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藏大臣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收获
——评《<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

2016-02-18陈鹏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臣心态日记

陈鹏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咸阳 712082)

驻藏大臣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收获
——评《<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

陈鹏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咸阳 712082)

康欣平博士所著《<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一书,作为他主持完成的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暨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历史与文化”丛书之一,于2015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约27万字,作者利用《有泰驻藏日记》以及密切相关的资料,以全新的理论视角展示了他对驻藏大臣有泰的研究探索,这是作者勤思苦研,历时六载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

驻藏大臣是清代中央政府在藏权威的象征,代表清中央行使对西藏地方的管理权。因此,研究驻藏大臣“是解开清代统治西藏方式、过程乃至效果的钥匙所在”[1]。一直以来,驻藏大臣研究是清代西藏地方政治史、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等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成果丰硕,但也有诸多不足。①

有泰(1844-1910)出身蒙古正黄旗,1902年被任命为驻藏大臣之时,官至鸿胪寺少卿,其出任驻藏大臣之际正值英国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由于有泰在英国侵藏战争中丧权辱国以及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矛盾激化等,对清末西藏政局恶化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钦差大臣张荫棠劾其颟顸误国。1938年,著名藏学家吴丰培先生在《有泰驻藏奏稿·跋》中评价道:“观其(有泰)日记,终日惟酒色是图。张荫棠劾其庸懦无能、颟顸误国之语,虽有过甚之辞,然所指各款,皆有之事也。是藏之速叛,有泰不得辞其咎”[2](P1241)。1943年,丁实存先生在《清代驻藏大臣考》中对有泰的评价用语几乎与吴先生相同。以后,有泰于藏事颟顸误国之历史形象受到了更多地指陈。

《有泰驻藏日记》是目前所知清代驻藏大臣唯一完整之日记。有泰有记日记的习惯,“自同治四年三月二十五日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起,至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一日简放江苏常州府知府止,三十年的生活琐事,均用蝇头小楷记于历书夹缝之中。文字简略,每日仅记行至。自出任常州知府后改用红格稿本,记述较详,以迄宣统二年七月病殁戍所前数日止,历年十六,很少遗漏”[3]。1943年,吴丰培先生发表的《读驻藏大臣有泰日记》一文指出,有泰驻藏期间的日记对藏中礼俗、四时节令、朝庙仪制、阅操较射、奏放藏官、寓所琐事等记述,“均信笔记录,颇多可采”[4]。1988年,吴丰培先生从有泰全部日记中将其“自初受藏臣始,迄抵张家口戍所止”的这一段专门辑录成书,是为《有泰驻藏日记》。《有泰驻藏日记》共十六卷,约占其全部日记的四分之三强。吴先生在为此书作的“序”中写道:“有泰为人实不足道,但他多年的日记尚有多方面的价值。”[3]《有泰驻藏日记》不仅为全面研究有泰于藏事提供了可能,更为深化研究驻藏大臣提供了一种可能,康欣平博士将此种可能推向了实践。不仅如此,《<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一书的研究探索超越有泰本身之上,是对清末藏事的深入研究。诚如作者所言:“对《有泰驻藏日记》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之目标,在于细致勾勒出晚清西藏这一历史变迁的‘图景’、有泰个人在其间所思所为与变化。”[5](P17)

品读《<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给人留下耳目一新的鲜明印象,主要有:

其一,思路清晰,架构新颖。该书以驻藏大臣有泰与《有泰驻藏日记》为研究对象,“试图走向有泰作为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的‘初心’,尽可能站在当时历史场域中,分析有泰的思想、行为、心态及其变化”[5](P17)。众所周知,古人之日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然日记记人记事一般随意性很大,往往一人一事散见数处;且主观色彩较浓,难免避重就轻、掩过饰非、褒己贬人,大多采用简记,不易辨解。因此,研究日记之难度不言而喻。研究《有泰驻藏日记》自然存在此种难度。本书作者通过对《有泰驻藏日记》的艰涩爬梳,将洋洋十六卷内容,总结归纳为日常生活、政事、交往、阅读与诗文爱好以及“冤屈”等几大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此一架构新颖,思路清晰。

其二,推陈出新,观点确切。一直以来,驻藏大臣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利用《有泰驻藏日记》研究有泰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已有成果大都是研究某一具体问题。本书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继续开拓、深化,推陈出新,令人耳目一新,其意义与价值体现在:

1、为理解1902-1907年间西藏政治演变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有泰驻藏日记》内容的时间跨度为1902-1907年。其间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1905年“巴塘事件”,1906-1907年张荫棠参劾有泰、查办藏事,皆是晚清西藏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些在有泰日记中均有所记述,为研究清末这一段西藏政治演变提供一个独特视角。作者利用这些资料,以有泰这一历史人物为主线深描出了清末这一段西藏政治演变的图景,为宏大历史叙述提供新视角、新观点。

2、不仅梳理有泰在藏日常生活,而且分析了有泰的文化心理、心态。《有泰驻藏日记》中,除记述政事内容,还大量涉及西藏社会生活、宗教、风俗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内容。作者挖掘这些记述,辅以相关资料的佐证,加深了对晚清西藏社会生活、宗教风俗的诸多“细部”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梳理有泰的日常生活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泰的文化心理及心态,对于理解有泰的筹藏思想及作为有相当助益。这一点上,作者有理有据地指出:“有泰是想做好驻藏办事大臣的”,然而有泰“是一个正统守旧的官员,入藏时已久经宦海,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是他的‘滑铁卢’,但要说他是有意损害国家在藏主权,揆之有泰日记等材料,似非有意之为。有泰的问题,是他不具备当时任驻藏大臣所需的知识、智力及视野。更可以说,对于驻藏大臣有泰的问题,清廷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5](P337)。管窥历史人物的心态有助于对“整体史”深度把握,作者从有泰心态分析其行为的一些探索,丰富了以往人们对有泰的认识。

3、对有泰在藏期间的人际交往、人际网络做出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作者通过有泰与西藏政教上层人物、同僚以及下属随员等的交往研究,勾勒出了有泰在藏期间的人际网络,浮现一个驻藏大臣社会交往生活的历史场景,探究把握当事人在其间的心态,加深对此时期西藏政治嬗变(如驻藏大臣权力运行、人事调整等)的理解。

4、对有泰在藏期间的阅读及诗文爱好进行梳理和分析。关于此,之前的研究极少涉及。作者通过对有泰此时期阅读的梳理,展现了有泰的知识结构、情趣爱好,进而窥视其精神世界;而对有泰诗文爱好的探究,旨在理解其心态与旨趣。在对有泰阅读及诗文爱好分析中,作者指出有泰“对新学西学所知甚少,自称不懂外交”,“这些是他在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时认敌为友的原因之一”[5](P336)。显然作者不仅探讨有泰的阅读与诗文爱好本身,更是以此对有泰丧权辱国的原因进行深度解读。

其三,方法得当,论述翔实。作者指出,就研究方法而言,研究《有泰驻藏日记》不是仅研究日记本身,而是透过日记研究日记撰写者,研究日记撰写者在其参与或关联的事件做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探究其思想、行为背后的逻辑及机制是什么[5](P16)。为此,作者采取陈寅恪所谓“了解之同情”式的研究,将有泰放置于其日记所描绘的具体历史场景之中,以有泰还有泰;同时,对“后出”的观点进行评判与评价。作者充分运用日记,取舍精当,做到了求其古与求其是的恰当结合。此外,日记仅是一家之言,研究日记常常涉及其真实性问题。研究《有泰驻藏日记》难免存在此种问题。本书作者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对一事之考究常常结合其他密切相关的奏牍、函电、文书等,这就使得论述翔实。

诚然,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书中导言部分扼要交代了有泰其人,其后各章具体论述中对相关历史背景亦均有涉及,但如开篇对相关宏观历史背景有一总的交代,将有泰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研究就更好。此外,作为驻藏大臣之一员,有泰有其“个性”,亦有驻藏大臣的一般性,书中对有泰其人的研究内容饱满,但从有泰身上宏观分析归纳驻藏大臣的一般性值得期待。

总体而言,该书通过对《有泰驻藏日记》的精心爬梳,并结合解读有泰奏折及其他相关史料,分析研究了有泰在西藏的政事处理、日常生活、人际关系、阅读书刊与诗文爱好等多方面内容,可谓一部开启对驻藏大臣精细化研究之作,对加深理解当时西藏政治演变以及西藏社会与文化亦有作用。尽管还有某些不足,但瑕不掩瑜。《<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体现了作者在学术上的探索精神、独立品格以及良好的学养和功力,是驻藏大臣研究的新进展、新收获,为蓬勃发展的藏学研究园地增添了新的花朵。

[注释]

①参见曾国庆:《论百年驻藏大臣研究进展》(载《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浅析百年驻藏大臣研究成就与不足》(载《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等文。

[1]祁美琴,赵阳.关于清代藏事及驻藏大臣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藏学,2009(2).

[2]吴丰培.有泰驻藏奏稿·跋[A].吴丰培编辑.清代藏事奏牍·有泰驻藏奏稿[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3]吴丰培.有泰驻藏日记·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8.

[4]吴丰培.读驻藏大臣有泰日记[J].中亚细亚,1943(3).

[5]康欣平.《有泰驻藏日记》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顾祖成]

[校对夏阳]

猜你喜欢

大臣心态日记
从驻扎大臣制度的演进看嘉道时期对新疆的治理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转危为安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