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2016-02-19陈振超
陈振超
(国营电白林场,广东 茂名 525000)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陈振超
(国营电白林场,广东 茂名 525000)
在当前的自然生态发展中,人们普遍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尤其是在林木资源的保护种植中,随着造林技术以及林业的迅速发展,在林木种植的过程中,逐渐的开始认识到科学的种植方法的重要性,如果对种植的立地条件以及树种存在选择不当的情况,就会使得林木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因此在种植中需要遵守适地适树的原则,确保种植的林木都能够获得健康的成长,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适地适树原则;林木种植;应用策略
所谓的适地适树原则,就是将树木栽种在最适合其生长的区域,不同的树种具备的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对于实际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在林木种植中需要首先分析栽种区域的立地条件,然后根据相关的条件来选择合适栽种的树种,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树种所需的生长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发育成林,达到最初的种植目标。
1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的重要性
适地适树就是让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点能够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符合,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1]。简而言之,就是将树木栽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适地指的是应对造林区域所具备的气候、土壤、地形等立地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这些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对树种自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如果在林木种植中,存在种植地及树种选择不当问题,短期内这种选择的后果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而长期就会看到这种不当选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林木的生长会逐渐恶化。比如,刺槐比较适合在低海拔山地区域种植,该树种的根系比较浅,抗风能力差,所以栽种时应避免选择风大的区域,否则就容易出现风倒、倾斜等问题。
2 适地适树种植的标准
林木种植中的适地适树原则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是仍然具备客观上的标准,比如,在一些园林建设中,需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方面的要求,如表现出林木的苍劲挺拔之感[2]。只要这些林木栽种后能够维持正常、稳定的营养代谢,达到其平均的生长寿命,即可说其满足了适地适树原则的要求。同时,园林建设中要表达的这种艺术性还需要建立在生态科学性的前提下,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景观方面的要求着手,按照树种的不同来选择一个适合的种植地,也可以对局部进行适当的改造。比如,在湖岸或者河堤边营造一种柳暗花明的效果,不仅要根据树种的色彩进行选择搭配,还需要考虑到树木的耐水能力及树木之间的遮光状况,确保种植地季节性的最高水位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之内,防止树种浸水后出现枯萎、死亡等情况。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种植,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3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策略
3.1 合理的选择地形
要想将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对林地实际的立地条件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给予其客观的评价,还需要掌握林地的立地性能,充分了解其中的各个因素[3]。其中,地形就是立地因素之一,在进行林木种植时,造林地的海拔及坡向等条件的差异,对树种生长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海拔会对该区域的气温、降水等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在海拔高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气温会越来越低,高度每升高100 m,温度通常会下降0.5℃左右。同时,空气具备的绝对湿度会出现相反的变化,海拔越高湿度就会越低,其相对湿度在夏季也会呈现这种变化趋势。从降水量层面来看,一般海拔越高降水越多,其中还会出现一个最大的降水带,超过后降水又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对于坡向的选择来说,阳坡所具备的日照时间较长,而且温度高,有较强的太阳辐射,结霜降雪也会稍迟一些,而且土壤解冻会比较早,湿度比较低,阴坡的各种条件是与其相反的。
对这些地形条件的分析可知,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适合种植抗寒性能强的植物,低海拔地带则应种植喜温树种;阴坡适合种植抗风、抗寒的树种,阳坡应种植喜温的植物类型。
3.2 水文条件分析
一个地方所具备的水文条件主要表现在含沙量及汛期、结冰期、径流量4个方面。含沙量情况可以根据河流流经的主要地区条件来分析,比如黄河要经过黄土高原,含沙量就相对较大[4]。从汛期方面来看,主要探究河流经过的地区的气候状况,如水文中的结冰期需要考察具体一条河流是否具有结冰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很多河流通常都有一个比较长的结冰期。对径流量的分析,需要结合其支流汇入的情况及所在地降水等情况来综合判定。可见,在水文条件的影响下,植物实际的生长环境与当地的整体环境存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这种情况下要想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就应对实际状况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树种。
3.3 土壤条件分析
在进行林木种植时,土壤条件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在对土壤的生存环境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其实际的物流及化学性质进行综合的探究,其中化学性质的影响尤其显著。在土壤的生存过程中,其化学性质主要有pH值、盐分浓度2种指标上的因素,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土壤实际的pH值情况。影响的具体表现有4点,一是酸碱环境的不同,林木获取的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是不同的;二是酸碱环境的差异,土壤中钙质实际含量也是不同的,酸性土壤中钙质含量较碱性土壤中的钙质要少;三是土壤的实际酸碱环境与其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有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比如菌根及硝化菌等对土壤pH值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四是林木对土壤中钙质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根据树种的需要选择酸碱性的土壤类型。只有在明确了这些方面的差异之后,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原则,也才能获得理想的林木种植效果,使其在林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在造林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只有采取正确的栽种方式,才能达到改善环境的效果。同样,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及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然后根据科学的种植计划进行栽种,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生态环保效果。这对于促进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够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我国生态事业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1]范巧红,罗鹏.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4):243,246.
[2]曹国斌.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9):100.
[3]陈戈良.刍议林木种植中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J].福建农业,2015(8):233.
[4]孙喜林,王丹,齐颜君,等.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93.
S725.1
A
1674-7909(2016)2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