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认识教育

2016-02-19徐国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斯宾塞陶行知情感

徐国文

读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最大的感触,就是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快乐,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与教育相伴相随。斯宾塞的教育理念中传递着爱的情感,渗透中快乐的音符。这让我想起曾经写的一篇博文《Education就是“爱到开心”》。

此时此刻,我陷入了对一个问题的沉思,什么是教育?卢梭曾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卢梭提出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斯宾塞提出:教育不是为了“教”而教。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文中提到,斯宾塞在他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斯宾塞从来不简单地给他一个答案,而是为他指出并找出答案的途径。“没有一种快乐能比得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求知欲和学习欲,是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共有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这个词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多次出现。“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快乐学习要靠兴趣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活了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主动建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就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感染,思想上产生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乐学”的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他们都是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揭示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基础教育必须把握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六章“来自大自然的快乐教育”中,斯宾塞提出“大自然,孩子的良师益友”,其中提到“大自然,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和教育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本质上,却是所有教育的源泉。”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其中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接触自然,给学生的学习一个宽广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然中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源自自然的学习中成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感受生命的崇高与意义。陶行知先生曾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化教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为教师的发展而学,升华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斯宾塞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培养孩子的自助教育和自我教育,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斯宾塞提出“爱的情感不仅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也能使孩子以更高的热情去达成教育的目标。”情感不仅是存在于父母之间,也存在于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达到认识的共鸣、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呼应、感悟的生成、情操的陶冶等,从而缔造完美的课堂。

情感是课堂的灵魂和精髓。我们教师应用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读懂学生的内心,以情感的交流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内在的生命激情,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内在的成长力量。

猜你喜欢

斯宾塞陶行知情感
改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耶!70岁啦!
情感移植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