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及在培训中应用
2016-02-17汪紫妍赵亚利
汪紫妍 赵亚利
1.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及在培训中应用
汪紫妍1赵亚利2
1.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69;2.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不断发展,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职责的全科医生已成为当务之急。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全科医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了科学性指导。本文简述了国外全科医学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以及国内全科医学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体现的问题和应用前景。回顾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和期待。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培训;应用
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1]指出,“通过初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名全科医生应服务2000名居民[2],全科医生数应占医生总数的一半或更多[3]。学历方面,发达国家的执业医师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完成3年以上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全科医生109794人,占医师总数的5.1%[4];每万人口全科医生0.81人。社区执业医生(全科医生为主)学历以大学本科(39.3%)和大专(37.7%)为主,职称以中级(41.1%)和初级(42.8%)为主[5]。我国全科医生现状不容乐观,与政策目标及国际水平相去甚远。提高全科医生的质量和数量、完善落实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制度尤显重要。本文将从胜任力角度对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概念
1.1 胜任力
1973年,McC1e11and首先提出“胜任力”概念:能将高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区分开来的、通过可信的方式度量出来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可识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6]。
随后诸多中外学者重新定义了胜任力,其中Spencer夫妇的定义较有代表性[7]: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能显著区分优秀和普通绩效的、任何能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胜任力由高至低可分为知识和技能、动机、特质、自我概念(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层次[8]。目前,胜任力的定义并不统一,但大多采用Spencer的定义。
1.2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已较为统一,是指承担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组合,即针对该职位将表现优异者组合起来的胜任力结构[9]。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胜任力名称、定义和行为指标等级。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以问卷调查和全方位评价为工具,侧重强调员工的行为,反映员工的素质是否符合岗位的内在要求[10]。
2 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研究
2.1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
2.1.1 国外相关研究Fiona等[11](2000)构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有11项胜任素质,主要包括个人品质与素养、知识水平、医疗能力、沟通能力、领导与合作能力等方面。
Yang等[12]研究显示国外全科医生胜任力包括12项胜任力因素,除与Fiona构建模型相同的因素外,又提出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社区疾病管理及预防、持续学业进修、全人模式照顾等更有针对性的理念。
世界家庭医师组织(WONCA)提出的全科医生核心胜任力模型是WONCA树模型(2011)。树根包含3项基本特征(情景、态度、科学),树干包含3个领域(临床任务、与患者沟通、全科医疗管理),树枝和树叶包含6个维度(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社区导向服务、以人为中心的照顾、综合处理、初级卫生保健、全人模式照顾等)、12个方面的核心胜任力[13]。
国外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已较为完善,为我国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启示。
2.1.2 国内相关研究我国对于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收获了新的成果。
马志强等[14]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人力资本、心理资本、关系资本)、16项因子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指出全科医生核心胜任力特征是人力资本维度,其中更重要的是综合管理能力、非专业知识的修养和分析判断能力3项因子;事业心是心理资本维度中最重要的胜任力特征;与签约社区居民的关系是关系资本维度中显著影响因子。
金丽娇等[15]构建了包含6个特征族(综合管理能力、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责任感、人际沟通能力)、32个特征项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其中贡献率最突出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
潘小炎[16]构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包括3个一级指标(态度、知识、技能)、8个二级指标及42个三级指标。其中,全科医疗技能及专业知识、职业伦理道德是模型中的重要指标。
叶腾飞[17]构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包含5个一级指标(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人文执业、职业素养、教育学习等能力)、31个二级指标,同样反映医疗服务及职业素养是核心。
沈群红等[18]构建了包括5大类(专业知识、诊疗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关系管理能力、职业忠诚)、15个要素项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其中关系管理能力包含的要素项最为重要,其次为专业知识和诊疗能力。
有研究者构建了农村地区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如杨秀木等[19]构建的农村全科医生胜任素质模型包含9个维度,其特色为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和工作范围的多样性决定了非医学专业知识储备的必要性;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及多样化的风俗习惯决定了整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苏芳等[20]构建了包括28项特征指标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其中9项指标构成了全科医生鉴别胜任力,10项构成了基准胜任力。
综合以上国内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内容大多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研究方法常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但研究地点存在局限性,缺乏在全国层面上的整体研究;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普遍缺乏验证研究。
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外研究多注重专项胜任力构建,例如针对处理某种特定疾病或服务特定人群所需的胜任力,常采用历年官方客观数据结合调查研究进行精细化分析,循证理念贯穿研究过程;而国内研究多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文献整理法,胜任力因素涉及面广而不精,研究结果较为笼统。
2.2 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2.2.1 国外应用国外基于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培养模式已较为成熟。其课程设置涵盖了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的方方面面。
英国全科医生培养的总时限为10年。培训过程中贯彻服务优先理念,开设患者接触课及沟通咨询技巧等讲座[21]。其继续教育课程致力于培养突出的临床技能、管理能力、学术研究方法和领导技巧[22]。
加拿大全科医生本科期间课程强调对专业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健康倡导能力、学术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培养[23]。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核心课程包括全面的能力、注重继续教育和患者照顾、以家庭医学为中心[24]。
澳大利亚对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总时限为8~10年[25]。课程计划分为5个维度:医患沟通、全科医学相关知识技能、人群健康、职业和伦理角色以及组织和法律问题。本科阶段、住院医培训阶段及继续教育阶段均贯穿全科医学培训[26]。
2.2.2 国内应用前景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5+3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国家卫计委已开始重视并提倡培养有胜任力的全科医生,但目前全科培训内容实用性需要加强,课程设置未凸现全科医学的核心地位[27]。因此,应用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设置更科学化的全科医生培训课程尤显重要。对于全科医学培训的课程设置,我国学者基于胜任力模型也做出了尝试。
王晓玲[28]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方案,包括3大维度(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职业素养)、10项内容和47项课程。对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全科医学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在我国开展的还不甚广泛,该项研究为全科医学培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思路。但是,该研究仅局限于对于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课时、培训机构及授课方式等都有待进一步展开。
3 展望
与国外相比,我国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还基本处于理论研究状态,随着对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研究的不断开展与深化,将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不断完善、达到统一并最终运用到全科医学培训实际中,是今后优化全科医学培训模式过程中的重点。本研究将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聚焦在教育培训的研究及应用方面,除此之外,在社区招聘及引进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考核及晋升、培养优质的全科医生等方面均可引进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作为参考,这也为日后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进一步完善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方向。
[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OL].[2016.6.19].http://www.gov.cn/zwgk/ 2011-07/07/content_1901099.htm
[2]邓郁.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2):169-171.
[3]秦江梅,张丽芳,林春梅,等.新医改以来我国基层卫生人力发展规模及配置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4):378-382.
[4]周志衡,郑婵娇,李芳健.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1-113.
[5]国家卫计委.《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OL].[2016.6.19]. http://www.moh.gov.cn/htm1fi1es/zwgkzt/ptjnj/year2013/index2013.htm1
[6]McC1e11,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11igence"[J].Am Psycho1,1973,28(1):1-14.
[7]巩键.国内外的胜任力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1:73-75.
[8]Spencer LM,Spencer SM.Competenceat work:mode1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1ey&Sons,1993:222-226.
[9]Barry S,E1izabeth M.Competence mode1s and the maintenance prob1em[J].ComputInte11,2001,17(2):235-249.
[10]刘福成,黄志明.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研究的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0):94-96.
[11]Patterson F,Ferguson E,Lane P,et a1.A competency mode1 for genera1 practice:imp1ications for se1ection,training,and deve1opment[J].Br J Gen Pract,2000,50(452):188-193.
[12]Yang H,Qiang Y,Ying Yang,et a1.Know1edge structure and theme trends ana1ysis on genera1 practitioner research:A Co-word perspective[J].BMC Fam Pract,2016,17:10.
[13]WONCA EUROPE.The European Definitionof Genera1 Practice/Fami1yMedicine-2011Edition[OL].[2016.2.20].http://www.woncaeurope.org.
[14]马志强,刘敏,王海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胜任力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4):514-518.
[15]金丽娇,贾英雷,孙涛,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全科医生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16):3659-3661.
[16]潘小炎.广西全科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17]叶腾飞.广西城市社区全科医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广西医科大学,2014.
[18]沈群红,王政,王盼盼,等.我国社区全科医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411-415.
[19]杨秀木,齐玉龙,申正付,等.农村全科医生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4):516-521.
[20]苏芳,左延莉,吴彩媛,等.广西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893-1900.
[21]张一飞,冯学山.英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11(27):10-12.
[22]Brennan M,McWhinney IR,Stewart M,et a1.A graduate programme for academic fami1y physicians[J].FamPract,1985,2(3):165-172.
[23]CFPC.CanMEDS-FM U:Undergraduate competencies from a fami1y medicine perspective[OL].[2016.5.3].http://www.cfpc.ca/ProjectAssets/Temp1ates/Resource.aspx?id= 1123&1angType=4105.
[24]王慧丽,路孝琴,杜娟.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家庭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简介[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4):10-12.
[25]杨英,郑丽云,姜辉.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及其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4,3(17):851-856.
[26]杨辉,Shane Thomas,Co1ette Browning.全科医学课程计划的质量研究——澳大利亚的经验与启发[J].中国全科医学,2010,2(13):341-348.
[27]李瑛,纪红,穆兰,等.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59-162.
[28]王晓玲.基于胜任力的重庆市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Review on comPetency mode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ining
WANG Ziyan1ZHAO Yali2
1.Schoo1 of Basic Medicine,Capita1 Medica1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2.Schoo1 of Genera1 Practice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Capita1 Medica1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With the deve1opment of community hea1th service in China,the cu1tivation of genera1 practitioners(GPs)with competency has become an extreme urgency.Re1ative studies on competency mode1 of GPs provide various scientifica11y directions of deve1opment in this fie1d.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stab1ishment of the GP competency mode1 and its app1i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genera1 practice,and makes a re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1 re1evant studies in recent years.The suggestion and expectation are give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possib1e directions of the corre1ation research in future.
Genera1 practitioner;Competency mode1;Training;App1ication
R192.3
A
1674-4721(2016)07(c)-0181-04
2016-04-08本文编辑:赵鲁枫)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首都全科医学研究专项课题(16QK22)。
赵亚利(1974.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