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学习故事:图形拼搭

2016-02-17侯玲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直角底座积木

侯玲

一、发生了什么

“图形拼搭”游戏材料是“几何形状组合积木”,它有一个底座,底座上面有9个圆柱,另外还配有15块带有圆孔的彩色几何形状积木(如图1),其中红色的有3块,2块是直角3孔形的,1块是2孔长方形的(如图2);黄色的有4块,2块是直角3孔形的,2块是2孔长方形的(如图3);原木色的有3块,是3孔长方形的(如图4);蓝色的有3块,2块是4孔L形的,1块是2孔长方形的(如图5);绿色的有2块,1块是4孔正方形的,1块是4孔T形的(如图6)。

游戏的基本玩法是按每层三块将所有的积木组合拼搭成五层大正方形套在底座上(如图7)。正确的拼搭组合方法有五种:第一种是绿色4孔T形、红色2孔长方形和黄色3孔直角形积木的组合(如图8);第二种是黄色3孔直角形、红色3孔直角形和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的组合(如图9);第三种是蓝色4孔L形、红色3孔直角形和黄色2孔长方形积木的组合(如图10);第四种是绿色4孔正方形、黄色2孔长方形和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的组合(如图11);第五种是蓝色4孔L形、蓝色2孔长方形和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的组合(如图12)。其中形状一样但颜色不一样的积木可以交换使用,如图12和图13可交换或图8和图14可交换。

潘潘(录像中穿灰色衣服的孩子)在玩图形拼搭游戏,但是他尝试了快15分钟,总是剩下几块积木不能组合成功。迪迪(录像中穿黄色衣服的孩子)在录像前先后五次来到潘潘这里,有时只是来看看,有时是来跟潘潘说句悄悄话,有时会动手拼搭几下,但是潘潘每次都推开他的手,坚持自己探索。录像中的迪迪已经是第6次来这里了。

场景一:迪迪加入游戏时,潘潘已经成功地拼搭好了三层,他手中还剩2块蓝色4孔L形积木、1块绿色4孔正方形积木、1块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和1块黄色3孔直角形积木。两人将剩下的这几块积木多次在底座上比划着,放上去又拿下来。迪迪两只手各拿1块蓝色的4孔L形积木,在底座上比划着,发现不对后将积木翻转了一下,比对后又拿开了。这时,潘潘说:“不对,不对。”迪迪说:“我们一起玩,你先拆掉几块。”潘潘将手中的1块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和底座上的1块绿色4孔正方形积木放在桌子上,看了看已经搭成功的三层,没有继续拆。迪迪摆弄着自己手里的几块积木,将2块蓝色4孔L形积木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嘴里说着:“如果这个长方形不行,我们就不能成功了。”两人将手中的积木逐个放在底座上比试,都不成功。迪迪将绿色4孔正方形积木放在底座上试了试,马上又拿了下来,然后将潘潘搭好的第三层拆下来,先后用四种形状积木在底座上试了试,又尝试用红黄2块3孔直角形积木在底座上对角拼搭,然后说:“其实,这个真的很难玩的。”潘潘选择用红黄2块3孔直角形积木拼搭成一个大长方形,然后想从迪迪手中拿来1块原木色的3孔积木,但是迪迪已将2块原木色3孔积木拼搭成大长方形,放到了潘潘搭好的大长方形上面,潘潘只能取下其中一块拼搭在自己的第三层上,他成功了。

场景二:尽管交流分享的时间到了,但教师为了继续观察,请潘潘和迪迪暂停游戏,并将桌子搬到了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就在教师准备相机的时候,迪迪快速地将所有的积木都拆开了,两人重新一起搭起积木来,迪迪先放了一块,潘潘也放了一块拼在一起。两人看看底座,又在桌子上寻找合适的积木。潘潘伸手去拿桌上的绿色4孔T形积木,将它旋转一下,拼搭在底座上,第一层搭成功了。接着,迪迪先放一块在第二层上,潘潘先是选择了黄色2孔长方形积木,后又放下,将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放了上去,马上又从桌子上拿了一个黄色3孔直角形积木,将它翻转、旋转了一下,放到底座上,第二层又搭成功了。迪迪先放1块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潘潘马上拿起1块黄色2孔长方形和1块绿色4孔正方形积木,将第三层拼好。潘潘接着将自己手中的1块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和蓝色2孔长方形积木拼搭在了第四层上,他看了看,就把它拆了,又将2块积木换了换位置重新放回去,但仍没取得成功。迪迪说:“看来你还不是专家,其实我有一次通过这关了。”他将潘潘搭的2块拆掉,选择1块红色3孔直角形积木放上去,接着在旁边放上1块蓝色2孔的长方形积木,发现不对后又拆掉了。两人拼搭了一会,迪迪在桌面上将2块蓝色4孔L形积木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问潘潘:“你觉得用这2块拼好吗?”说完,将大长方形放进了底座,又拿掉一块,底座上剩下一个2孔的位置。潘潘看到后,马上拿起红色2孔积木放上去,第四层也搭成功了。迪迪开始搭第五层,先将红色3孔直角形积木放上去,把一条直角边和底座外边对齐,然后将1块蓝色2孔积木和直角积木的另外一边对齐放好。这时,他手中还剩下1块蓝色4孔L形积木,他将它旋转了一下,想放上去,潘潘接过来将积木翻转了一下,放进了底座,两人开心地笑了起来,潘潘大声说:“完成,1、2、3、4、5,五层。”

二、学习了什么

1.在数学经验方面,两名幼儿学习了图形组合的多种形式和图形变换。幼儿最常接触的图形组合就是拼图,中班(4~5岁)幼儿能用几何图形构造平面模型,能用移动、翻转、旋转等方式构造图形,能有意识地依据角度、边长等组合图形,并能将组合后的图形看作是新的图形。幼儿在拼搭这份材料时要想取得成功,一是要发现这些积木的形状之间的关系,即L形、T形和直角形积木需要相互拼搭,或者跟2孔的长方形积木拼搭;二是要明确每层积木的数量是3块,如果前面一层多用一块积木,后面几层就搭不成了,如假如选择3块2孔长方形积木和1块原木色3孔长方形积木拼搭为一层,其他四层就将无法完成;三是要注意图形位置,T形积木的长边只能用在底座的四边,L形积木的长边除了用在四边外,还能用在底座中间,直角形积木的直角可以和底座的直角对齐,也可以放在底座四边的中间,正方形和长方形积木的位置变化较多。在这方面,两个孩子有着相同的表现。首先,两人都会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迪迪在操作中两次将2块蓝色4孔L形积木拼成大的長方形,潘潘用2块3孔直角形积木拼搭出长方形,并用3块形状积木拼搭出大的正方形。其次,两人在操作中都运用了图形的变换,包括移动、翻转和旋转。场景一中,迪迪多次将手中的积木放到底座上比划转动;场景二中,潘潘在拼搭第二层的时候,将一个黄色3孔直角积木翻转、旋转,再放进底座,在搭第五层最后一块积木的时候,他从迪迪手中拿过蓝色4孔L形积木,将它翻转后拼搭成功。当然,两人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在场景一中,潘潘一直搭不成功,原因不是他对图形的认知和拼搭组合存在困难,而是他没有拆掉底座上已经拼搭好的三层积木。在场景二中,在迪迪帮潘潘把积木全部拆开后,对图形的拼搭组合就比较主动了,而且对积木的观察也比较仔细,能够对需要哪块积木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而迪迪表现出较强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需要重新组合才能继续拼搭,能总体观察已拼好的图形和自己已有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判断,喜欢尝试不同的拼搭组合方法。

2.在心智倾向方面,两名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性格特点及交往策略。首先,迪迪思维灵活,敢于尝试。比如,当两人用剩下的积木拼搭不能成功时,迪迪说:“我们一起玩,你先拆掉几块。”当潘潘只拆掉2块,不拆掉已搭成功的三层时,迪迪就主动多拆掉一层。潘潘思维缜密,探索能力强,喜欢安静地尝试,有一定的坚持性。比如,他能在15分钟里坚持探索,不断自我调整。两人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迪迪要打破原有的组合,尝试重新组合;而潘潘则是用反复尝试、调整剩余积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其次,迪迪爱表达,想法外显,一直与潘潘有语言的交流;而潘潘不爱表达,情感比较内敛,如迪迪多次用语言跟他交流,但是他较少回应。再次,迪迪在交往时比较主动,情绪表达很直接,常伴有肢体动作。如因为他很想参与游戏,所以甘愿等待、妥协,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看到同伴成功了,他会给予掌声和笑脸。而潘潘喜欢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如他一开始不太接受迪迪的加入,后来在迪迪的参与下体验到了成功以及和同伴互动的快乐。

三、下一步该怎么做

1.调整材料,供幼儿充分探索。中班幼儿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马上找到组合规律,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只有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体验,他们才能顿悟。为了便于幼儿发现这些图形的组合规律,教师可增加一份一模一样的材料,若出现录像中的情况时,两名幼儿可以各自操作一份材料;教师也可以让潘潘一个人操作2份材料(使用一个底座),这样他就可以多次选择需要的形状,积累多种图形组合拼搭的经验。在观察中教师发现,五层组合积木是套进底座的圆柱上的,幼儿想调整的时候不方便抽出某几块积木,也不能直观地看到每层图形的组合情况。为此,教师可增加5个没有圆柱的正方形的拼搭模板作为辅助材料。每个拼搭模板正好可以摆放一层组合图形,幼儿可以在桌面上拼搭组合出5个大正方形(平铺的,不垒起来),如果后面的组合出现问题,可以从已完成的组合里面对换所需的形状积木。当然,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要注意观察,若发现幼儿对材料有兴趣、能够独立探索,可只提供原来的材料;若发现幼儿不能成功完成图形拼搭,可引导幼儿使用辅助材料,以更好地帮助不同幼儿感知图形的组合。

2.创造幼儿同伴互相学习的机会。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很重要,不同性格、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幼儿之间的互动比教师的直接介入和指导更易被幼儿接受。虽然我们假设给潘潘一些时间,他就可能独自探索成功,但在和迪迪的互动中他享受到了交往的快乐,也体验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变得灵活了,这些是他无法通过单独探索学到的,而迪迪也体验到了耐心等待和帮助别人的快乐,这也是他成长中的必修课。因此,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创造幼儿之间互动、学习的机会,帮助幼儿建构多种学习经验。

3.为幼儿创造分享交流的机会。分享与交流是教師了解幼儿学习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个别化学习中,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不同。潘潘比较内向,但是有关图形组合的经验比较丰富,他需要在交流中展现自己,通过分享建立自信,这也便于教师和同伴了解他的想法。对迪迪那样的幼儿,教师也要给予他交流的机会,以便客观地了解他的想法,避免主观判断。同时,教师也能在交流中发现不同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外显幼儿的思维过程,鼓励幼儿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猜你喜欢

直角底座积木
堆积木
可以360度旋转的智能鱼缸
船底座星云
有趣的积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自测题
玩积木
“凹槽形”相似图形的应用
巧摆直角
拨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