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6-02-19王公明泗阳县三庄乡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江苏泗阳223706

乡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叶鞘茎秆纹枯病

王公明(泗阳县三庄乡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泗阳 223706)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王公明
(泗阳县三庄乡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江苏泗阳223706)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田的一种常发性病害,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对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种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对广大农民识别和防治小麦纹枯病有所帮助。

小麦;纹枯病;发生条件;综合防治技术

对于小麦种植而言,纹枯病是最为常见且影响最大的一种病害,小麦纹枯病轻则造成小麦生长不旺和倒伏,重则导致小麦粒干瘪,产量受到巨大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播种较早、播种较深等都会引起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近年来,一方面气候温度起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广大农户为提高小麦产量在种植时大量使用氮肥,从而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小麦纹枯病病害逐渐加重。因此,详细地剖析小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种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麦纹枯病为害症状

作为一种常见性病害,小麦纹枯病可以发生在小麦的任何一个生长阶段。因此,其所产生的病害症状也有很大的区别。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研究,将小麦纹枯病为害症状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在小麦的播种阶段出现烂芽现象,说明存在小麦纹枯病的可能性,此时小麦纹枯病很容易导致芽鞘受侵染变褐,进而烂芽枯死,不能正常出苗。②小麦三四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出现灰白病斑,进而从灰白转变为褐色病斑,这一时期出现小麦纹枯病很容易导致小麦因抽不出新叶而成为死苗。③在小麦返青拔节之后出现在叶鞘和茎秆上的烂茎现象,一般这种病状首先出现在小麦的叶鞘上,随着病情的加重,叶鞘上的病斑数量和范围逐步扩大并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向小麦的茎秆扩散,在茎秆上出现椭圆形的病斑[1]。此外,对于返青拔节时小麦纹枯病的判断,还可以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根据叶鞘内侧和茎秆是否存在蛛丝状的白色菌丝体来判断。④在小麦的生长阶段出现在小麦的根部,极易造成小麦根部腐烂,使得小麦的抗风雨能力极差,出现倒伏现象。⑤枯孕穗现象,在小麦纹枯病发生时常常伴随主茎和大分蘖抽不出穗的现象,即所谓的枯孕穗,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小麦难以抽穗或者抽出的穗籽粒干瘪,对小麦的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般枯孕穗现象常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乳熟期,这种情况下如果田间的湿度较大,那么在病植株下部通常会产生类似油菜籽状的菌核,也可以此为参照判断小麦纹枯病是否存在。

2 小麦纹枯病病原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主要是由2种菌丝融合群引起的,即半知菌亚门真菌禾谷丝核菌(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CAG-1、CA G-3、C AG-6和AG C1等4个菌丝融合群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ǜ hn)AG4和AG5融合群。两种菌类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属于双核细胞,菌丝较细,菌核较小,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后者属于多核细胞,菌丝较粗,菌核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其中,前者生长的稳定极限为7~40℃,在26~32℃的气温、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环境下生长最为迅速,一般在10~12 d即可萌发并产生菌丝,而其对小麦的入侵则往往在相对湿度85%以上,pH值5.3~7.3时发生;后者的生长速度本身就较快,因此,在25℃左右的气温环境下经过2~3 d后即可产生白色絮状的菌丝,8~10 d后菌丝就会集结成菌核,其生长温度极限为5.0~32.5℃[2]。

3 小麦纹枯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小麦纹枯病的传播途径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冬前发病期,此时小麦刚刚播种结束发芽,在发芽的过程中土壤中的芽叶接触到土壤中的纹枯菌,这个阶段小麦的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地表处或者略高于土面处;第二个阶段是越冬期,虽然理论上来说冬季气温较低并不适合能够引起小麦纹枯病的两种菌丝融合的生长,但由于部分小麦植株在越冬时携带有部分菌丝群,因此一旦进入早春季节就会迅速出现小麦纹枯病;第三个阶段是横向扩展期,在2—4月份由于气温的迅速回升,给菌丝群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病原就会迅速传播,使得小麦纹枯病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第四个阶段是严重增长期,每年的4—5月份,随着小麦基部节间的伸长,病原将会逐步从叶鞘扩展到茎秆,使得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升级。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具体而言,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和品种类型、气候因素、耕作制度、栽培措施、土壤类型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当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大多数是感病类型,这就使得小麦对小麦纹枯病的抵抗能力先天就比较弱;冬前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偏高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水稻与小麦轮作的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概率远高于旱田连作的麦田;小麦播种时间较早,播种量过大等也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沙土酸性土壤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等[3]。

4 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首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提高小麦对小麦纹枯病的抵抗能力。当前市场上抗小麦纹枯病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淮麦20号、扬麦1号、华麦7号等。其次,科学施肥。正如上文提及的氮肥的过量使用会加大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概率,因此科学的施肥是必要且重要的,对此要尽可能增施有机肥。然后,精细播种。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避免早播或者晚播;另一方面,要适当地降低播种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播种之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排水,以避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最后,灵活地采用各种药剂进行防治,如在播种前使用种子质量0.2%的由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来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概率,在小麦的拔节阶段667 m2地可以用5%井岗霉素水剂500 g兑水100 kg,或者24%噻呋酰胺20 g兑水60 kg喷雾来减少或避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等。

[1]胡廷杰,孙百栋,张乐坦.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27.

[2]韩皊.安徽颍上县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6(5):32.

[3]王顺叶.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2014(5):32.

S435.121

B

1674-7909-(2016)11-80-2

猜你喜欢

叶鞘茎秆纹枯病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硅对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纹枯病的关系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