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
2016-02-18萨仁高娃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外各国都很看重的一门学科,它教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人成为人。本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具体内容的基础之上,着重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个方面阐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课程性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性质;重要性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简介:萨仁高娃(1989—),女,蒙古族,本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一中学思想品德教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课程,说它古老是因为古今中外都有各式各样的思想品德教育,说它年轻是因为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今,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越来越受重视,它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性也日渐突出。
一、思想性
思想品德课并不是一门单单教人知识的课程,还是一门使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学科,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不得不说的一个特性。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引导和实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
有学者曾将人类价值取向划分为三个方面,即经验价值取向、规范价值取向、终极价值取向。实际上,目前的德育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日常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原则、信仰价值追求。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性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思想性划分在信仰价值追求的行列。
世界观是人如何看待客观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知。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其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但是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附于具体的形象,属于“经验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以使其形成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是人在为人处事世方面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做出选择的认知准绳,对人们日常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密切,是依靠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实现的。如若没有普适性的价值观,个人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就不可能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渐形成体系,能够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和联系,所以他们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但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片面地、表面地分析事物。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另一方面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在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偏向。
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要回答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生死观、价值观、幸福观等都是其体现。初中学生的心境活泼简单,对周围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很关心,对人和事都充满好奇与热情,容易产生对偶像或伟大事迹的崇拜情结,甚至会因此形成人生志向。当然,初中学生虽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想,但他们的理想还不太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始认识并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后将要做什么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身想要做点什么,如何将理想变为现实。
二、人文性
人文性是笔者认为最具有人情味的一点。以前,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教学的政治性,给学生灌输大道理,使课堂枯燥而又脱离现实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新课标较于旧课标更加突出人文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研读,发掘出思想品德课中的人文元素,结合现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是非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了解青少年特点。一方面,了解现在青少年之间的流行趋势,例如,他们听谁的歌,崇拜什么偶像,喜欢什么电视、电影,甚至玩什么电脑游戏等。这样更容易把握住现代初中生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吸引他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实施学科交叉教学。也就是说了解学生在其他科目上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将他们熟悉的、喜欢的东西,融合进我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在调动兴趣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合理掌控生活与学习。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千古流传的良好道德品质与精神,将学习的欲求内化到其内心,表现在行动中。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从对自己负责开始,慢慢过渡到对班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甚至于对世界的责任。
三、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直面学生现在和以后的生活,思想品德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过更好的生活,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此而奋斗,因此,我们的课程也就必须具备这样的性质。生活就是不断地实践,如果没有实践性,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法体现。
实践性不仅仅是结果的实践,在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实践也是很重要的方式。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渐渐开始发挥作用,但是感性的认识依旧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渐渐学会抽象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体验,坐在那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体验,尽可能多地思考。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还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用于日常实践,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从而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综合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以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注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主线,综合了诸多的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个性日渐凸显。初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提高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在学生心中确立法律、道德的约束准绳,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初中开始,学生开始渐渐步入社会,同时随着心理的发展,独立的欲望也渐渐强烈,在他们的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扰,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涉及各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设计中,按照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样的顺序,关注的范围渐渐扩大,涉及的内容也渐渐增多。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就要考虑到真实生活中学生所要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肯定是多方面的,涉及很多学科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荆学民.人类信仰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2]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