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口炎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2016-02-19程亮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乡453000

乡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口炎水泡口蹄疫

程亮(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牛口炎的诊断与防治分析

程亮
(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新乡453000)

牛的健康对经济发展与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养牛业中牛口炎是一种较为多发的疾病,对牛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从牛口炎的发病原因出发,结合牛口炎的临床症状,提出牛口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牛口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防治

1 牛口炎的发病原因

原发性的牛口炎主要是由于机械刺激与化学物质的刺激所造成的。机械刺激是指在牛的饲料中混入了硬质的杂物或者是食物本身的质地比较坚硬所造成的,坚硬物使得牛的口腔表皮遭到破坏而导致口腔黏膜发生破损并导致炎症感染。而化学性的物质刺激主要是指牛的食物中混入了强酸、强碱、氨水及有毒的物质等,或者是由于食物的腐败与变质所造成的。如果牛口炎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病症的加重还会引起其他的相关疾病,如咽喉类疾病与重金属中毒等,甚至还会染上部分传染性疾病。据最新的临床统计显示,牛口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继发如软骨病、佝偻病等代谢障碍病。

2 临床症状

食欲不振、流涎,口腔恶臭、增温、肿胀、疼痛等,其中以卡他性个、口腔炎的症状最为明显。口疮性牛口炎还存在口腔黏膜坏死病灶等,病灶周边显示出红色斑点。水孢性口腔炎的最明显症状是牛口腔内存在透明状的水泡,水泡破裂后会出现暗红色的斑点,同时还会出现溃烂的现象[1]。在牛口炎并发的口蹄疫中,水泡还常见于蹄冠与趾间,乳房会伴有热感,还有较强的传染性。

3 临床诊断

当临床症状较轻时,牛在咀嚼时并没有异常状况出现,因此很难被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只有出现流涎现象时,才有可能被发现。兽医应根据自身经验在对咀嚼困难的牛进行检查时,可对单纯性与真菌性的口炎作出临床判断。同时,在使用开口器进行检查时,一定要轻柔,不能粗暴,避免对口腔造成二次伤害。因为引发牛口炎的真菌类型较多,无法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精准的判断,需要通过流行病调查与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确定等方式来对患病原因进行确诊。

在治疗牛口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与口蹄疫、卡它热、传染性口炎之间的区别。牛传染性口炎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传染特点,其主要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可见口腔黏膜水泡,同时在蹄部与肢体部位也会存在水泡。而口蹄疫的最主要特征除了出现水疱之外,还伴随着高温、大量流涎等现象。恶性卡它热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同时伴随着散发性感染,临床症状还包括高热、水肿与淋巴肿大等现象,此外也伴随着口炎的症状[2]。

4 临床治疗

牛口炎的主要治疗方案可以用三句话来概况“消炎止痛”“杀灭病原”“加强护理”。此外,在治疗期间应改善牛的饲料结构,采用柔软容易消化的饲料进行饲养,同时应配备清洁的饮水,这样康复效果会更好。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如果牛出现了流涎的现象,就应立即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染,并及早进行治疗。在患病的早期,可以采用药物清理口腔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能得到彻底的治愈。可以采用浓度为2%~3%的硼酸液或者食盐水进行口腔清理,也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是明矾溶液进行口腔清理[3]。

5 预防措施

一方面,加强饲草监管,确保饲喂草料洁净、卫生,严禁饲喂腐败变质、霉变的不洁草料。日常注意舍内清洁卫生,做好牛只病齿修复工作,严禁饲喂有刺激性的物质;另一方面,加强疾病检疫,发现病患及时诊治,避免继发此病。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疾病,一经发现立即隔离治疗。

6 结语

在我国的部分偏远山区,牛依然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同时随着当今人们对奶制品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养牛场的正常运作也对保障奶制品的正常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农户与养牛场的牛口炎预防与治疗工作的开展,对牛口炎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牛口炎的治疗有所帮助。

[1]刘利强.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5(7):14-15.

[2]万稳奎.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4(6):30-31.

[3]范新武.试析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8):223.

S858.23

A

1674-7909(2016)08-32-1

程亮(1987-),女,研究生,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预防兽医。

猜你喜欢

口炎水泡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肉牛口炎咋防治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抽掉梯子
口蹄疫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