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食物人体旅行第一站
2016-02-19许秀华
许秀华
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原因很简单,饿了呗!人体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需要从食物中获取新的物质和能量。
不管消化道有多长,食物的吸收最终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完成。可它们无法接受比自己个头大的食物,因此食物只好在消化道的旅行中越变越小,而食物在人体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口腔。
食物尚未入口,人体已经调动起视觉、嗅觉这两种感官,甚至大脑也整理出了对食物的第一印象。在饥饿的状态下,食物的色、香、味更加诱人。食物的颜色、形状、气味是原始人类判断食物是否有毒或腐烂、果实是否成熟的信号,但也成了现代一些人挑食、偏食的借口。
牙齿:让食物变得体无完肤
唾液总是最积极的。在你咬下第一口食物之前,三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以及口腔壁上的许多小黏液腺已经望梅止渴般地开始工作了。而后,你张开了嘴巴,让上下牙齿进行了一次有力的碰撞。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齿是破拆食物的第一道物理工序。
根据牙齿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人类的牙齿分为切齿、犬齿和臼齿,即门牙、犬牙和磨牙,分别用来咬断、撕裂和磨碎食物,上下颌骨和咀嚼肌则赋予咀嚼动作以力量。人类使用火后,吃饭不再费劲了,上下颌骨、咀嚼肌和牙齿纷纷退化了一些。于是,现代人的面容比古猿类及黑猩猩的面容秀美了很多。
舌头和唾液:食物混合搅拌机
牙齿是食物在口腔中遭遇的第一层磨砺。不过,在口腔中,食物遭遇的可不只是这一次“蹂躏”。接下来,舌头和唾液将相继出场。
舌头是唯一能品尝食物味道的器官。舌头表面密布的味蕾能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鲜、咸,帮我们形成对食物或美好或厌恶的记忆,从而在进化史上让人类有效地选择食物。在破拆食物的过程中,舌头是个很好的搅拌器。
唾液,也称为口水,古时被称为“金津玉液”。一个人每天分泌1 000~1 500毫升的唾液,相当于2~3瓶矿泉水那么多,大部分唾液被吞咽到了胃里;而牛、羊等食草动物每天唾液分泌量多达体重的1/3。在唾液的润滑下,食物变得更加易于溶解和吞咽。当食物和唾液在舌头的作用下搅拌在一起后,藏在唾液里的生物化学“工程师们”就披挂上阵了,例如著名的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
在口腔里,食物中的糖类接受了第一次破拆。唾液淀粉酶会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所以,细嚼慢咽面食时,我们会感到丝丝甜味。
口腔是对外开放的,即使在最清洁的状况下,也生活着很多种类的细菌。溶菌酶会同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黏蛋白、黏多糖一起,对混入食物和口腔中的细菌进行一定程度地灭杀。
吞咽:离开口腔
在咀嚼到一定程度后,食物就要被吞咽,离开口腔了。在会厌软骨这个“交通警察”的帮助下,食物顺利地绕开了气管,进入了食道,随后到达胃部,开启了另一段人体旅行,同时也开始了进一步的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