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为孩子打上创新底色
2016-02-19兴幸
兴幸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培育大批创新人才,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并让它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日常性思维。在家庭中,父母发掘和呵护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对孩子来讲意义深远。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千百年来道德教育的典范,但它在美国小学课堂上已被批判得“体无完肤”。在美国小学生眼里,这个故事并不好,因为它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身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北京某国际学校四年级的几个华裔孩子决定集体过生日,他们的父母想利用生日聚会,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在生日聚会上,一位妈妈说:“你们知道中国有个‘愚公移山的典故吗?”说着便粗略讲了愚公挖山不止的故事。话音一落小朋友们抢着说:“就算我祖祖辈辈都像愚公那样一辈子挖山不止,那山仍庞大无比,这种没有成果的傻事,我可不学。”“对呀!智叟也不一定就没有意志,也许智叟很轻松地就解决了愚公的问题呢。”没想到我们坚信不已的愚公挖山的坚韧意志,竟被几个“00后”小孩否定了。这些孩子的纯洁认知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盲从和模仿别人的知识和方法,而是让你自己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新认知,改变处理问题的视角和价值观,最终以创新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在生日聚会上,第二位妈妈继续说:“我们都想当好妈妈,所以我推荐一本国内卖得很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话刚说完,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我妈妈的好和老师不一样,要是我妈再读了这本书,变成更好的妈妈了,我是不是就可以不上学了?”“为什么好妈妈非要胜过好老师呢?这好比好裤子胜过好上衣。”孩子们认为妈妈和老师不能互相取代。
接着一位爸爸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你们觉得这本书叫什么好呢?”孩子们安静思考片刻后,给书起了诸如《什么是好妈妈》、《好妈妈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就是好家教》等十个名字。“要是作者能听到你们的建议,她一定会思考的。”这位爸爸高兴地说。
孩子们思维严谨,想象力也很丰富。这也说明: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元素,它从质疑开始,不是吹毛求疵、故意挑刺找茬,更不是无理取闹;批判性思维是在各种各样的质疑假设下,进行充分论证和客观检验,它不是不遵守科学规律、没有根据的瞎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日常的思维方式,是对问题的分析判别和评论好坏,然后否弃错误,确定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的清晰敏锐的观点,它不是打倒一切的批斗式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本思维的观点、方法和技巧,它不是从已知信息中去寻找答案的一元化思维。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美国大学里,批判性思维是让思维走出误区的一门独立课程。中国想要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让孩子们从小形成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学,而且可以教,它是家庭和学校创新教育的切入点。美国英才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童子功训练,即“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聆听”,很值得借鉴。
首先要从小培养“说”和“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语言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平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话该在什么时侯说,什么话不该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不能当着客人的面说“该吃饭了”或“我们出去买东西吧”等。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你快走吧!”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客人打招呼,鼓励孩子主动与人商讨问题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训练。
关于写的训练,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寻找话题。这里有个训练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故事。
晚上妈妈给女儿吃了一块蛋糕,她还想吃。妈妈无力说服7岁的女儿,只好说:“你发短信问问爸爸吧!”
女儿拿过手机写道:“爸爸,我刚吃了一块蛋糕,妈妈不让我吃了,我还想吃。”
爸爸回复:“晚上不能吃太多甜食,不然牙会坏。”
女儿又写道:“那妈妈为什么早上不给我吃,非要晚上让我吃?”
爸爸回复:“妈妈早上来不及买,晚上下班才能去买。”
女儿又强调似地写道:“晚上我吃完后会刷牙的!”
爸爸又回复:“好吃的东西不能一次都吃完,明早再吃不行吗?”
女儿沉思了一会儿后,继续追问地写道:“爸爸,你不是说过今天能干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吗?蛋糕我今天能吃完……”爸爸完败。他有些弄不清这个简单的辩论,自己失败在哪儿?
“读”和“听”是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中国母语教育中,却是长期被忽视的智慧。特别是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聆听,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
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真理,但也传播了谬误。比如阅读《灰姑娘》时,可以问问孩子,这个故事的漏洞在哪儿?再比如阅读《愚公移山》等文章后,能否提出问题并进行批判呢?
家长要从小训练孩子,聆听时要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而不是只听别人怎么说。如果听课时只关注老师怎么说这个表皮,而未听到这堂课的实质,那将是一个不会学习的学生。
批判性聆听是指对各种长度的口头报告、电影、话剧、小品相声、谈话等,能否有效地从不同语气、不同视角对内容等作出分析、评价。它是一个人能力的表现,也是人才与庸才的重要区别。比如看完一个小品,家长可以问孩子,这个小品幽默吗,哪几句话最幽默,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等。
实际上,“说、写、读、听”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这门学问不能光靠家长和老师教,更重要的是靠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学习和领悟。家长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孩子质疑、激励孩子质疑、帮助孩子质疑,还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洞察力,帮助孩子去探索并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