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言行养成
2016-02-18刘桂华
刘桂华
摘 要: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家都认为孩子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对孩子有无好习惯都不怎么关注。但是,孩子的优良品德是以后各方面发展的基石。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阐述了幼儿教育的第一目标,是帮助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体质变强,有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强调了培养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途径
收稿日期:2015-09-08
1.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孩子因为年龄小,思考不如成人周全,因此老师就要和蔼细心地教育孩子。要想让孩子们礼貌待人,首先要告诉孩子是什么礼貌,有礼貌的行为需要怎样做。无论上学还是放学时对老师和家长都应礼貌用语,平常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行为,要将不好的习惯扼杀在摇篮中,而好的行为习惯要在教室里进行表扬,使其继续发扬下去。小朋友年龄小,爱好模仿,所以我传授给孩子们故事、儿歌中的智慧。如讲授《我是一个大苹果》时,让孩子在听儿歌时明白需要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玩具送回家》蕴含的含义则是物归原处。读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孩子的言行举止会根据老师的行为表现而变化,因为孩子一般都会相信看到的事物,看到之后就开始模仿。小班孩子小,会不自觉地效仿老师,发展空间大,他们认为老师是神一样的存在,什么都会,比课本中的重要很多。老师在学生心中是万能的,学生会注视着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自己,时刻记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言行举止要符合教育要求,成为幼儿的榜样。
如老师发现地上有一些纸屑,便对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说:“地上有好多垃圾,你们是希望在干净的环境中学习还是脏的环境中呢?”然后当着小朋友的面把纸屑放进垃圾桶中。此后地面上再有纸屑,孩子们都会自觉收拾。教师应为幼儿做个好的榜样,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肯定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充满信心,好习惯就会逐渐地养成。
3.在活动中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带来启发。孩子日常活动的每个细节都与好的行为习惯有关,要把教育放进日常之中。在一日各项活动中,如孩子们的进餐、午睡、游戏等都隐含着意义。吃饭时碗里剩饭,和小伙伴抢玩具,餐前便后不洗手,玩游戏耍赖等,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碗里剩饭,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对小朋友们讲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从中得到教育,使孩子们养成吃饭不剩饭的好习惯。在活动中我一直关注着每个孩子的表现,用美好的词汇来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优点,尤其是点滴的进步也不错过,这样他们才会继续做下去,并且不会感到自卑,使之感到光荣。总之,老师要在对的时机,使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拥有良好行为习惯。
4.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和幼儿园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个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师和父母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家园教育一体化”更完美。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家长应与教师成为伙伴,让幼儿园与家庭成为互助的一种关系而存在。其中,幼儿园应作为主动的一方,充分调动家长对儿童教育的积极性,即使在家里,也可以继续完成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在平时,家长要同孩子一起按照规范行为办事。另外,要跟孩子一起做到《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让孩子的言行规范,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发展良好。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规范,是需要长时间来积累的,父母不可以太心急,不然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家长不要什么事都弄条条框框来规定,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与选择,一点一点慢慢来,只有永久性地坚持下去,才能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总之,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应该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使孩子成为拥有健康心理与好的行为习惯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仔细探讨实践中的收获。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有目的而不是盲目教育孩子,要使小朋友们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对以后的发展才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晓芹.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
[2]杜长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J].山东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