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娘李碧蓉
2016-02-18朝阳
朝阳
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有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越南新娘。她们远嫁中国,有的是自愿嫁人,有的是被拐卖来的。她们渴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事实上又怎样呢?
被骗成为中国媳妇
人们常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户人家的贫穷,可是李碧蓉在广东的家穷得连四壁都没有。好在邻居移居去了深圳,李碧蓉一家人才得以借住在邻居家里。
无论怎么看,46岁的李碧蓉都是楼下村里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农妇:头发花白,皱纹满脸,说着一口地道的客家话。其实,村里人都知道她是邝家买来的“越南新娘”。
李碧蓉本是来中国旅游的,不想命运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导游偷走了她的钱,还把她卖给广东贫困山区的农民做妻子。想起多年前的遭遇,李碧蓉只是紧咬嘴唇,忍住即将流出的眼泪。
李碧蓉出生在越南老街省一个富足的城镇家庭,父亲是当地火车站的站长,母亲也在火车上工作。她高中毕业后找到一份白领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几年后,丈夫染上毒瘾,两人离婚,不满9岁的儿子判给了男方。
1999年2月,30岁的李碧蓉与同事结伴来中国旅游。在中越边界,同事聘请了会说中越两国语言的一对中年男女当导游。游完桂林和广州后,同事去了深圳。导游带着李碧蓉来到群山环绕的粤北山区英德市下辖的一个小镇,拿走李碧蓉的钱财和证件后,一去不返。
导游走后的当天晚上,一个陌生的当地农民来到李碧蓉面前,要带她去“见爸爸妈妈”。到了“家”门口,李碧蓉看见的是一间破败的土房。男人告诉她,他花6000元从导游手里买下了她。男人叫邝朝鲜,前妻因不堪公婆的打骂,撇下儿子跑回了湖南老家。
李碧蓉举目无亲,只得认命。一年后,她生下儿子;第三年,女儿出生。李碧蓉成了地道的山区农妇:下田插秧、劈柴做饭,什么粗活都干。
留下还是回去的纠结
一晃15年过去了,李碧蓉还是无法融入这个家。折磨她的,除了繁重的农活和思念亲人的痛苦,还有公婆的冷遇。进门这么多年,公婆从不叫她名字,而是称呼她“你这个东西”——没有一点尊重。
公婆时常打骂她,有时还罚跪不让她吃饭。邝朝鲜从不站出来保护妻子,生怕父母连他也骂。邝家赖以为生的,只有一亩多橘子山地,年成好的时候一年能赚八九千元,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
或许是乡村里对于外来事物惯有的偏见,前几年一直有村民蔑称李碧蓉为“越南佬”。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农闲时她会约上几个平日相处不错的乡邻,上山斩草护林,赚三四十块零花钱补贴家用。
2007年,为了挣钱供一双儿女读书,李碧蓉借了别人的身份证,跟同村乡邻去东莞打工。在工友的鼓励下,她给父母写了一封求助信。父亲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过来,催促她赶紧回家。
阔别故乡10年后,李碧蓉踏上了返乡之路。按照越南《国籍法》,1999年离境后未再办理过任何注册手续的李碧蓉,5年前便已经丧失了越南国籍。
由于没有身份证,她只能从广西偷渡回去。哥嫂早就在越南边境等她。见到昔日白嫩漂亮的女儿变得又黑、又老、又瘦,老父亲心疼得哭了。李碧蓉强装笑脸,说自己在中国过得很好。
李碧蓉明白,父母看出她过得不好,只是不知道她到底有多苦。在娘家住了一个月后,李碧蓉恢复了当年穿着得体的风采。不料,邝朝鲜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快开学了,让她回家。电话那头,传来小女儿的哭声:“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李碧蓉心碎了,即刻启程,返回中国。
对于自己的人生,她不再报有任何幻想,只是在日子的间隙里不断提醒儿女要好好学习,将来远离这个带给她痛苦回忆的村庄。
两个孩子的名字叫:凯忠、依萍,是李碧蓉给起的——“忠”和“萍”寓意着一生平平淡淡、处在中游。对于李碧蓉来说,孩子是她和丈夫仅存的联系纽带,却也是她回归故乡的最大“束缚”。
不甘心的扎根
2009年年初,李碧蓉病重的父亲从越南寄来信:“爸爸现在年纪大了,朝朝暮暮都在想你,每分每秒都害怕有一天突然离世,再也见不到你……”李碧蓉最终因舍不得离开孩子而未能成行,没想到,年底父亲真的离世了!她万分懊悔地带着全家赶回越南,参加了丧礼。
虽然父亲已去世,但李碧蓉还是没敢把真相告诉家乡的人——她最要好的几个朋友,有的在越南银行工作,有的在政府工作,还有人来过几次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工作。
李碧蓉的命运在拐卖中被改变,她再也回不去人生原本“正常”的轨道。在乡村那个贫困潦倒的家中做饭时,借着灶房幽暗灯火的掩护,平日里被她极力克制的记忆经常蓦然涌出,悲从中来。“我每天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不离开这里,我完全可以回越南生活得很好。”李碧蓉轻轻说道。
奔丧时,哥哥嫂子劝他们全家留在越南。哥嫂在当地都有很好的工作,父亲还给她留了一套房子。邝朝鲜坚决不肯,死活要离开。邝朝鲜性格太老实,没读过书,以前也没有出过门,他害怕在异乡生活。
回中国后,李碧蓉也曾悄悄问一双儿女:“愿不愿意跟妈妈回越南?”女儿愿意,儿子却抱着妈妈说:“我想要妈妈,也想要爸爸。我要是跟你走,把爸爸一个人留在这里,他太可怜了。”
一边是魂牵梦萦的家乡亲人;一边是难以割舍的亲生骨肉,走不了,留下又度日艰难。李碧蓉肝肠寸断。唯一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乖巧懂事,同在镇上读初中,每年都能拿回奖状,放学后还帮她干农活。前几年,她用打工挣的一万元给两个孩子办了户口。
2012年,越南的哥嫂打电话来,让她回家过年。她3年没回去了。李碧蓉嘴上答应着,实际却不想回去——回一次娘家的花费,相当于孩子们几个月的学杂费,而且她没有身份证,在路上一旦被警察盘查也会很麻烦的。她曾经多次去村里和镇上反映过她的户籍问题,对方都说解决不了。
越南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官员此前对媒体表示,仅在广东境内就有两万多名丧失国籍身份的越南新娘,但他们目前没办法给她们太多帮助,只能寄希望于两国政府谈判的结果。
2014年11月15日傍晚,李碧蓉来到20里外的竹头下村,这是她第一次和邻村的其他越南新娘见面。在她们的邀请下,李碧蓉留下来吃晚饭。餐桌上,几个女人一起低声用越南语说了一句:“万事如意!”似乎压在她们身上的一切阴霾,都凝聚到了这句短短的祝福之中。
一同聚会的阮春丽已经52岁了,“嫁”给竹头下村的中国丈夫也有25个年头,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百合。与李碧蓉不同,出生于越南农村的百合,怀着对中国富足生活的向往,于1990年主动向一位媒婆付了大约300元人民币,让对方把自己带到中国,此后再没有和经常打骂她的越南家人联系过。
无论怎样,这些粤北山区的越南新娘们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孩子、家庭、对生活的美好寄盼,让她们以女性惊人的韧性和意志,毅然地选择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含泪活着。
(摘自《女士》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