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书习惯的培养策略
2016-02-18李伟言
李伟言
收稿日期:2015-10-16
随着全民阅读号召的兴起,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罗列阅读清单的现象。在媒体时不时传播各类书单的时下,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儿童应该多点阅读。但是意识到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怎么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的一些方法,或许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第一,家中有藏书。很多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创造一个物质充裕的家庭环境。许多父母都把关注孩子成长放在了物质需求层面。家庭文化资源的累积相对来说关注还是不够的。很多家庭装修考究,有着高档的家具和时尚的电器,但书籍的数量却少得可怜。甚至除了孩子的教科书、教辅书之外,家中几乎无藏书。有些母亲愿意一次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去买各类化妆品,但是每年用于书报的投资却少得可怜,或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在这样的家庭中,要想指望孩子有读书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父母要读书。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书房,很多人买房子的时候,都要特地拿出一间辟为书房。但实际上有书房者却未必真读书,在书房里摆着的书籍,一年年寂寞,甚至蒙上灰尘,成为装门面的东西。
读书的兴趣既得自遗传,又源于模仿,父母起码有一方热爱读书,儿童喜欢读书的可能性才大。在儿童心里,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他们很多习惯的养成都源于父母。笔者应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读书,而是用他们的行为来感染我去读。记得有一年正月,便衣警察来抓赌,他们敲门进来后,连声说“抱歉”,因为他们发现我们全家人手一书,都在读。对于父母来说,放下手中的活计,静静地看一两本好书,就是他们过节的方式。那时正月农村赌博成风,每家要么打牌、打麻将,要么看别人打,像这样全家读书的场面还真是少见,应该说我的阅读习惯就得益于父母。
第三,读书要分享。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的就是交流的重要了。交流除了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之外,还能增长读书的快乐,提高对读书的兴趣。读书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发现你读过的书,有个人和你一样也读过或正在读,心里顿觉亲切。如果发现有个人和你一样喜欢某位作家,心中就感到快乐,甚至视对方为知音。
儿童也一样,当他发现他读过的书你也读过,并且能和他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时,是很快意的,这种快意不仅来自交流的内容本身,还因为书籍在亲子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父母对他的关注,品尝到分享的乐趣,又更乐意去阅读。
第四,书籍不妨随处摆放。有很多人喜欢整洁干净,每天都要收拾屋子,自然也“容忍”不了随意放置的书籍,非得把书归拢得整整齐齐,全部放到书柜里。其实这种做法不一定有利于儿童养成读书习惯。因为读书不一定非得是有意识的,事实上没有明确目的的“闲读”往往更使人受益。这也意味着儿童读书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正襟危坐,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靠催逼,而要去等待,去唤醒。
在书柜之外,随意放一些书,正是隐蔽了教育意图,充分利用了人“下意识”的这一特点。在沙发上、在地板上、在电脑桌上、在床上,甚至在洗手间,视野所及,都可以放置一些书,它们就在那里无比耐心地等人们读呢。闲暇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方便孩子随意地抓起书来,说不定就读出个如醉如痴的境界来。这也是有意中的无意之举。
第五,常带儿童去书店。现在网购图书比较多,去实体书店购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实际上实体书店对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还真是有好处。好的书店环境优雅,一走进就像进入了一个浩大深邃的文化的海洋,并且其中能遇到一些热爱读书的人,看他们一卷在手,静静地品读,这样的氛围本身对儿童就是很好的陶冶。
在网络文化时代,儿童也被大量的信息冲击,被各种流行娱乐元素裹挟,心气儿是很容易浮的,没有沉静之心,是读不进去书的。而多带孩子去实体书店,多接触书店安静的环境,能让他们心也变得静下来。这对于让儿童爱上读书,是很有好处的。
第六,无论去哪里,都不要忘记带上一本书。这是一个让儿童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不读书的人总有个借口,没时间读。其实时间永远靠挤,等闲下来读,就永远不会读。外出的时候,有些预料不到的时间空缺。比如,等公交车时,去银行办事等候时,等待约会时……用这些时间来读书,不仅填补了无聊,日积月累,也会收获不少。尤其是旅行,旅行把一个人暂时从俗常中抽离出来,心灵不在原来熟悉的空间,反倒容易沉静下来,正适合读书,充实的感觉反过来又会带动进一步的阅读。
以上这些是笔者关于阅读的一点浅见,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父母自身的成长。放弃进取,精神面相庸俗丑陋,却对孩子抱有美好期待,是非常不现实的,只是做教育上的“黄粱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