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的传播媒介阻滞因素分析

2016-02-19高满良

乡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家庭

高满良

(曲靖师范学院 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云南 曲靖 655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的传播媒介阻滞因素分析

高满良

(曲靖师范学院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云南曲靖655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融入社会各领域成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却面临着诸多阻滞因素。基于此,分析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的传播媒介阻滞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乡村社会;传播媒介;阻滞因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融入社会各领域就成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却面临着诸多阻滞因素。目前,鲜有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与融入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

1 学校媒介障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学校除了在教育层面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文化认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外,从政治层面讲,还承担着传播和维护某一阶级统治所需要的政治观念体系。对于这一点,有不少学者做了精辟的阐述。例如,美国教育家贺莱斯·孟恩就说过:“教育是我们唯一的政治安全。在这个船以外,只有洪水”[1]。美国社会学家菲利普·韦克斯勒亦明确到:“必须把学校作为加工知识的机构,作为服务意识形态功能的机构来研究”[2]。可见,学校在政治性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作用是直接、明显的。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乡村,学校教育主要针对的群体是中小学生,超越这一范畴,其政治传播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在大部分乡村,成人教育机构是十分匮乏的,可以说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正因为如此,尽管目前的诚信、敬业、爱国、守法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念已成为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已经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但对于居住于乡间的农民群体而言,常态化、规范化的学习途径仍非常受限。

2 大众传播媒介障碍

一般意义上,大众传媒指的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居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唱片、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形式。大众传媒由于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诸多优势,因而在政治领域,常被国家机构或者政治组织用来提升人们的政治认知,激发人们的政治情感以及灌输某种政治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一种政治性意识形态,其要被广泛撒播于人民群众中间,同样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因此,不论是电视节目还是书籍报刊,又或者是互联网,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不断推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作品。借助于这些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以一种更为简单、鲜活且低成本的方式被社会成员所接受。

但是,观察现实又会发现,有些群体在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影响之时,处于一种受阻滞的状态,而农民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例如,从图书、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大众媒介的角度来分析,普通农民就很难享受到此类资源,因为这些资源实行有偿的出版与发行,这意味着个体农民若要享用,就必须自己支付资金购买,或者由其他社会组织、个人或者国家政治机构进行免费捐赠。前一种方式,绝大多数收入不高且眼界狭窄的农民不愿意选择;后一种方式,由于许多地方政府财力、物力及人力等的有限性,同样很难实现。这也正是为何现在不少乡村,尤其是一些偏远乡镇仍未建立图书室的原因。另外,从电视、互联网、广播等这类新型媒体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少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滞后,以及广大农户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因而,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难以进入到每家每户。在这种形势下,农民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教育和认知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3 政党组织媒介障碍

“政党”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art,其表层含义是结伙集团活动,后来逐步演变为专指政治社团、政治组织的概念。从时序上说,政党并不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便存在的组织,而是在阶级、国家产生之后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并逐步演变为普遍政治现象时产生的。作为具有强烈政治目的的组织,出于获得和巩固政权、扩大本组织影响力以及争取民众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会采取某些措施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训练,以规范成员的政治行为,从而促使其成员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行为准则和较高水平的政治技能。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党这一组织是具有政治宣传、教育之功能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长期执政党,同样会将自己的政治主张、纲领、奋斗目标及党员的责任与义务等诸多涉及党的知识传播于本党党员及其普通民众中间,以获得社会成员最广泛的认知、理解与拥护。同时,出于维护国家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之需要,其甚至还会适时地凝练、总结进步的政治观念,并对之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精神依据。正是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

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偏远农村的吸纳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除了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农村信息流通滞缓、农民生活贫困等诸多因素之外,还在于乡村基层组织未发挥好教育、传播之功能。具体来说,首先农村基层组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工作未形成积极的态度。态度是人们基于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3个方面的要素。在同行为的发生及效果的关系上,一般认为二者存在一致性联系,即态度越积极,行为就越有可能发生,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亦然。同理,农村基层组织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形成积极、认真的态度。然而,受乡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党员数量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这些基层组织的宣传态度仍有待改善。其次,村党支部未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吸纳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最终效果如何,除了受吸纳客体的态度、能力等因素影响之外,传播主体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方面。所以,基层组织若要使农民了解、吸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自身就必须先具有高超的传播技巧与能力。为了达到此目标,村党支部及广大农民党员必须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以人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与普通农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但是,由于当前村党支部的成员大多出自行政村中的农民,其所受教育的年限较短,一般不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无论是消化还是传播核心价值观念,对于他们来讲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在上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成为了农村基层组织无力解决的难题。

4 家庭媒介障碍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则泛指人类进化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该文所提涉的家庭指的是广义的概念,即指比一夫一妻制范围更大的家庭集团。由于家庭是人们最为经常性的活动场所,且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较为直接、天然的教育关系,因此家庭被众多统治者作为最为廉价的政治教化场所。例如,我国传统社会的统治者就非常重视家庭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他们甚至赋予了家庭惩处成员的司法权力。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一些依据。例如,河北宁晋王氏族规就记载到:族人“不孝子弟,相嚷相骂,相打相讼,以大欺小,以卑傲尊,倚强凌弱”,“不顾道义”、“不畏法度”的,“轻则罚跪先祖前,重则量加责治”(咸丰《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另外,南海廖氏《家规》“禁淫秽”条也分列三款:第一,服属内乖戾失伦,送官按例治罪,当事人永远革籍;第二,言语调戏妇女而生出事端,小则停胙三年,大则送官惩治;夜入人家,妄思无礼,或隐匿窥探,或恃酒胡闹,本人停胙十年。还有,道光九年山东沂州《刘氏宗谱·宗规罚例》也规定:“诸侄孙忤逆不孝,干犯叔伯叔父者,当合族责板二十,锁祠堂内反省四日。殴骂双亲者,重则六十,锁祠堂内三月。兄弟有序,弟不敬兄者,责板三十。兄以势凌弟不友者,责十板”。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社会家庭在传播以“忠、孝、仁、义、礼、信、法”等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念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现在的农村家庭也能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原因是,研究者强调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时设定了一个特殊的条件,即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要针对对象,家庭中父母、长辈将自身所习得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政治人格及态度等方面的东西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传输给后辈。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内的政治教化行为主要遵循从家长到未成年人的发生顺序。然而,对于绝大多数身份已经确定为农民的人来说,其已不再是孩童,因此家庭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对他们来讲是微弱的。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问题上,就是乡村孩童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从有见识的父母那里了解到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并践行到自己的行为当中。但是,父母、长辈却一般不会主动地接受未成年人的教育,去获得所提倡的核心价值理念。从这一点上来讲,家庭教育很难让步入成年的农民吸纳核心价值观。或许有人会说,乡村社会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领域的传播不仅仅指成年农民,那些未成年人也应被包括其中。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即使在这一范围,农村家庭在培育儿童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孩童的长辈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不仅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性,甚至其许多价值观念本身就同核心价值存在冲突,因此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也就无从谈起。又如,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不少乡村儿童的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园,融入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打工。但因生活成本、教育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迁入城市与其一起生活,而只能将他们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些有见识的乡村父母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也很难向孩童传输。总之,不论是成年农民,还是未成年的乡村儿童,通过家庭习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都是较为困难的。

通过以上阻滞因素的分析,应进一步在媒介层面、路径层面、操作策略层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的思路和对策,强化农村文化建设,为乡村繁荣发展夯实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

[1]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4.

[2]转引自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黄敬忠,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

D64

A

1674-7909(2016)08-65-3

高满良(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乡村社会治理、政治哲学。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家庭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家庭“煮”夫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