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交传口译笔记
2016-02-18刘冬梅
刘冬梅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汉汉英笔记法在交替传译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对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口译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笔记原则、笔记方法、笔记误区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汉英英汉交传;口译;笔记
收稿日期:2015-08-27
原则上讲,原语发布时间超过1分钟译员就必须求助于笔记,因为只有±1分钟之内译员的短时“工作记忆”才起作用。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大约是7±2个模块。人类的记忆负载有限,在汉英英汉交替传译中,面对高负荷的信息量,笔记的首要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缓解译员记忆负荷,加大口译员记忆的存储量,提高记忆的存储时间,对数字、专有名词进行精确贮存。遇到突发情况,如讲话人讲话时间过长,忘记照顾自己的译员,或者根本未意识到译员的工作,再或者讲话人口音不清、现场嘈杂的情况下,清晰富有逻辑的笔记会提示我们有效的信息,在大脑记忆和笔记的双重结合下完成口译工作。
笔记充当听辨和输出表达的中间桥梁,其作用之大显而易见。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速记是一种以表音为主的拼写式快速记录的方法,把发言人的大部分词都记下来。而口译笔记则是为减轻人体的生理记忆负荷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它主要记下讲话人的发言大意、讲话的逻辑关系,在二者的基础上记录相关细节。
因此,口译笔记是在口译现场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源语思维线路来定位原语内容、关键词语的“提示性”笔记。它是即席口译理解和口译记忆的延续,而并非是一种旨在长期保留信息的纯粹记录性质的笔记。
1.笔记的四大原则
(1)分心原则:这是一种脑力分配的原则,即三分记七分听,一心多用。
(2)借用原则:前面出现过的要点,后面可用箭头借用。
(3)简化原则:笔记不必记下所有的信息点,要进行简化,记录大意。借用各种符号,比如,数学符号:=、+、-、∴、∵、∽(合作,交换)、≈(相似,类似)、⌒、箭头(↑、↓、↗、↘、其他符号(^)英文缩写、首字母等各种形式。
说到符号,想提一点:前期,自身要积累适合自己的笔记符号和笔记体系。笔记具有独特性,并不是说某位大师的笔记符号和体系就适合所有人。我们可以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和笔记体系。但是有些译员喜欢在现场临场发挥时或者紧张情形下创造出一些新符号,尽管有时平安无事,但这种做法相当危险,不可取。
(4)取舍原则:有主次之分,进行取舍。一般记录的重点为名词,便于信息的复原。
2.笔记方法
(1)图视理论的应用:在讲话人讲到记叙性、描写性比较浅显的故事时,译员可以采用图视理论,将这个故事在脑中以“画面”的形式记住,只在笔记的这个环节做个标记就好。
(2)富有逻辑:尽量让笔记富有逻辑,因为讲话人的表达能力、生活背景千差万别,难免有些讲话人会出现使用语言不地道,或表达没有逻辑的情况。但是,即便讲话人的发言逻辑性差一些,译员也要在听辨时进行梳理,并在笔记上将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有所显现。这也体现出,口译员在做口译工作时,不单单只是在做翻译,同时还要兼做编辑。
为使笔记清晰,便于辨认,可以采取主谓宾(S-V-O)的笔记模式记笔记。一句话不管有多复杂,只要译员抓住句子的SVO,那么主干大意就有了,也便于信息的复述。这条与上述笔记原则中第四条取舍原则的目的是相对应的。
判断一份笔记是否富有逻辑,可以依据以下三点:①有层次(分隔线);②有线条;③有标记和符号。
3.笔记误区
(1)记得太多,就会产生较大的注意力分配问题,在B语听辨、理解的过程中因熟练度,双语转换能力方面的欠缺而显得更为突出;对初学者来说,信心会受到影响;记下很多细节,也会使得笔记繁杂冗余,译员在解读时很费时耗力。这也相悖于口译笔记必须有高度可辨性的原则。
(2)记得太少,信息缺失,导致译员在表达时磕磕绊绊,细节上不能尽可能多地呈现。
(3)字体太大,手的运动速度必然会因移动距离大而减慢。
(4)字体太小,也无法提高书写速度,再者不利于即席迅速辨认。所以最好能对笔记时字体的大小做出适合工作要求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Roderick Jone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