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 把人的缺陷当喜剧

2016-02-19王德岩

博览群书 2016年1期
关键词:八戒悟空唐僧

王德岩

《西游记》是我国最成功的喜剧性古典小说,其喜剧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观察喜剧和悲剧之差别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看它如何处理其中人物的缺陷。悲剧的主人公也是有缺陷的,这是亚里士多德所认定的悲剧的要素之一。悲剧主人公的缺陷可以使他遭受惩罚,可以使他丧身失命,可以使他众叛亲离,从而成为推动悲剧的一只有力的手。在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主人公的缺陷成为悲剧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在西方悲剧中,悲剧主人公都是出身高贵的英雄,因而其缺陷也是伟大的缺陷。它可以被谴责,可以被诅咒,但绝不能被嘲笑。英雄的缺陷及其悲剧的命运,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是恐惧和悲悯,而不是欢笑。喜剧则不然,喜剧人物身上的缺陷是其最重要的喜剧因子之一,也是观众欢笑的重要来源。喜剧精神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主人公面对自己的缺陷自嘲和解嘲的能力。通过自嘲和自我解嘲来娱乐观众,是喜剧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喜剧心态最重要的标志。

从这一角度来看《西游记》的喜剧性,从类型上来说,《西游记》的主人孙悟空是一个极富抗争精神的英雄,以他为线索的故事应该属于英雄传奇一类。英雄传奇往往更接近于悲剧而不是喜剧。但《西游记》在孙悟空的身上却成功而自然地实现了英雄传奇与喜剧的结合,在审美类型中其实可算是一种突破。林庚先生曾分析《西游记》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结合了传奇性与喜剧性,是由于它同时包含了另一种重要的精神即童话性。对于他所受到的重重磨难和无穷无尽的反抗斗争,孙悟空往往以儿童式的游戏心态而为之,这样九九八十一难就不是真正的苦难,而成为一场场兴高采烈的游戏。(林庚《西游记漫谈》)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西游记》具有一种来自于民间喜剧智慧,就是面对自身缺陷和尴尬的自嘲和自我解嘲的能力和心态。这种喜剧智慧,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大众性民间文艺中仍然随处可见。比如相声中一个基本的喜剧手段就是拿自己开涮或搭档间相互嘲笑;再比如戏剧中的丑角,也是以自嘲为能事。这些喜剧角色具有非常明确的小人物意识,以自嘲的方式来捧自己的观众,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优越感和愉悦感。

《西游记》的喜剧成就即来自这种喜剧智慧,即面对自身尴尬和缺陷的自我解嘲的能力与心态。在取经途中,三个徒弟时时都要面对的问题就自己的丑怪相貌所引起的惊诧、害怕和疏远。几乎在每一回,初入每一个地方,都会引起人们的惊诧的议论,小说中一遍一遍地从不同的眼光来描写他们长相之丑,之怪,之令人害怕,这几乎成为九九八十一难的一个定式。有时为了问路或者入城,他们不得不把嘴脸藏起来,或者变化成俊秀的样子。拿他们的丑开玩笑似乎成为作者的观众乐此不疲的游戏,而解嘲能力却总能使这个游戏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面对如此尴尬,他们总能有一套有趣的说辞,从而轻松化解困境,展示自己,又给大家带更多的兴致和快乐。

这些说辞有一个固定的表述策略,就是“丑自丑,……”也就是先把丑这个事实承认、确定下来,无须多说,然后再转到自己的表述重点上。这是喜剧心态的基础,就是以平和的心正视、承认自己的缺陷或不足,然后再把它所带来的问题化解,把自己进行提升。其实从人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自恋,不管别人怎么想,恐怕大部分人内心深处都是认为自己长得好看。所以喜剧心态包含了难能可贵的正视自我缺点的品质。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丑自丑”之后的表述策略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述策略,强调丑之外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品质。其表述是:“丑自丑,有本事”,或“丑自丑,有用”,“丑自丑,勤劳”等。

“丑自丑,有用”或“丑自丑,有本事”是最被认可的一种表述策略,因而出现的机率也最高。在高老庄收八戒一回中,高太公一见了悟空就害怕,抱怨家人把悟空领入庄,悟空的回答就是:“若专以相貌取人,干净错了。我老孙丑自丑,却有些本事,替你家擒得妖精,捉得鬼魅……”(《西游记》第十八回)第二十回,老者说他们一个丑似一个,八戒上前说:“老官儿,你若以貌取人,干净差了。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第六十七回七绝山一段,面对老者的形容,悟空的自辩也是:“相法云形容古怪,石中有美玉之藏。你若以言貌取人,干净差了,我虽丑便丑,却倒有些手段。”在说自己有本事的同时,他们往往顺便还会讽刺一下长得俊秀的,黄风岭一回中,悟空就对说他是“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鬼”的老者说:“似那些俊刮些的,叫做中看不中吃。想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

有用的说法也最得唐僧认可,他会时不时地以此为他们辩解一下。第四十回通天河一段,老者说好俊的师父好丑的徒弟,玄奘说:“虽然相貌不中,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第八十回在镇海禅林寺,喇嘛又说俊师父与丑徒弟的问题,玄奘也说:“他丑自丑,却俱有用。”从玄奘的角度来说,徒弟们能够降妖除魔才是最重要的,有用就好,美丑问题倒不在话下。

还有一种有用的特点——“勤劳”,专门用在八戒身上,是八戒对自己优点的总结。勤劳这个考语用在八戒身上一定会与大家观感相悖,因为在通常与印象中,八戒总是与懒和馋等品性联系在一起。但八戒这样说是有道理的,须知勤劳这个优点不是针对取经事业,而是对居家过日子而言的。在四十三回“四圣试禅心”一段中,八戒劝说妇人不要唐僧而留下自己做上门女婿,就如此这般地说唐僧如何无用而自己如何勤谨有用,还为自己编了一套口号:“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这口号从居家的角度看颇为诱人:“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一般印象中八戒的懒惰,其实只是因为他对于取经事业没有兴趣,在取经途中没有意义感,才表现得消极,经常想到散伙。八戒的理想在于家庭,他经常怀念的是自己的高老庄和有浑家的生活,但凡跟家庭有关的事情他总是表现得十分积极十分勤勉的。

第二种策略,是强调外表丑之下的内在本性,基本表述是“丑自丑,善良”。第五十六回,唐僧跟老公公老婆婆两个介绍三个徒弟:“象雷公的是我大徒孙悟空,象马面的是我二徒猪悟能,象夜叉的是我三徒沙悟净。他们虽是丑陋,却也秉教沙门,皈依善果,不是甚么恶魔毒怪,怕他怎么!”第七十四回,悟空与报信的老者说自己“面恶人善”;第八十八回玉华县,唐僧跟受了惊吓的王子介绍徒弟:“千岁放心,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后来三个小王子把他们当作妖精的时候,悟空和沙僧也依样说:“我等俱是人,面虽丑而心良,身虽夯而性善。”第九十三回,唐僧又说他们相貌虽丑,心地俱良,并且引证了一个俗语:“山恶人善,何以惧为!”这“何以惧为”是种表述策略的要点,强调善良本性的目的都是为别人压惊的。都是在别人受了相貌的惊吓之后,通过强调本性的善良来表明自己的无害性。丑之所以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愉快往往就是因为它对人的感觉是一种威胁,而通过强调善良可以很好地化解这一点。

第三种策略具有美学意味,强调的是丑的审美深度。其表述方式是“丑自丑,耐看”,或“丑自丑,有味”。这种辩护策略也是专属八戒。大概八戒这一生受到人们丑的评价最多,心里深以为意,所以有自己的非常丰富的化解手段和策略。第二十九回,八戒沙僧来到宝象国朝上,文武百官议论他们的丑怪,八戒说:“列位,莫要议论,我们是这般。乍看果有些丑,只是看下些时来,却也耐看。”第七十四回狮驼岭一段,悟空问道不果,八戒表白自己比悟空老实,比师兄更适合问路,结果一见了老者,老者愈发害怕,说先前的和尚丑便丑,还有三分人相,这个和尚一分人气也没有。这时八戒为自己做了一番别开生面的分说:“丑便丑,奈看,再停一时就俊了。”第九十三回,唐僧被绣球打中,要招驸马,八戒听了,抱怨不是他被绣球打中招为驸马,岂不美哉妙哉。沙僧就笑他不知羞,八戒说:“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从美学上说,丑中所包含的审美信息往往比一般的优美要丰富得多,对人的审美感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审美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中所获得的体验也比单纯的优美要深刻复杂得多。因此我们欣赏罗丹的《欧米哀尔》,所获得的审美体验的丰富、深刻、复杂要远远超他的绝美的雕塑作品《吻》《青春》等。同样,中国古代玩赏石头,也是以丑为尚,其种类可以有丑而清者,有丑而秀者,有丑而雄者,但一块规则光滑的石头在赏石者的眼中却可能没有什么审美价值。八戒的“丑而有味”、“丑而耐看”的表述策略,虽然只是自解的玩笑,不必过于认真地看待,但其中却不期而然包含着某些审美规律。

第四种策略是消解策略,就是根本否定以美丑为衡量标准的意义和正当性。其方法是把自己归入不以美丑而论的一群。第五十四回女儿国中,女儿国国王要招唐僧,太师提亲,唐僧装聋作哑,八戒又是自告奋勇,要留下招赘,却又碰上老问题,

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意思是糙老爷们是用来支撑门面养家糊口的,根本就不应该从相貌美丑上来考虑。这个提议自然又被悟空斥退,但他所引的常言俗语却是十分有趣,而且很符合民间特别是农村对男人的看法。可见八戒十分注意积累收集能为自己的貌丑辩说的说法,在这一点上表现出很高的语言水准。

还有一种很高明的辩护策略却是三人所不曾运用也不曾知晓的,却被别人用来评价他们。第九十三回在寇员外庄上,仆人跟员外夫人说这四位高僧只有一位看得,其余三位看不得,形容丑得很。员外夫人却说出一番道理来:“汝等不知,但形容丑陋,古怪清奇,必是天人下界。”这番话说得有身份,有气派,也符合中国古代“异人必有异相”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中,有身份有来历的人在长相上也必然有与众不同之处,会有异于常人的特征。所以历来圣贤与帝王传都有一些对于他们异相的描述,比如舜有重瞳,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再比如孔子,史记记载的生而圩顶已经够奇特了,但是后来还是不断增添所谓“目露睛,鼻露孔,唇露齿,耳露隆”等异相。对历代帝王的各种异相如大耳垂、肩手长过膝、下巴像铲子等也是津津乐道。悟空等三人如以此自解,不但可解脱困境,而且可以大大抬高自己的身份。但他们好像都无意于神化自己,我想这也是他们的民间性和喜剧性的一个表现。

关于丑的问题似乎是八戒的心得和见解更多一些。而悟空却还经常碰到另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有人或妖因为他身材瘦小而轻视他。悟空比八戒更重名头更好面子,因此对这一点十分在意,但他自解自夸的策略跟上一个问题也差不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还有第三十一回公主说悟空是个瘦鬼,悟空说自己:“咱老孙小自小,筋节”,这跟上面的说法是一样的;第六十七回众老说妖身体狼犹而悟空瘦瘦小小,悟空说自己“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与八戒说一个口号为自己解说不同,悟空却说了一个口号来讽刺取笑大之无用:“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铊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走路抗风,穿衣费布,种火心空,顶门腰软,吃食无功。”

这些自辩自解,都是对自己身上在外人看来是缺陷的特点坦然面对,这种心态和意识,正是《西游记》喜剧性的来源。

但在读小说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作者在每一个故事的一开始都要把他们的长相拿出来开玩笑,然后让他们做自我辩解的游戏而乐此不疲,而且这些对他们长相之丑怪的描写不断重复出现,并没有表现出移步换景,常写常新高妙的叙事技巧和水准,有时会令人觉得重复和厌烦。但我想这样重复来自《西游记》的民间传统和渊源,来自其成书之前作为白话和戏曲时的屡试不爽的现场经验。对三人长相以及他们自己说辞的绘声绘色的描述,每次都会给大家带来欢乐和会心的微笑。每到一个故事开始,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期待,等着这样的描述出现,等着人们被吓得跌跌撞撞的效果,等着他们又说出有趣的一套说辞来。这样的审美经验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于是这些情节也就作为成功的喜剧因子保留下来,不断出现。这样一种写法是西游记民间性的一个证明,这也是其喜剧智慧的一个本源。

猜你喜欢

八戒悟空唐僧
清代悟空戏考述
唐僧师徒再就业
八戒打工(下)
八戒打工(上)
我的“唐僧”表弟
“悟空”之道
悟空已被玩坏
八戒八戒,傻的可爱(连载)
八、八戒请客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