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2016-02-19袁桂林
袁桂林
随着普及高中教育进程的推进,普通高中“同质化”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普通高中难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方向和确定了改革试验区以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培养目标多样化还是培养模式多样化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普通高中要在学校类型、培养模式(包括评价)和办学主体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辨析这三者的特殊指向,以便实施改革。
我国高中学校类型很少。由于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被简单划分为“升学”和“就业”两大类,所以学校类型主要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大类。现在,普通高中规模、比重都较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就是希望普通高中进一步分化,在这个大类内部要分化出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地位平等的综合高中、科技高中、数理高中、人文高中、外国语高中、艺术高中、音乐高中、体育运动高中、学术性高中、国际学校等多种多样的类别。这样的分类,符合人才发展的需求,使办学适应学生的志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高中里,考虑到学生分化的渐进性和反悔性,综合高中应该是规模较大的一类。因为多数高中生入学时不一定能马上明确哪类高中适合自己的发展,此时他们可以先选择进入综合高中学习,通过综合高中内部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逐渐实现学生的分流。
目前普通高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忽略培养目标分类,而多从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角度对高中进行分类,如示范性高中、星级高中等。这种分类,实际上是对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单一化的变相鼓励,导致所有普通高中都奔着“升学”走,都瞄准北大、清华等寥寥几所重点高校,以升学率和“状元”花落谁家论英雄。追根溯源,将高中学校划分成三六九等,示范性高中和一般高中有天壤之别,城乡高中差距拉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与培养目标匹配的各种高中类别太少。
当我们以培养目标来划分高中学校类型时,需要注意: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与丰富多样的人才类型相对应的概念。这样的分类维度边界不必十分清晰,有时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在相同类别的学校之间鼓励竞争发展,建设特色学校。此时,研究与高中学校培养目标相关联的学校宗旨、学校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与环境、各种类型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学校教育与社区的联系、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性配置等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同时,以培养目标来划分高中学校类型时,也要处理好政府的指导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千校一面”的症结在上层,而不是在基层。在基于培养目标的学校类型多样化方面,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英国自上世纪80年代城市技术学校(CTC)异军突起之后,近15年,高中已经陆续分解为技术类、语言类、体育类、艺术类、商科类、工程类、数学和计算机类、科学类、综合类、音乐类和社会科学类10多种指导类别。
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和实行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是为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多样化服务的。从学校内部分析,培养模式至少应该包括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与学活动、学生评价、学校管理、校外合作等要素,其中课程、教学和评价应该是核心要素。这些领域如果不“触动”的话,整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其培养模式就不完整。一个学校体现出来的培养模式,可以传播、被学习和借鉴,但是不可以盲目照抄照搬。
在改革实践中,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学生评价等方面探索了很多新模式、新经验,也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被宣传和推广。但这些均属于单项改革,只有将以课程、教学和评价为核心的各要素融合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熏陶,培养模式才能说具有了一定的雏形。
适应人才多样性的学校培养目标多样决定了学校类型多样,不同的学校类型可以有多样的培养模式,即使同类学校之间,甚至在同一学校内也可以出现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这就是学校类型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含义。总之,不能固化和僵化,培养模式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价值在于有效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达成。
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的策略
普通高中多样化直指“千校一面”、缺少学校特色、忽略学生个性潜质发展需求,以及难以消除“升学率”评价导向等弊端,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时代精神和前瞻意识。因此,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必然关山座座,阻力重重,是陈旧文化改造、思想更新、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机制灵活的过程。要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政府大胆赋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梳理现行管理权限,认识高中阶段学校多种类型培养目标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减少统一要求,给各校广阔的发展空间。50%的课程设置权应该赋予学校。校长选任也要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听取学校和社区群众、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建议。教师的招聘要给学校各教研组话语权,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利。
保护学习节律。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应该保护学生自己安排的学习节律,不能经常受到校内外考试的干扰。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业水平测试、校际联考、各高校联盟联合招生考试、艺体类提前考试、模拟考试……直到最后的高考。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不同的培养模式,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节律,都需要我们给予保护。例如,侧重科学技术类的高中,科学实验的周期要得到充分保障,然后再安排其他教育活动;侧重人文类的高中,其社会实践环节要加强,并明确时间安排表。
丰富备选资源。普通高中多样化最终指向学生的个性需求,这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不论多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是不同培养模式的打造,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现在尽管我们也提倡让学生进行选择,但选择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看提供的备选资源是否丰富多样。普通高中仍然存在“限选”和“必选”等概念,表明很多高中显然还没有把选择权彻底交给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高中多样化正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来实现更适宜学生个性潜质、兴趣、特长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解放思想,给学生松绑,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保障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障学生发展的连续性。高中仅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一个短暂阶段。建立高中阶段教育与前后各阶段教育的衔接应该是基本的教育常识。普通高中多样化应立足于把学生已经萌发的或已形成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品质在高中阶段延续下去。高中不是教育的起点也不是教育的终点,要承上启下,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如其所是地发展。一定要转变“到高中了,一切欲念和爱好都停下,专注高考目标”这样的反教育规律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