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运用
2016-02-18张云柱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文/张云柱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运用
文/张云柱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现阶段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运用较为广泛,而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问题相对较多,例如桩基沉渣以及泥皮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运用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首先对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用机理和技术优势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施工要求实施具体解析,以期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民用建筑工程;作用机理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用机理和技术优势分析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用机理解析
首先提升桩端阻力,通常将高压浆液注入桩底,可有效改变虚土沉渣的物化性质以及和岩层土体的边界条件。如果桩底及其周围土体为粗粒土,基于胶结效应,粗颗粒沉渣被水泥浆液固化形成中低强度混凝土,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结构强度。而土体为细粒土,根据劈裂效应可形成高强度和刚度的网状加筋复合土体。对于非渗透性中风化基岩注浆作业来说,注浆压力不足、浆液约束使得沉渣之间的泥浆充填物发生明显的脱水固结变化,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劈裂注浆以及挤密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桩端阻力[1]。
其次为桩侧阻力升高,一般来说,桩侧后注浆中侧阻力升高主要由于桩侧注入浆液和土体结合作业。桩底后注浆阶段,浆液直接注入至桩底,而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大幅度增加,高压浆液冲破泥皮会在一定程度上渗入桩侧土体,使得土体紧密程度大幅度增加,这样会明显升高桩侧阻力。
最后减少沉降量,土体刚度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桩沉降量,基于注浆压力作用下,一部分桩端压缩变形主要在施工期内提升完成,并可有效改变使用期的竖向变形程度。
2.技术优势
目前对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来说,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其具体计算优势主要表现为下列3个方面。首先这种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并能有效减少固化桩沉渣及泥皮等情况以及提升桩基载荷,对于粗粒土来说,载荷提升幅度为50~150%,而细粒土则是30~70%,因此这项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桩基载荷方面作用较为明显[2]。其次有效降低工程造成,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民用建筑工程使用该技术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最后降低施工难度,与其他普通灌注桩施工技术相比较,这种技术能有效降低桩径以及桩长,并且无需穿透一些硬质土层,这样可有效降低施工难度,从而确保施工进度达到相关施工要求。
二、施工要点解析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方面应用范围较广,而不同施工环节实际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基于加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质量,本文重点对于这种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施工要点进行解析,其具体包括下列6个方面。
1.注浆管制作及其安装施工
通常注浆管制作阶段主要使用镀锌管或无缝焊管等材料,其直径基本为25~30mm,而具体制作要求需要依据具体民用建筑工程要求,当桩长超过50m,应考虑注浆管内摩阻力的实际影响。同时注浆管制作阶段,实际结构需通常三段制作,其具体为注浆管端部花管、注浆管中部直管和注浆管上部带丝扣的接头,其中花管段的侧壁应根据梅花形对出浆水孔进行具体设计,而孔径应保持在6~7mm[3]。同时注浆管制作阶段花管段应使用塑料膜、胶带或橡胶模进行包覆,再使用铁丝进行困扎,这样可以防止注浆管实际应用阶段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并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
2.压水试验施工操作
一般来说,民用建筑工程实际阶段,压水试验主要在灌注桩浇筑施工完成后的120h内实施,其主要针对注浆管路以及单向阀的畅通程度进行有效检测,并将单向阀周边混凝土泥浆或沉渣实施处理。当压水试验阶段出现桩端或桩侧发生塌孔、扩孔以及充盈系数增加等情况时,则需对灌注桩浇筑施工进行预先压水试验,这样可以保证将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覆盖层完全冲开,整个试验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具体实施,并对相关灌注桩管路的疏通程度和冲破压力值进行真实准确记录。
3.注浆管安装以及下放
实际注浆管安装工艺具体实施阶段,操作人员应保证相关注浆管之间对接的准确性,这样可以使得焊缝连续、饱满以及密封性能大幅度提升。同时焊接阶段,注浆管安装和下放过程应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有效增加注浆管安装的密闭性以及连续性。
4.注浆工艺
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是整个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对整体施工质量关系较大,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实际施工作业前,操作人员应对相关灌注桩注浆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例如注浆压力、注浆水泥量和浆液水灰配比,这些参数均会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并依据相关施工标准具体应用这种工艺。
5.注浆顺序和时间
一般来说,实际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主要在成桩后48h内实施注浆操作,施工时间尽可能不超过成桩30d,并且实际注浆操作过程中对于相关注浆施工作业点和成孔作业点距离,通常这种距离应当不超过8~10m。同时不同土质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灌注桩注浆顺序随之变化,针对饱和土质,注浆顺序为先桩端然后桩侧,一些多断面桩侧灌注桩注浆作业应从上到下具体实施。灌注桩注浆作业阶段,桩端和桩侧的施工时间间隔需不低于2h,实际时间间隔应根据不同工程情况进行具体控制。灌注桩桩端注浆施工阶段,同一根桩上的不同注浆导管应采用等量注浆操作。
6.注浆参数和终注条件
对于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来说,压浆控制原则主要基于压浆量,并且兼顾注浆压力,针对不同的灌注桩的注浆参数需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计算。当桩端材料是卵石层或砾石,主要考虑使用压浆压力和压浆量较大参数,根据压浆量变化进行具体控制。而桩侧是砂土层,注浆施工主要指标应以压浆压力为主,并将压浆量作为注浆施工的重要数据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工程来说,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际运用效果较为显著,针对运用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操作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具体应用质量。
[1]罗重兵.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
[2]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
[3]相秉志,成瑞凤.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