门口车水马龙,人迹匆匆。汪先生忙不过来,二叔就过去帮忙。他照处方配药,叮嘱病人服药的方法。汪先生逃难住进爷爷的园子,无儿无女,独自一人,他把二叔当小弟弟看待。二叔有机会了,也喜欢待在汪先生身旁,仔细琢磨他的望闻问切。

小胜自称老家河南,他是张家园子的常客。他叫汪先生大哥。异地遇老乡,有着手足般的情义。汪先生有洁癖,一天到晚忙于接待病人,他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小胜来了就打水、沏茶,顺便把园子的里里外外,清扫收拾一番。闲了他爬上桑葚树,摘几串熟透了的桑葚果,或者拿长竹竿打几颗红枣,拿果实在井台边冲洗了,再分送给汪先生和二叔品尝。

二叔称小胜为伙计,小胜称二叔为亲家。二叔说不敢当,小胜诡秘地一笑,对二叔说:“以后我有了儿子,让他叫你干爹。”

二叔憨憨地笑了:“我的媳妇还不知在哪儿呢。”

小胜说:“丈母娘给你养着!”

二叔说:“废话。”

小胜说:“美小伙子,媳妇在后面排队呢!”

秋冬农闲,老六子牵着大青狗要出去野猎。他站在巷口,可着大嗓门吼叫二叔。

奶奶不答应,怕二叔跟老六子混成二流子了。二叔憨憨地笑了,他说不会的。边说装作上后院茅房,顺便在灶房怀揣两个蒸馍,就从后门悄悄溜走了。

小胜也好热闹,他是野猎的忠实成员。渭北平原,莽苍苍一马平川。顺阳河两岸植被茂密,野生动物出没无常,野兔尤其繁殖迅速,经常危害周边田禾,庄稼人十分恼火。

野猎的人群分散开来,齐刷刷在田野撒开一张大网,搜索潜伏在庄稼地里的兔子。一旦野兔被惊扰出巢,或者搜索出了它们的行踪,野猎人群就会死死盯紧它不放。人们扑将上去,一齐围攻。找到恰当的时机,老六子就放脱了手中的皮绳,大青狗看见猎物,腰脊弯成了一张弓。主人一旦给它脱缰,大青狗奋开四脚,箭一般猛冲出去。这时候老六子可了嗓子呼喊,给大青狗助威鼓劲,周围的呼叫声、口哨声响作了一团。

野兔和大青狗在平原上拼命奔跑,行迹划出了一道道弧线,它们在旷野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力量、智慧和韧性的较量。二叔和小胜最激动的时刻来临了,他们跟着大青狗奔跑,他们兴奋地欢呼、呐喊。小胜瘦小,他挥舞着手臂,双腿小鸡刨食似的欢快,蹦跶、跳跃,摔了跟头,爬起来再跑。他们呼喊得声嘶力竭,声音沙哑了,破锣嗓子也要发出最后的吼声。渭北平原上空震荡着庄稼人的最强音,他们把秦人的强悍、粗犷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忘却了生活的清苦和劳作的艰辛。这一时刻,是他们最神圣的节日,灵魂出窍,热血沸腾,狂颠忘我到了顶点。

野猎往往满载而归。大青狗捕到了兔子,老六子总要分给二叔一只两只。二叔拎着猎物不敢回家,他悄悄和小胜结伙,去饲养室烧煮。饲养室有的是柴草,小胜早就准备了一口铁锅。二叔架起铁锅在回廊下烧水,小胜把猎物倒挂在房柱上,扒皮,开膛,掏出五脏六腑,舀来半桶清水冲洗,不到半袋烟工夫,野兔的尸体就白晃晃地躺进开水锅里了。

饲养室到处弥漫着肉香味儿。

兔子肉嫩,一袋烟工夫就熟。

小胜兴高采烈,他把煮熟的兔子肉捞出来,两只大腿分给二叔,两只小腿留给自己。

二叔不解:“这样不公平!”

小胜诡秘地一笑:“公平!你人大,我人小。”

二叔说:“给你媳妇留点?”

“不中。她妈知道了,我进不了家门。亲家,裤带放开,咥(吃)!”小胜话说很溜,河南口音里夹杂着关中方言。

社会主义大跃进,镇上也开始了征兵工作。

军代表来张家堡转了一圈,一眼就盯准了二叔。他说二叔的条件最有资格去当解放军。老六子急匆匆地出了街巷,吼着一副大嗓门质问军代表:“官长好眼力呀!你就专拣张家堡的人尖子撅。小胜机灵得像猴子,怎么不选他去当兵?”他挺着大肚皮,上衣的袄襟像两把扇子,左右翕动。

军代表是四川人,他操着家乡话拉腔拉调地说:“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征兵要选拔优秀人才,去充实革命队伍。”

老六子的一对环眼充血了,圆鼓鼓地望着村庄的上空。

二叔参军离开张家堡那天,小胜牵了大红马,执意要二叔骑马上路。他一直把二叔送到镇上。

接兵的大卡车开动了,送行者和围观者人山人海。小胜个头矮,他蹦跳起身子,向二叔挥手喊道:“亲家,在队伍上找个好媳妇。别把生儿子耽搁了!”

二叔那时候算大半个文化人。他有学医的经历,到部队不久就被分配到卫生队。加上他踏实好学,平易待人,持续上进,在地方院校学习,回师部医院实习,几年下来,二叔就取得了军医资格,他做了部队医院一名外科大夫。

二叔第一次回来探家,小胜已经生了儿子了。二叔进了家门放下行李,不顾奶奶喊他吃饭,大踏步径直去了饲养室。

小胜的儿子刚学会走路,步履蹒跚地在院庭里玩。看到一个军人站在面前,笑眯眯地盯着他,孩子眼睛亮了,叫:“解放军……叔叔!”

二叔弯下身子就要去抱孩子,小胜在一边发火了,他厉声喊道:“兴子,叫干爹!他是你干爹。”

兴子极不习惯新的称呼,愣了一阵,然后口齿不清地张嘴了:“干……爹。”

二叔呵呵答应:“好呀,乖。给我干儿子见面礼。”一边伸手到上衣口袋,摸出一张十元纸币,塞进兴子怀里。

小胜过来拉住孩子:“兴子,给你干爹磕头。”

孩子不知所措。二叔说:“新社会了,不兴磕头。鞠个躬就行了。”

小胜一脸严肃:“社会再变,人情义理不能变。兴子,给干爹磕头!”边说边拉孩子就地跪下。

兴子不会磕头,一时手忙脚乱。

小胜给孩子引导,双膝跪下,身子端正,看着你干爹,再弯腰,双手撑地,头伏下去。

兴子按小胜的指点做了一遍,刚要起身,小胜伸手又把他按住。“要磕三个。第一次见干爹,要行大礼。”孩子倒听话,小脑袋小鸡啄米似的连叩三次,头颅磕得地面啪啪直响。

二叔给小胜带了两包烟。是上海出产的飞马牌香烟,包装了锡纸。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乡村人吸旱烟,用烟袋锅子装上抽,文明一点的用纸卷旱烟叶,搽着火柴棒点火。乡村轻易见不到正规生产的香烟。能有一盒带锡纸包装的“飞马”烟,就是在省城里,也实属稀罕。

小胜接过香烟,嘿嘿笑了:“亲家当军医,不一样了!”

二叔掏出一只打火机,精巧别致,顺便给了小胜。他说打火机是从尼泊尔进口的,瑞士货。

小胜把打火机捧在掌心,左看右看,不知道如何使用。二叔接过去,随手一按,就有黄豆粒大小的火苗跳出来了。

小胜不抽烟。他没有吸烟的习惯,却在右耳朵上夹了一支香烟。

烂眼皮是饲养室的长者,旱烟锅子出入搭在背上,稍有闲暇,他就圪蹴在地上摆弄旱烟袋。小胜是饲养室的骨干成员,烂眼皮以年长为由只作辅助。担水、铡草、拉土、垫圈,最需要力气的活儿,都要他干在前面。他整天说说笑笑,和谁都是嘻嘻哈哈,就是烂眼皮无端骂他几句,好赖全不放进心上。

这天烂眼皮把牲口拉出槽后,就看见了小胜耳朵背后夹了香烟,心里觉得莫名其妙,不由自主地打量了小胜一番。

烂眼皮说:“小胜要学吸烟了?”

小胜右手摸了一把耳朵。“没。我亲家回来探家,专门送我的。”

烂眼皮嗜烟如命,不由自主地生出了羡慕:“香烟好抽吗?”

小胜从上衣口袋里掏出烟盒,抽出一支递给烂眼皮。“尝尝。上海产,带金纸的,省城里都买不到。部队专供的。”

烂眼皮接过香烟,看到小胜手中的烟盒包了亮闪闪的锡纸,口水就从一边嘴角滴流了下来。他正要掏出火柴点燃,小胜拿出一个精致玩意,端在他的下颌,只听吧嗒一声,一粒黄豆般大小的火苗,倏地鲜亮亮地蹿出了。

烂眼皮吸了一口香烟,细长的眼睛微微闭上,他拇指和食指捏住烟根,嘴唇微启,徐徐冒出来的烟雾旋绕成了一条线。他不知道小胜手中那个精巧的家伙是什么装置,眨眼间就能蹿出火苗来,他伸出手去想拿过来看个仔细,不料小胜一把将它收了起来。

小胜说:“甭乱动。小心摆弄坏了。”

几口香烟吸进去,烂眼皮口腔十分柔爽。“没见过,想看看什么玩意儿?”

小胜眼睛迈得老高,很神气地说:“你当然没见过。我亲家送的飞马,尼泊尔进口的,瑞士货。”

烂眼皮吸完了那支香烟,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胜的口袋,还想再抽一支,他嘿嘿笑着,破例对小胜热情了许多。

小胜明白烂眼皮的心思,他瞥了烂眼皮一眼。“就发一根,尝个新鲜。”

烂眼皮心里窝火,转身取下了肩膀上的旱烟袋。

午间歇晌,街巷蹲满了吃饭的村人。小胜给牲口槽担水了,他挺了脖颈,嘴里哼唱着河南梆子,气昂昂地在街道里穿行。不同于以往,大伙好奇,一齐把目光投向了小胜。

村长从北门口走了进来,低头想什么心事。小胜刚走到街巷中间,和村长相遇了。

小胜停止了哼唱,满脸堆笑,向前搭讪:“村长回来了!”

“呵呵,小胜文明了,抽起香烟了!”村长精明,一眼就瞅见了小胜夹在耳后的东西。

小胜本能地摸一把右耳朵,爽快地说:“没,我亲家送的。他从西藏回来,给我带了飞马烟。”他一边说话,一边放下肩上的担子,从上衣口袋掏出烟盒,抽出一支递给村长。

村长接过香烟,食指和中指夹住。“还是带……带……锡纸的?高级烟!”

小胜兴奋了:“部队特供的,省城都买不到!”说着他拿出打火机,殷勤地举过头顶,给村长点烟。黄豆般大小的火苗倏忽燃着了,村长娴熟地深深吸了一口,慢慢地抬起头来。

村长像发现了新大陆。“哈哈,小胜还有新……新……玩意儿!”

“也是我亲家送的。他说从尼泊尔进口的,瑞士货。”

村长说话有点结巴,“没……没……想到,小胜还还……有这一手……”村长有点词不达意。

小胜把烟盒和打火机叠在一起,塞进村长怀里。“我不会抽烟,村长拿去待客吧。”

村长乐呵呵地把玩着烟盒和打火机。小胜右手本能地伸向耳朵,把耳后那根香烟捏了捏,夹牢。

二叔第二次回来探家,兴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他给干儿子带了一沓练习本,买的铅笔不小心丢在了车上,没办法,二叔拍着兴子的脑袋,好事成双,他掏出一支炮兵用笔,顺便塞进兴子手里。

这时候小胜已经有出息了。他是全社的积极分子,社委书记在公社群众大会上表扬过他。那回社委书记要他在会上讲他的先进事迹,他声情并茂地唱了河南梆子,大会轰动了,小胜成了大半个名人。回来后他被推选为小组长,成了张家堡村委会成员。人前人后都能指手画脚、吆五喝六了。

看见二叔牵着兴子,小胜冷眼看着。“小娃儿,不能拿大人的笔写字。还给你干爹用。”

二叔微笑着。“不要紧。这笔能写字,孩子也能玩耍。”

原来这炮兵用笔,笔尖上端有个照明装置,如若写字,把笔帽拔开,反插在屁股上,笔尖上端的照明装置就亮了。炮兵在野外夜战,射击计算时便于隐蔽。二叔说边界作战,他带了一个医疗分队战地救护,是一个受伤的炮兵营长送他的。

后来小胜给儿子买了两支铅笔,他把炮兵用笔没收了,别在了他胸前的口袋上。张家堡的小组长,用笔的机会太多了。

六十年代中后期,社会处于狂颠状态,到处都在搞运动。小胜的小组长担负着协助队长、抓好村上生产和管理工作,他早出晚归,上工开会,脖子上吊着铮亮的哨子,随时准备发号施令。安排农活,调整生产,动员群众,他严肃认真,从不马虎。

烂眼皮还在饲养室。他有的是闲暇时间,他在巷口和几个老头老太婆嘀咕:“嘿嘿,小胜现在穿四个兜了。睁眼认识不了几个字,胸口还别了钢笔!”

老六子好搞笑,见小胜村里村外忙得一个人要掰成三个使,他可着嗓门大声喊:“小组长,用你钢笔给我写个借据,没钱花了,我想找队长!”

小胜急匆匆地走过街道,他本能地摸一把胸前,正色相告:“我的是电笔。要天黑用,白天用它就糟蹋了。”

老六子生生讨了个没趣。

村上住了工作队,帮助张家堡抓革命、促生产。白天下地劳动,夜晚集体学习讨论。

那时候电力短缺,电灯照明还没有普及。晚上开会学习,—村人集中在十字口,老槐树上挂一盏老式马灯,村民都散坐在周边台阶和大石头上。黑夜铺天盖地,油灯如豆,昏暗的灯光似明似灭。

工作队长是县城来的,一身四个兜干部服。他总是口袋装一个小本,胸前插两支钢笔。下地劳动或者开会学习,有机会他总要拿出小本和钢笔,很认真地写下些记录文字。

晚上在村口开会,老式马灯的光亮实在太暗,工作队长坐的凳子,搬到了老槐树底下,选择了几个位置,手中的笔记本,也不能清楚地写字。

小胜看到了这一切。他走到工作队长跟前,取下自己胸前的笔,送到工作队长手中。“你的钢笔没用!用我的电笔。天黑了,在哪儿都能写字。”

工作队长有点怀疑,抬头盯着小胜。小胜的胸脯挺得高高,一副毋庸置疑的神气。“这是炮兵用笔,专门夜间使。”

小胜拔开笔帽,插上笔杆屁股,笔尖处有了萤火似的亮光。

工作队长拿了电笔写字,果然不再受制于黑夜困惑了。他感觉分外新鲜,想不通小胜怎么能有这种笔呢?

嘿嘿,小胜诡秘地一笑,告诉工作队长:“我亲家在西藏,解放军第三野战医院外科医生。边界打仗,我亲家带了医疗救护队,一个炮兵营长送他的。”

他说话的声音很高,钢镚子似的脆响,连坐在饲养室门口乘凉的烂眼皮都听得一清二楚。

最初小胜当饲养员不久,顺阳河野生动物泛滥,危害乡里,为了改善生存状态,在村民们面前露一手,他制造鸡肉炸弹,结果一爆炸了郭婶家黄狗,吓得他半月不敢进家门;二爆炸了自己的手,在县城医院住了二三十天。

后来二叔回来探家,小胜伸出他受伤的手掌,专门咨询:“亲家,你是外科大夫,这僵硬的手指,能回复原状吗?”

二叔仔细看了看,呵呵笑着说:“能保住手掌和胳膊,你已经很幸运了。”

听了二叔的结论,小胜又诡秘地笑了:“嘿嘿,这样说老天对我宽大了?那我应该多做些好事了!”

此后小胜在张家堡做的好事太多了,数不胜数。不久就被评为全社活学活用积极分子,社委书记当众表彰,小胜也在全社群众大会上露了一手。

小胜制造鸡肉炸弹时常跑经子坊,他和经子坊商界老板、街道的大娘小媳妇混熟了。得知一家商铺老板出事故身亡,留下了女人和一对儿女孤孤单单,小胜从中牵线,约了老六子说媒,给鳏居了七八年的汪先生,成了一个温馨的家。

汪先生搬到了经子坊,烟火店改成了中药铺。他在前堂坐诊,妻儿辅助抓药,生意日渐旺盛,很快在蒲州打开了人脉。老六子也成了中药铺的常客。

当了十五年兵,二叔转业到耀州水泥厂医院,做了一院之长。

距离老家近了,二叔和小胜的交往更密切了。

二叔邀请小胜到耀州做客,他不去。

他自嘲地说:“咱是大老粗,狗肉上不了酒席。”

二叔说:“很多城里人老家都在乡村,也无所谓城里农村。”

有一年春节后,二叔硬把小胜拉到了耀州。走进小城,小胜十分快活,满眼都是新鲜的事物。二叔陪他去吃老孙家羊肉泡馍,买了耀州雪花糖,逛百货商场,游历药王山风景,参观了药王庙,亲眼见到了历代皇上的圣旨,观看秦腔名家陈仁义的《下河东》,最后二叔把小胜领进耀州水泥厂区,里里外外仔细浏览了一遍。大工业生产的宏大场面,看得小胜目瞪口呆,啧啧感叹。他说还是读书好,多读书就能进城市,拿国家的薪水,能吃好穿好,眼界宽阔,见的世事多,不受日子的煎熬,活得滋润。借接送病人,二叔又带小胜到铜川市区转了一圈。医护车一路风驰电掣,小胜伏在车窗口,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新世纪伊始,二叔退休了。故土难离,落叶归根。他喜欢待在老家,看云看水,呼吸乡村清新的气息,和众乡亲们来来往往,重温那份民情乡风。顺便把自己的医疗专长,尽可能服务于村人。

二叔待在老家的时间多了,小胜很开心。他气昂昂地告诉兴子妈:“咱亲家回来了,以后再有个头痛脑热,就不用跑镇上了,咱有自家的大夫了!”

老天无眼,好人不寿。退休后的第二年春季,二叔送走最后几个看病的乡亲,刚要休息,坐进沙发,头向后一仰,心脏病突发,他再也没有能够起来。

二叔突然病故,村人大痛,老少落泪。顺阳河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前来吊唁,张家堡被悲郁的气氛笼罩了。

小胜表情格外沉重,他带领全家人前来守灵服丧。

那天下午开完追悼会,傍晚亲友祭奠,隆隆的击鼓声像从遥远的西天飘来,铙钹铜锣的音响接踵而至。按照乡风习俗,干亲排在第一位。兴子长大了,穿了一身洁白的孝服。他走到灵前,第一个祭奠。兴子低头拱手,点燃了香火,跪下磕头,连叩三次。他眼睛红肿,神情凝重。兴子起身刚要离开,回到原来守孝的位置,小胜忽然几步冲到前面,他带着哭腔大喊:“不行,这是你干爹。兴子,祭奠你干爹,要行大礼!磕三个头,对不住你干爹!”

大厅里的人群僵住了,目光一齐集中到小胜身上。

小胜站在灵前,手扶供案,他呼唤兴子重新祭奠。“兴子,这是你干爹,比你老子还亲的干爹。你要行大礼,听见了吗?行大礼,三磕九叩十八拜。你先跪下,祭香,一跪三叩首。”

兴子很孝顺,听父亲的话。他按照父亲的要求重新祭奠。三磕九叩十八拜是觐见皇帝的大礼。是君臣之间最高贵的礼仪。乡村祭奠,只有至亲至爱,才会施行此礼。

小胜似乎渐渐平静了,他看着二叔的遗像,嘴里不停地述说着,像是说给兴子听,也像是说给灵堂里聚集的亲朋好友,或是来自他心灵的回声:“兴子,你要行大礼。三磕九叩十八拜!一跪三叩首。你干爹比你老子还亲。你老子没能耐,一辈子就守个家园。我自小离开了老家,四处逃难。最后落脚到顺阳河边。我已经记不清楚老家河南是啥样儿了,现在就知道我的老家在顺阳河边。是顺阳河让我摆脱了苦难,没有被冻死、饿死。是顺阳河边的乡亲们给了我新生,我能有今天,多亏众乡亲。”

“兴子,三磕九叩十八拜。再跪下,一跪三叩首。”

“我先前在田村落脚,后来成家立业,是你干爹接我到张家堡的。我是招赘的上门女婿,开始到村子里,人生地不熟,是你干爹陪我说话,陪我玩耍。我俩在饲养室的土炕上打滚,在顺阳河里游水嬉闹,秋冬去野外牵着西狗猎兔、打野猪,我俩在一块十分开心。后来你干爹当兵了,他文化不高,硬是靠踏实好学,虚心进取,他做了部队上一名外科医生。你干爹在西藏还经常惦念着你老子,每次回来探家,都要先来看看你老子。你老子没啥本事,就会养牲口,就会种地,下苦力,你干爹做军医了,也不忘记你这个穷老子。他转业当院长了,硬拉我去大城市里游玩。”

“兴子,再跪下,一跪三叩首。你干爹是好人,是能人。他看得起你这个穷老子,经常惦记着。你老子种了一辈子庄稼,再苦再累再难,一想到你干爹,你老子心里就润滋滋的。有一个干大事的好朋友惦记着,你老子心里踏实,这辈子活得也值了!”

“兴子,再跪下,一跪三叩首。给你干爹行大礼,你干爹比老子还亲。”

开始兴子强忍悲痛,默默下跪,叩首,叩首,再下跪。渐渐地他腿软了,腰身挺不住了。忽然兴子瘫卧了下去,四肢伏地,放声痛哭。

唢呐声急促地响起,铺天盖地,苍凉,悲怆,如泣如诉。

小胜依然平静,他在二叔灵前仍然诉说着,声音很大,几乎盖过了哀乐的声响。

“亲家,你先走一步,到顺阳河畔的陵墓园里,好好歇息。我已经给兴子说了,在你旁边,给我留了一片空地,再过几年,我就去陪你,一起守望这片家园。下辈子,我俩还是兄弟。一对好兄弟!”

(频阳,陕西富平人。陕西省写作学会会刊部主任,先后主持《陕西社会科学论丛》、《长安学刊》等刊物,文学作品有散文集《远去的乡村》,小说集《故乡事》等。)

猜你喜欢

干爹二叔
拜干爹
拜干爹
我的二叔是驼背
难忘的黑白照片
捕蛇者
鹁鸽
从拼爹到拼干爹
丢人啊
二叔进城
干爹的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