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蚜抗药性现状及其对策
2016-02-18霍成梅
霍成梅
棉花棉蚜抗药性现状及其对策
霍成梅
棉蚜是为害棉花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该虫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组织吸食汁液。棉花受害后生长缓慢、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在生产上,因棉蚜繁殖速度快和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间隔期越来越短,使得棉蚜的防治越来越难。
棉蚜在棉田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说,每一个蚜虫都可以不经过交配,可直接生下50—70个后代,而它的后代生长6—7天后,就可以同样地进行繁殖。所以,只要温度、湿度、食物等条件合适,棉蚜的繁殖速度之快难以想象。正因为如此,如果一次防治杀掉蚜虫的90%,在没有降雨干扰,没有天敌取食的情况下,剩下的10%在短短几天内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
棉蚜产生抗药性的速度之快、抗性倍数之高在所有害虫当中也是最为突出的,以河北省棉蚜抗性发展情况不难看出这一点。
60—70年代,棉蚜的防治以有机氯的DDT、六六六和有机磷的3911、1059、氧乐果、久效磷等为主,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用药量和用药频率都较低,棉蚜抗药性发展也较慢,但尽管如此,棉蚜逐渐对这些药剂都产生了10倍以上的抗药性。
80年代初期,刚刚引入杀灭菊酯和溴氰菊酯时,稀释8000倍喷雾即可达到100%的防治效果,但广泛应用几年后,棉蚜对所有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普遍产生,抗性倍数达到10000倍以上,这类药剂防治棉蚜彻底失效,生产上只能继续使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药剂防治棉蚜。1995年起,生产上开始逐渐引进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等应用于棉蚜的防治,防治效果非常突出,得到迅速推广,但2000年棉蚜抗吡虫啉的品系就已经产生,随之抗药性不断提高和扩展,近几年抗药性普遍产生,最高抗药倍数也达到了10000倍以上。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最近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溴氰菊酯、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高抗水平;对有机磷类药剂氧乐果、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丁硫克百威处于中抗水平;对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有些地区也产生了明显的抗性。
因此,棉蚜几乎对目前使用的所有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且仍有增加的趋势。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有效防治棉蚜,并且避免抗药性继续发展呢?
一、应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积极采用农业措施控制棉蚜的种群数量,例如采用棉麦套种或者棉花与洋葱、大蒜等套种可有效减轻棉蚜的发生。
二、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能有效地控制蚜虫数量,应该尽量保护,例如在棉田边上种植少量油菜(上面生长的蚜虫不为害棉花),能繁殖出大量瓢虫等天敌,这些天敌迁入棉田可取食棉蚜。在用药时,采用隐蔽施药如拌种、灌根等措施,可避免对天敌的直接杀伤。选用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药剂如吡蚜酮也是保护天敌的有效措施。
三、应积极采取暂停用药、交替用药、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
不使用菊酯类或含有菊酯类的药剂;限制使用吡虫啉,选用其他新烟碱类药剂,以新烟碱类药剂、吡蚜酮、氟啶虫胺腈以及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如丁硫克百威、灭多威等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
(作者单位:曲周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