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山区县粮食生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2016-02-19谢鸣谷城县农广校湖北谷城441700

乡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单产制约襄阳

谢鸣(谷城县农广校,湖北 谷城 441700)

襄阳市山区县粮食生产制约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

谢鸣
(谷城县农广校,湖北谷城441700)

通过研究山区县粮食生产增长潜力,剖析山区县粮食生产的相关制约因素,提出山区县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带动山区县粮食稳定均衡增产,这是确保实现增产目标的重要措施。

粮食;增产途径;山区县

1 襄阳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增产潜力

1.1襄阳市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襄阳市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全市设置4个乡、72个镇、25个办事处,现有常用耕地面积40.1万hm2,是全国20个优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高产区之一。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总量50.51亿kg,实现了“十二连增”,占全省粮食总量的19.89%,列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均居全省第二,是全省举足轻重的农产品生产大市[1]。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69.46万hm2,平均单产455.9 kg,总产50.51亿kg,较2014年增1.56亿kg,增3.40%。

1.2山区县粮食生产情况

南漳、谷城、保康3个山区县,约占襄阳市版图总面积40%。2015年,三县耕地面积合计为9.65万hm2,占全市45.72万hm2的21.1%。3个山区县粮食生产面积15.4万hm2,平均单产328.6 kg,总产7.93亿kg,分别为全市的22.19%、72.08%和16.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占全市生产面积19.86%,单产为220 kg/667 m2,为全市平均单产59.40%;秋粮种植面积占全市19.71%,平均单产416.1 kg/667 m2,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6.67%;全年粮食总产2.41亿kg,为全市12.37%。以上数据表明,3个山区县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总产水平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还具有较大增产空间。

1.3影响山区县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单产偏低,如三县水稻和玉米平均单产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80%,小麦更是不足60%,生产水平较低的保康县,与水平较高的襄州区粮食相比,不到50%,成为制约山区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二是土地贫瘠,耕地分散,制约了机械化耕作水平的推广应用。

2 山区县粮食增产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下降,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单位面积产量,对社会稳定、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襄阳市粮食增产特别是山区县粮食增产却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常用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到粮食产量,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耕地和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是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因素。耕地质量下降是影响粮食增产又一重要因素。农民大量、过量使用化肥,使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降低、自然肥力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竭、土质变异。

2.2灌溉设施不足,抗灾害能力差

山区县部分农业设施老化,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抵御灾害能力弱。2010年10月—2011年7月,襄阳市遭遇特大干旱,降雨量为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低,加上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持续干旱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多个关键环节,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以谷城县为例,全县农业受旱面积4.46万hm2,重旱面积达4.15万hm2,其中:茶叶1.00万hm2,新栽油茶0.21 万hm2,核桃0.06万hm2,大田农作物受灾2.88万hm2,绝收面积达0.81万hm2。全县因旱灾造成经济损失4.10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42亿元。3个山区县共性存在着水利设施不足,调控能力差,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增产。此外,气候灾害、生物灾害也是粮食增产的一大隐患。

2.3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南漳、保康和谷城3个山区县,属于稻麦两熟区,由于山区冷浸田多,种植小麦产量不高,加上种植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加上粮食生产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制约了山区县的粮食增产。

2.4农业投入不足,增长缓慢

近年来,山区县粮食生产投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较低,制约了粮食增产。一是农业人才投入不足,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三是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增长缓慢等,对襄阳市粮食增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山区县粮食增产途径与建议

3.1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

山区县农业水利建设工作,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规划,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加强工程实施中的技术指导。其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沟、渠、路、林与站的全面配套。最后,要强化对灌排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3.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这是多年实践形成的共识[2]。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提高成果转化率和农民对科技的吸纳能力,促进农业知识、技术、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在产业化上做文章,实现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探索出更多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

3.3推行农业机械化

一是普及并推广农业机械化,实施农机农艺结合,推进农业机械化集成和标准化应用,实现节本、增效、降耗,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水平。二是把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路子。三是进一步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机工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3.4加大品种改良和推广

优良品种的推广为山区县粮食增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山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90%以上。实施小麦粉锈宁拌种、玉米包衣、推广超级稻和实施“汕改粳”,都是山区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健全并完善良种繁育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基础设施,满足良种供应配套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加速品种更新换代。

3.5系统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

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约在4%左右。因此,病虫害防控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加强山区病虫害区域预警站的建设。其次,实施“绿色防控”[3],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逐步配套各类作物、各种对象的综合防治措施,实现节本、控害、增效。第三,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防治,提高防控效果。

[1]秦军.2015年襄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5-01-20)[2016-03-18].http∶//www.xywww.cn/html/ 2015/shehui_0120/160109.html.

[2]赵锦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5):83-85.

[3]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1):5-9.

F326.11

A

1674-7909-(2016)11-35-2

猜你喜欢

单产制约襄阳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