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感知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探究
——以罗布人村寨为例*

2016-02-18侯爱萍

关键词:罗布村寨景区

侯爱萍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标识(sign),从语意上讲就是含有指示或指明之意,以便人们辨别或识别。而标识系统就是在某一特定环境或场合里,将不同的标识按照某种特定关系组合排列在一起的系统[1]。旅游景区的标识,即指具有“标记”、“识别”作用的信息本身,如图形、文字、符号、记号和形态等为旅游者提供具体的功能标示、道路指引、信息识别与认知等。此外,从环境景观学来看,旅游景区中标识系统已成为景区景观要素之一,其具有承载社会文化和环境美学功能,并能够营造场所特色[2]。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标识设计系统是指将不同的标识按照不同的功能组合、划分,布置在景区中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以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游览,同时也能增进旅游者对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了解,或获得艺术审美感受等[3]。

地域文化表现在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经济生活水平等。因而,地域文化常常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标识系统作为景区公共功能设施,宗旨是信息传递,而其中对于地域文化内涵的彰显与传递将使得景区环境更具识别性、标识系统本身更具生命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以及环境特征的研究是设计的前提与基础,以强调标识系统对于空间环境的意义及紧密关系。

新疆尉犁县境内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罗布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沙漠和湖泊群之间,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在生产生活方式、饮食、风俗习惯等与周边其他人们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罗布人村寨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在经济、宗教信仰和生活经营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2000年罗布人村寨被评为新疆生态风景旅游区,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一个重要支柱。本文以新疆罗布人村寨景区为例,以该景区的地域文化研究为前提,进而探究景区标识系统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和融合性,并为满足使用者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诉求寻找合理的设计思路。通过文化感知重构设计标识系统,以优化景区标识系统功能。

一、地域文化感知理论和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一)地域文化感知理论

景区标识系统设计需要合理的设计思路,必须以文化感知为理论基础。文化感知是指在某些特定文化艺术中,人们自身对客观世界概括的情感体验和感性论证。这种概念往往比较多地应用在文化差异研究方面。而感知能力则是用感觉器官感知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或者不可视的物体,并能通过感知意识描绘出其运动状态或者具体形状的一种非凡能力。

从地域文化旅游景区方面来讲,文化感知是游客在观光活动中对旅游景区文化的感性认知,这个过程是游客潜在文化与旅游当地文化的协同碰撞过程,也包含对旅游地域景区文化的个人感知。人们受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的约束,对不同文化体的内涵产生不同感知,从而对不同的地域文化的信息和内容进行择优吸收,经过以上复杂的过程后最终形成了旅游文化感知。文化感知反映的是个体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差异,但足够多的文化感知调研样本却可以反映出地域文化认同的水平[4]。笔者应用此概念来研究游客对罗布人村寨地域文化的感知状况,剖析地方文化在游客中的认可度,从而对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

(二)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从旅游形象设计角度和旅游文化资源角度两方面进行概述。

1.旅游形象设计简述

旅游形象设计借助于旅游活动者个体形成了行为传播的时空条件,并且借助于旅游景区环境和旅游者对景区意境等的审美思想构成了旅游典型形象的识别、审美感、记忆等过程。在旅游景区中,优秀标识系统的设置,不仅起到导视作用,使游客可以在任意时刻发现、阅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种为景区形象“代言”的功能,可以提升旅游区的档次和环境内涵,并为旅游景区的特色经济、产品做了广泛的信息推广和传播。

另外,建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是对旅游资源的完全利用,并充分展示区域旅游自身的个性和特色、独创性与差异性,避免普遍存在相似与雷同,从而强化旅游者及其他人对旅游地的记忆[5]。

2.旅游文化资源认识

一般而言,旅游景区资源中主要为人文景源和自然风光景源,其中,在人文景源中有很多是即将消失的民俗风俗,例如新疆地区的罗布人村寨。建立与设计优良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重申和保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所承载的一大功能,即可以让人们能够正确感知和熟悉该景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属性。(2)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设置于旅游环境中,具有长期的时效性,它可作为景区景观的一部分,使那些即将消亡的旅游景区文化遗产能很快被后续者重新认知,重新使人们回忆那些逐渐消失的文化。

二、基于文化感知的景区标识系统规划

文化地域旅游景区地理空间相对复杂,景点之间的路径区间长。对很多旅游景区地理空间、景区游览路线等的实地勘察基础上,标识设置主要从以下思路进行规划。

(一)标识系统的导向规划

环境导向标识在景区中具有引导方向功能,给游客传递空间路径信息,使游客获悉外来信息点,并调配自身活动行为与目标。环境导视标识设计直观、简洁、形象与否会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愿望是否能够兑现。一个失败的景区标识设计不仅没有设置意义,而且还会误导游客;相反,成功的标识设计,使人在景区游览高效而愉悦。因此,导视标识在景区环境中作用和地位变得非常重要,其规划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标识要素规划

标识系统设计为游客提供确定的空间信息,达到信息传递要求。一是标识要素的规划。根据景区空间版图,对重点景区限定象征性颜色,根据颜色的宏观表征,明确其导视范围,进而增强导视效果;二是运用视觉与路标尺度的关系,采用有颜色的字符或文字指明方向,或详尽列出文字信息,也可以借助视觉习惯,加以系统性和规范化[6]。

2.导向层级规划

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往往有比较大的空间尺度,它有着不同景点、主次道路、出入口和各种不同的功能设施,等等。因此,景区标识系统需要规划为母子标识体系,即按照信息的分级,提供一级和二级信息以及其子信息。整个导览标识的系统性和下一级的标识体系构成链条形式,子级的标识点都是为地图导览标识服务的,成为一个放射网络体系结构[7]。

3.导向范围规划

导向标识在空间环境中成为一个单独的体系系统,作用就是方向辨识。例如在旅游景区环境中,良好的景点导览标识规划,可为游人提供其所在位置及周边环境和交通信息,如周边500米范围内的景点和公共设施以及出口方向等;在景区游人行进的路线中,需在视线受到遮挡和道路节点处规划设置导向标识,起到方位指示作用,使游客构建空间方向观念,认知环境,实时定位进行游览。

(二)标识系统的文化感知力规划

景区标识系统中其文化感知力的规划设计,是为满足游客静态欣赏的要求和对地域文化的感知诉求。景区中体现地域文化感知力的标识成为游客与旅游空间环境对话和旅游体验的重要信息媒介。显示文化感知力的景区标识规划是将文字、图形、色彩、造型形态等视觉信息符号体现为环境标识物质实体,它包含着人的精神意念、主观情感,以及所在的环境空间的浓缩信息,最终能使旅游景区场所易于游客理解[8]。

三、基于文化感知的罗布人村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

文化感知理念需要以实在文化基础为前提,以实际自然景观为背景,形成新思想和新文化,最终融合后产生感知新意识,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感知理念。罗布人村寨是罗布人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聚居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尉犁县境内。罗布人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其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等充满着古老色彩。由于罗布人村寨独特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使得该村落的文化发展等与周边其他群体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地域文化特征

1.历史性特征

新疆有着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民族的多样性,且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受到历史演变、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历史文化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罗布人是新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罗布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罗布人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罗布泊等大小湖泊附近,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罗布人以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如今他们主要生活在尉犁县境内,主要以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为生,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群体。

2.民族性特征

罗布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偏僻,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外界少有交流与融合,产生民族文化的差异。罗布人有自己独特的维吾尔语方言,并在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观念等诸多方面,与周边其他地区维吾尔族有比较明显的差别[9]。例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有关太阳的崇拜和对火的认识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维吾尔人有明显区别[10]。

3.区域性特征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罗布人村寨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独特,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等河流汇入罗布淖尔(今尉犁县)地区,形成了罗布泊和喀拉库顺湖等湖泊。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以及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形成了罗布人以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并表现为一种“渔猎文化”,且影响着他们的风俗习惯、人名和地名等方面。此外,在沙漠绿洲的特殊生态环境中,“采集狩猎”也是罗布人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罗布人聚居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区域。

(二)罗布人村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原则

以罗布人村寨为主要点景源的旅游景区,其独特的环境标识能够满足旅游者所需的物质功能与精神诉求,从而弥补文化差异产生的感知遗漏意识。以地域文化感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环境特征设计标识系统。在此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至关重要。

第一,系统性原则。旅游环境中的标识系统需要更加强调其系统性和功能的健全性,这是考虑人的因素,以景区到访者的行为和活动为依据的设计根本。即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组的标识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排列,并根据内在逻辑构成进行组合[11],使路网结构清晰、信息层次明确,完成功能性或者特征性的表述,满足游客在景区内的信息需要;与此同时,注重信息传递时的人性化。标识设计中,关注人的心理、情感需求,将景区标识本身设计出一定的亲和力,使得其在发挥使用功能时,还能够给旅游者带来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第二,文化感知性原则。地域特色往往包含自然地域性的因素和场所的人文特征。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居民的生活习惯与地域风土渊源等内容中提取与寻找设计元素等。因而,罗布人村寨景区标识系统,如用文字、图形、符号、形态等来实现标识系统的信息传达,设计必然需要遵循其地域性的文化感知原则。

第三,环保性原则。标识系统不仅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而且作为环境设施已成为一种景观。在设计中必需考虑到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谐共处。因此,标识设计时,对于材料的选择及标识与环境的适应性应首先需要解决和确定的问题。此外,材质的质地、结构的安装以及折旧期的延长、废弃后的处理等问题也是设计时需要重视的基本内容。在进行罗布人村寨标识系统设计时,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

(三)标识系统设计新形式

在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立足于地域属性与环境特征,将文化、知识、形式、审美融为一体,以实现物质与精神功能的协调统一性。

在标识形态设计上,力求满足不同特征的环境需要,村寨主入口的景区全局地图、主要区域的总平面图、各局部区域平面图标识载体,确定为基本几何造型——方形,来营造视觉上的明确性与清晰感;景点标识形态设计,则根据罗布人村寨的文化及风土渊源等因素的梳理与归纳,提炼出罗布人村寨景区比较适用于视觉造型的基础元素。其中,罗布人村寨地域文化是标识系统设计创造的源点之一。例如,将地域文化当中的物质原型:“树(胡杨)”、“罗布人弓箭”、“鱼”等作为景点标识的母体造型语言,并以其有形延展出丰富的、系列的标识形态,来设计景区标识同环境意象与地域属性的关联,以实现不同信息图文的传达,满足旅游者方位认知与地方文化感知等。

旅游景区环境标识系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仅要满足功能与环境协调性的需要,而且需合适当地环境气候。罗布人村寨景区地处沙漠腹地,气候炎热干燥,胡杨与灌木为主要绿树植被。因而标识设计材料选择因地制宜,选用木质坚韧,耐腐,耐干燥,耐日晒的原生态木材。材料本身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木质标识设施其自然纹理、朴实无华的色彩等能够较好的与景区环境有机融合,既尊重地理景观特征,又能够营造整体环境的场所感和意象性。

在视觉要素设计中,恰当的色彩的运用是对环境的补充,并给人带来亲和性的视觉与心理感受。罗布人村寨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在色彩选择方面,一方面需要标识与景区内复原遗址、构筑物以及罗布人现有栖居场所等因素的协调性;另一方面罗布人村寨景区由于地域广漠,既使在绿树葱茏的夏季,其空间肌理与整个环境呈现出“土黄”色基调。基于环境特征,设计中确立黄棕色系原木材饰面的标识载体,使其与环境相得益彰,其中,标识略低于环境色的色彩明度,更易进入游客的视线。

四、结 语

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以地域文化感知理念为基础,结合空间导向、空间管理、信息提供等功能,构建以标识系统为载体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作用,促进旅游景区文化发展。对新疆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标识系统设计而言,探寻基于地域文化感知的景区标识系统的形式构建,为符合景区环境特征和满足旅游者所需的物质功能与精神诉求等提供创意性的设计思想。同时需要确立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与景区类型的适应性与地域属性的契合,以及体现地域文化内涵等精神功能的统一。这样的标识系统更容易使人产生对环境的认同感,获得对异域文化旅游的体验感。

猜你喜欢

罗布村寨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罗罗布的狂想曲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无蚊村寨丁屋岭
罗罗布
村寨——海坪彝寨
罗罗布
罗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