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天齐个展“砖问”

2016-02-18王宗亮

东方艺术·大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徽派芜湖场域

王宗亮

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位以建筑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应天齐今年(2015年6月13日)在今日美术馆展示了其三十年延用安徽的本土资源(芜湖古城、徽派民居等素材)进行的创作。展览汇集了大量极具艺术家个性的代表性作品,多件体量巨大、以建筑材料、古城砖为媒介的作品,与同样场域开阔的今日美术馆形成了某种传统与当代在“建筑”修辞上的默契对话、互为辉映。而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国内著名建筑师付志强和胡石博士与艺术家和展览作品实现多方对话。

在此次展览上,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艺术家展览的同名作品、大型装置《砖问》,由近千只木箱组成,长达11米宽7米的占地面积,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对于空间、场域的深刻体验。这些木箱装满了由艺术家带领芜湖市民亲手在芜湖古城废墟中捡拾的古砖,它们庄严而肃穆地、承寄着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厚重,平铺在今日美术馆1层场馆正中。而此情此景,也印证了艺术家数十年创作生涯的初心与愿景。它们不仅影射了中国城镇化运动中暴露的种种问题,也成功激发着政府与公众,在应对相关政策执行的优化可能性思考和讨论。例如,作品所对应艺术家为保护古城遗迹而号召并施行的芜湖古城艺术计划,便得到了芜湖本地市民、政府,乃至全国多地人士的支持和响应。

回望应天齐的创作生涯,其不断以自已的思考和艺术的方式介入传统、介入历史、介入问题,介入现场,并用倾注大量精力的艺术作品对社会提出质疑和批评、改良和实践,无论是艺术家早期成名的《西递村系列》版画中的徽派民居,还是进化至今日的古城砖块装置、雕塑,在主题线索清晰可辨的个人创作脉络中,应天齐完成了从版画、架上油画、装置,个人行为和公众行为再到言之有物的艺术计划的贯穿。

关于本次展览,应天齐概括说:“《砖问》这个展览从整体看基调会比较沉重和悲怆,甚至含着深深的忧伤。我不能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展览,作品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在快速前行时所面临的问题,我想通过展览对这些问题进行叩问,我把客观的芜湖古城现场搬到展厅,这可能比直接发表态度和作出结论更有震撼力,这也是我在创作上一直坚持的,我想让观众来评判,让观众参与并反思,这一点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徽派芜湖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芜湖滨江天际线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