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2016-02-19罗小坪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街道畜牧兽医站四川宜宾644002
罗小坪(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街道畜牧兽医站,四川 宜宾 644002)
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罗小坪
(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街道畜牧兽医站,四川宜宾644002)
口蹄疫是由口蹄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传染性较强,使得动物及相关产品流通受到极大限制,给各国的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基于此,详细阐述猪口蹄疫的病状、病原特点、病理变化、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病原;症状;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由于此病对人畜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动物检疫对象,被国际兽医组织列为法定传染病和检疫对象。
1 病原
该病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口蹄疫病毒,有7个主型: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Ι型。由于动物流动性大和毒株变异快,出现多种型,各型之间因抗原不同,彼此之间不能交互免疫,各型之间又分若干亚型。该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环境下,含病毒的组织和被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环境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在冬季冻结状态下可以越冬;该病毒对酸碱敏感,2%氢氧化钠溶液可将其杀灭,高温和阳光能杀灭该病毒。
2 病状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减食或停食,口腔黏膜(舌、唇,齿龈、咽、腭)及鼻盘周围形成小水泡,蹄冠、蹄踵、趾间等部位发热、红肿,触之敏感,不久该部位出现米粒至蚕豆大小的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出血性糜烂,若无感染,则7d左右痊愈。此时若继发感染,常使炎症向深部发展,侵害蹄叶造成蹄匣脱落,病肢不能着地,病猪不愿走动,常卧地不起,强迫行走时常因疼痛而尖叫和跛行或跪行,蹄部流血。有时病猪乳房上也会出现水泡,特别是哺乳母猪较常见。
3 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的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出现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圆形烂斑和溃疡,上面覆有黑棕色痂块。真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是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相间的斑点或条纹,似老虎身上的条纹,故名“虎斑心”。心脏松软似煮过样。
4 传播途径
病猪及隐性感染的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初期的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症状出现后患病动物排毒量最多,病毒毒力也最强,以舌面水疱皮含病毒量最多,其次是粪、乳、尿、呼出的气体和精液。此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其他传播媒介如昆虫、鸟、犬、猫、禽和鼠等动物传播,空气流动可将病毒带到50~100km外,引起远距离跳跃式传播。该病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受损的黏膜、皮肤传染,也可经精液传播。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与动物免疫状态有关。在自然条件下,痊愈动物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随着群体的更新,高易感性的后代不断增多。因此,在没有坚持强制免疫的区域,常导致3~5a周期性暴发该病。
5 防控措施
一是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养殖户配合动物防疫人员做好春秋两防工作,在每年3—5月、9—11月用国产O型灭活油佐剂疫苗进行预防免疫注射。规模养猪场40日龄首免,50日龄再加强补免一次,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种母猪在产仔后配种前补免。
二是对屠宰场和牲畜交易市场加强检疫和定期消毒;对运输牲畜的车辆,在装车前和卸载后要进行清洗和消毒。检疫中发现该病要立即上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经相关专家诊断后,对患病及同群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场地、车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三是坚持引种审批隔离制度。引进种用动物前要向有关部门申报,引回后要严格隔离观察30d以上,如无异常经免疫接种后方可入群。
四是疫情发生后,一方面立即采集病料送检,确诊和鉴定毒株,同时派人调查疫源;另一方面划定疫点、疫区,严格封锁。发病村、社划为疫点,严禁人畜出入,对周围乡村进行疫情普查,以妥善划定疫区,发布封锁令,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流动,出入疫区的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对发病猪及其同群的猪,要及时捕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疫区和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相应毒株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免疫隔离保护带。
S858.28
B
1674-7909(2016)0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