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扩大辽宁省农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2016-02-19侯荣娜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侯荣娜(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建立扩大辽宁省农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侯荣娜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建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受农民收入、劳动力素质、社会保障、消费环境等因素制约。因此,必须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建立扩大辽宁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农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对策
“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2006年的3066.9元提高到2014年的7800.7元。截至2014年,食品在辽宁省农民消费支出中占10.6%,衣着和居住分别占2.6%和7.2%,家庭设备及用品占1.6%,文教娱乐为4.9%,医疗保健从2006年的4.5%上升到2014年的4.9%。总体看来,农民消费结构得到改善,但仍然以食品和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等生活消费为主,在文教娱乐等非商品性支出方面的比例仍然很小。
1 辽宁省农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
1.1农民收入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1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08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0205元,2015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2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57元,差距为19069元,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增幅持续扩大。2015城镇居民每人消费支出21556.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8873元,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1.16%,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在根本上制约了辽宁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1.2劳动力素质
随着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农村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离农意识强烈,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妇女化、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
1.3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短缺,辽宁省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有效促进农村消费支出的显著增长。包括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1.4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消费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整体上,辽宁省农村市场上坑农、害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辽宁省基本上仍停留于支农、促农的一些支持政策,未出台一整套直接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政策办法。另外,农村居民“量入为出”“节检第一”等传统消费观念大大降低了消费预期。
2 建立扩大辽宁省农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具体路径
2.1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运用政策、法律手段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稳步推进农村的土地流转,扩大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范围。其次,加大财政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健全财政支农增长稳定机制,尤其是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扩大农村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再次,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给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
2.2加大农村教育培训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以直接补贴给农民的方式,鼓励农民参与教育培训。其次,组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对于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主要培训的内容是农业专业技能。对于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民,主要进行转移就业技能和务工岗位培训。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支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2.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辽宁省各级财政要提高农村保障资金支出的比例,稳定农民的消费心理。其次,加大对农业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造成损失的救助力度,以及生老病死、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等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的突发情况的资助,稳定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再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方允许为老年人提供最低的退休金保障制度。
2.4完善农村的消费环境
首先,农村广泛建立农贸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并形成区域特色,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加大农村地区的商品流动性。其次,构建地方合理的物流体系,完善农村采购体系,规范农村市场管理,提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性。最后,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农村的市场秩序。
F323.8
A
1674-7909(2016)08-86-1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完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机制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对策研究”(L13CJL02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