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剖析
2016-02-19周亮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
周亮(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剖析
周亮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对于农村的移民问题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的,在制定水库工程农村移民方案时,应将农村移民的社会根源考虑在里面,尽量使农村居住人民能够就近迁移,但在制定方案时也需要考虑环境容量问题,避免出现迁徙的人数超过环境容量。
水库移民;社会文化;开发性移民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有水库8.6万座,为了能够建成这8.6万座水库,我国需要迁移的农村人口多达1 000多万。农村移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对移民进行合理安置成为整个水库建设工作的核心,移民安置得好,社会才能够稳定。之前我国移民安置出现了许多至今都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近几年,我国明确地指出,在建立水库涉及到移民问题时,必须将以前的移民补助调整为积极创业,将以前的救济生活调整为帮助移民生产,将移民方针调整成为“开发性”方针,真正把水库农村移民问题放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轨道上。
1 水库工程农村移民问题的特点
水库工程农村移民问题是一种政策性移民,其受
2 水库移民就近迁移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影响
2.1水库移民就近迁移的社会文化根源
居民的社会文化因素与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居住地的选择息息相关,我国过去对于社会文化因素考虑不够周全,使得在移民问题上遗留了很多迄今为止都难以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在建立刘家峡水库时,占地5 146 hm2,需要迁移的人口有34 173人,这些迁移人口中,农业户口的人数有32 573个,占94%左右。那时对农村人口迁移问题设计了3个方案,前两个因为需要迁移的人口很多,而且移民对迁移的远近设计也不是很满意而被否定,所以选用了第三种方案,这种方案就是“就近后靠”,所有居民沿着刘家峡水库库区进行后靠。在迁移过程中仍有很多居民拒绝远迁,所以约有3.2万人是在附近安置的。在刘家峡水库实际运营后,存在很多遗留问题。在建设三门峡水库时涉及河南、山西两省份,总的需要移民的人数高达12.1万位,集中性使移民进行后靠或者让移民搬到附近村子里的占总人口的70%左右。
所以,在水库工程农村移民上,大多数移民想要就近迁移,但需考虑环境容量和社区建设问题。大多数移民不愿意远迁,即便远迁的地区比原先居住的地区生活条件好,移民仍不想远迁的原因有很多。在农民看来,远迁后分种当地人的土地必然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斥,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进行有效的生产,传统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变化。进行移民不仅需要考虑所迁移的地区是否适合其生产生活,还需考虑该地区是否有利于交往互助、生存繁衍。所以,对迁移地的选择不仅是对经济的选择,也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
2.2社会文化根源对水库移民就近迁移的影响
农村社区一般都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具有稳定性、单一性和一定的排他性。水库工程的农村人口迁移将会改变人们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而且农村人口原有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也会遭到破坏。此外,农村人口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对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在迁移后产生文化交流障碍,造成移民对将要迁移的地区不是很满意,从而对迁移没有安全感,使得移民迫切地想要寻找一种归属感,增大整个居住群体的力量,这就会造成与原来的居住人口产生一系列的矛盾,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
3 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措施
3.1进行资源调查和容量分析
在水库工程完成之后,水库地区会有一些残余的资源,这是对农村移民的重点考虑部分。所以,在设计农村移民方案时,要事先做好相关的调查分析,使得移民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残余资源。安置农村移民的地区需要做好资源分析、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以及环境容量分析[1]。在农村人口进行迁移时,尽量满足迁移人口的意愿,主要还是就近后靠,远迁只是一种辅导方针。在安置迁移人口的生产生活时,主要关注农业方面,迁移时一定要在环境容量范围内,不能盲目地进行迁移。
3.2库区发展要多办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制定水库附近地区发展方针时,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同时也要考虑到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目前的劳动力结构,并要预测未来劳动者的变化趋势。迁移人口可以利用政府给予的迁移补偿费,在水库地区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区域开发。在保证迁移人口口粮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在水库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农作物为主业的同时促进副业的发展,以农业为主体的同时促进工业的发展[2]。同时,要成立一些乡镇企业,全面发展种植业和工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3提高移民的素质
想要促进移民地区的发展,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移民的素质。因为想要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当地的自然资源充足和经济基础良好,还应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行水库建设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也十分不便,需要进行移民的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也比较低。所以,国家应重视提高移民的素质,对移民智力进行开发,科学地对贫困地区进行扶持,发展时以科技为主体,这才是移民地区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3]。
4 结语
农村移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考虑迁移问题时,需要考虑其社会文化根源,尽量使移民能就近迁移,但是迁移人口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可以容纳的数量。此外,想要促进移民地区的发展,就应提高移民自身的素质,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农民智力的开发。同时,迁移地区发展时应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共同促进地区的发展。
[1]田方,林发棠.中国人口迁移新探[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
[3]Michael M Cernea.Putting People First.Sociological Variables in Rural Development[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TV62;D632.4
A
1674-7909(2016)12-31-2
周亮(1974-),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和研究。到政府政策干预影响,在移民过程中政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且农村移民本身就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移民。水库工程农村移民破坏了人们原本的生活生产方式,使得他们原有的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工作,不仅仅是农村人口换一个地方生存,而是让这些迁移人口到哪里生存以及迁移后如何生存的问题,其是一个社区的迁移。如何对迁移的人口进行合理安置成为整个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水库工程农村移民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迁移问题,迁移的时间比较长,迁移的难度也比较大。以前对于移民问题,大多数还是满足移民的意愿,将多数移民都安排在迁移地附近,有的移民也进行远迁,将移民安排到制定好的位置,其中很少的迁移人口是自己找居住地点或者投靠亲戚朋友。一些不是农业户口的人口迁移一般都是随着自己的单位进行迁移,迁移后其工作、居住也不受影响,这些人口的迁移问题不大。但是,一些农业户口的人民进行迁移就会涉及到土地的分配问题,这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