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尔什沙地之旅

2016-02-19孙越

看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库尔沙地波罗的海

孙越俄罗斯和中国文化奖金获得者;旅俄作家、翻译家

库尔什沙地为俄罗斯和立陶宛共有,归属俄罗斯的一方,属于加里宁格勒州;立陶宛一侧,属于聂林格斯克自治区。俄立边境线,位于库尔什海湾49公里处。在俄罗斯一侧,苏联于1987年修建了“库尔什沙地国家公园”,并逐渐修建了一些居民点。我在旅行期间,考察了森林村、渔夫村和海洋村,以及当地最大的边境小城——绿城。向导沃尔科夫告诉我,三村加一市的人口总数,仅仅1556人。他的统计很精确,这里地处军港,又是前沿,户籍登记总是精准的。

1945年以前,拥有德国国籍的库尔什沙地土著人只讲方言,该语言与立陶宛语很相近,加里宁格勒地区划归苏联后,当局强令居民讲俄语,库尔什方言消失,如今,仅有数十位库尔什沙地老人还能讲几句,但他们都远居德国,库尔什方言终成传说。

我读过苏联诗人古卡罗的诗,他曾这样吟唱库尔什沙地的风光:“倘若你从未到此走马/或在步履匆匆之下/那你何以理解和珍爱/这片森林,海湾,沙丘和堤坝”。古卡罗所言极是,假如我从未踏上过库尔什沙地,便无论如何不能想象,它是一块犹如琥珀晶莹剔透之宝地,美得几乎不属于这个世界。向导沃尔科夫告诉我说,库尔什沙地人工雕琢的痕迹极少,是一座百分之百的天然花园,它的美学意义与审美价值,超乎所有文学艺术作品的表述,是上帝的神来之笔。库尔什沙地与赫尔沙地、波罗的海沙地,并列世界著名三大沙地。

库尔什沙地最值得一看的,无疑是海岸沙丘,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貌。我们穿过密密的树林,看过爬满青铜锈一般苔藓的树木,便踏进大海一侧的银色沙丘,犹如踯躅于浩瀚的撒哈拉。向导沃尔科夫介绍,这里海岸银色沙丘的宽度,从300米至1000米左右不等,平均海拔高度为68米。银沙滩上植被稀少,风速强劲,旷漠和荒凉之感顿生,我恍惚感觉有一双无形巨手,在搅动和掀起银沙,或在原地,或向大海扬撒。我疾步登上沙丘,回眸远望库尔什沙地,它的一侧伸向掩映在绿荫丛中的古老小村镇,另一侧嵌入一碧万顷的波罗的海,这妙不可言的库尔什沙地啊,到底蕴藏着多少天国的馈赠呢?

库尔什沙地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各种树木、灌木和草类多达600余种,动物的品种自然极为丰富。沃尔科夫是本地人,他从小到大穿行于树林之间,亲眼见过驼鹿、野猪、狍子、狐狸等动物,松鼠更是时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区域。我在旅行期间多次见过尾巴翘翘的松鼠,它们生于和谐世界,受到汽车停车等候它们过马路和美味佳肴随时伺候的礼遇,看得出,对于这个世界,它们从不怀有恐惧。

库尔什沙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宛若波罗的海中的一座天然栈桥,谁曾想竟成为世界候鸟栖息、捕食和繁殖的生命长廊。我们在林间遇见鸟类研究专家,他告诉我,每年春秋之际,2000多万只鸟儿从俄罗斯、芬兰、北非、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飞过库尔什沙地,大约有150多种,其中102种鸟类会在此地停留和筑巢。难怪库尔什沙地密林中的渔夫村,建有欧洲最古老的鸟类研究中心。鸟类研究专家称,这个中心是德国神学家、鸟类爱好者狄聂曼于1901年建立的。1944年,该中心因战争波及而被迫关闭。1946年柯尼斯堡易手苏联,直到1956年3月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恢复鸟类研究中心,鸟类研究才又得以继续。

苏联解体后,这个鸟类研究中心又被俄罗斯联邦继承下来,中心的值班研究员瓦吉姆不仅给我讲解鸟类的知识,还给我演示了他每日的研究环节。他告诉我,中心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一百年前狄聂曼所做的一样,比如说,给设网捕捉的鸟儿带脚环,整个过程不超过40秒,之后再将它们放归大自然,以便对鸟儿的迁徙状况进行持续研究。瓦吉姆说,飞临库尔什沙地的鸟中,还有从中国而来的过客呢。我惊奇道:“天长水远,何以见得是从中国而来?” 瓦吉姆指了指悬挂于实验室的成串脚环,似乎在说:“万里迢迢,烟为行止水为家。”

猜你喜欢

库尔沙地波罗的海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优化波罗的海支线运输网络研究
风滚草
冰水浴
访“哭墙”
胜出者 塞巴斯蒂安?库尔茨
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例——谈苏联国家民族治理
白纸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