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园文化与苏州城市精神融合路径研究

2016-02-17冯雁

职教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苏州校园文化院校

□冯雁

高职校园文化与苏州城市精神融合路径研究

□冯雁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并轨,既要体现其高等性又要突出职业性的特色。苏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基础弱、轻特色、缺少职业性以及存在应付现象等不足,因此,可以以名城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融入苏州城市精神,借助城市的文化品牌,快速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城市精神;融合

近年来,苏州市高职院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目前有高等职业院校16所,涵盖工艺美术、农业、经贸、卫生、工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外包等类型,在校生规模(不含5年制高职)达8.7万人。苏州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10年10月,苏州市被确定为国家“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3年5月苏州市确定“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为新时期城市精神表述语,体现了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苏州城市精神的深刻内涵。新时期的苏州城市精神,将文化的传承性、文化的大众性和文化的时代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将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精神状态和充满希望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倡导指向十分明确,充分彰显了苏州新时期的精气神。

新时期苏州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有对“苏州精神”高度认同的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苏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苏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结构、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已不能适应苏州支柱产业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苏州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处于苏州城市之中的苏州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发展的契机,实现与苏州产业经济无缝接轨,构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点、鲜明时代特征、彰显苏州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自身“软实力”,培养融入苏州精神的符合新时期苏州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成为苏州高职院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将“苏州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打造符合或者认同“苏州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于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着整体的认知。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先天基础薄弱

与苏州的普通高校相比,苏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晚、底蕴薄。比如苏州大学,其前身为创立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形成了优良的精神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苏州大学的校园文化积淀了厚重的底蕴。而苏州高职院校多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些高职院校本世纪初才成立,而且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校合并、升格而成,各方面的建设普遍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忽视特色培育

部分苏州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或把校园文化当成学生活动,成立学生社团,建设活动设施以及活动场所;或单纯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普通大学文化的附庸,这些情况都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脱节,高职教育自身特色无法彰显,更别提在校园文化中培育地域个性、文化特色了。再加上某些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上过于功利,致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精神文化的培育和践行显得非常不足。这种不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现象在苏州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失“职教”属性

虽然眼下高职院校与社会及企业间的交往沟通越来越频繁,高职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的区别也越来越鲜明,但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间的交往与合作主要体现在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上,在人才培养中工具性、技术性的价值取向非常明显,在精神文化方面却缺乏必要的职教培育。从本质上来说,教育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职教文化,就无法形成一流的职业教育。可是有些苏州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却忽视了这一宗旨。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苏州某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短期突击现象,没有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例如,有的学校或为了迎合各类教育教学评估,或为了得到主管职能部门的好评,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等等,要么编造一些所谓的“特色项目”临时应付,要么赶紧设计几个“特色”项目突击建设,等到评估结束或者活动完成,这些项目又重新搁置,慢慢趋于平淡,甚至就此取消。

二、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实用主义的培养定位忽视了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视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从各类文件中我们不难梳理出对职业教育的最初定位是“促进就业”和“技能培训”。但随着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控,我们发现单纯的“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并不能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完成由自然人向健全的社会人、道德人的转化。以实用主义作为主导意识产生的教育目标导致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涵、功能和途径都缺乏理性、全面的认识,使之长期得不到重视。

(二)较短的文化积累周期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

相对于普通大学教育,我国的高职教育历程本来就不长,二十几年的时间对于文化建设来说,确实很短。苏州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各类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对于从中等学校到高等学校的转变、对于不同校区之间的文化风格等等都需要较长时间来磨合适应。直到最近两年,随着高职院校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才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但毕竟由于文化建设起步晚、建设时间短,导致积淀不够、特色不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停留在形式层面,发展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

(三)专科层次的办学规格制约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小学毕业或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转型为基础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或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也逐渐通过布局调整和改革开始走向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学习大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终结在专科层次上,缺乏为学生纵深发展的学历阶梯,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困在了“专科—就业—技术工人”这个人生轨道里,这就很难从文化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学习时间和资源有限,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充分发展。

(四)建设方法不当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后劲不足

基于认识的不足与文化积淀周期较短,建设方法上自然就存在不当之处。首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重任往往放在学校的团委或学生处,缺乏宏观的、系统的顶层设计与指导,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陷入一盘散沙的困境。其次,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还停留在学生社团活动层面,认为搞好社团、搞好文化艺术节就是搞好了校园文化。再次,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无法让高职院校明确了解自身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建设上的不当使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步伐动力不足。

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地域性与职业性的特色在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个重要地位是被我们长久忽视了的,却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

三、“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路径

苏州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苏州城市经济发展并轨,以名城苏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融入苏州“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城市精神,并彰显自身高等性、职业性的特点,借助城市的文化品牌,快速提升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苏州的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融合

任何文化建设,其落脚点始终是人。高职院校不应当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健全人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缺位,就会使得高职院校偏离其人才培养的方向,丢失教育本应当有的育人的灵魂,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院校在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传承自身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大力建设和弘扬高职精神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联系,广泛吸收和借鉴能够体现城市精神、价值取向的精神文化营养。高职院校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上体现“苏州精神”。“苏州精神”的传承不应仅仅开展学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还应当全方位、深入地融入到高职院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与苏州高职校园文化产生互动并升华校园文化。

例如苏州职业大学,它是苏州的老牌职业大学,其“崇文尚智,务实求精”的学校精神与“苏州精神”就十分契合。再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它由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太仓广播电视大学、太仓工业学校整合升格建成,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依托三校历史底蕴,传承苏州历史名人吴健雄“爱国、创新、求实、律己”的精神,并且以“吴健雄精神”为核心,以“厚德载物、积健为雄”为校训,形成了“重德笃行、务实求新”的校风、“崇德敬业、善道求真”的教风和“明德勤学、尚能求精”的学风,构建了富有苏州精神特色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二)“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融合

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内的大小建筑、绿地水池、树木景观、装饰装潢等等所有能够看见、能够触摸的物质形态都属于校园的物质文化范畴。它既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标准之一,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凝聚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通过高职校园各个物质形态载体,“苏州精神”能够得到显性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体现在拥有多少高深的理论知识,而主要是体现在他们拥有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水平上。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实训设施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实训设计,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成为真实、仿真或模拟的企业环境,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将“苏州精神”的“争先创优”思想有效融入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之中。融入“苏州精神”内涵的校园物质环境会使师生员工明显感受到正确、健康、积极的引导,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崇文睿智、和谐致远”精神,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

苏州高职院校较重视融入“苏州精神”的环境建设,注重营造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人文环境,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将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如苏州职业大学设计了具有苏州风格的校园,以吴文化命名校园内的楼、路和教室,“天阔楼”、“惠和楼”、“疏香楼”等名称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内崇文路、厚德路、敏行路、致远路、思学路的路名与“苏州精神”也不谋而合。

(三)“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融合

文化只有被认同了才有意义。制度文化是学校各种制度与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在协调个人与群体,保证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显著作用。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应该充分考虑职业院校的特点和规律,既要科学规范,又要以人为本、注重创新。

苏州高职院校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时,可以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自身特色融入“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苏州精神”。首先要构建管理制度文化的理念。可以把“苏州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任务、管理理念等方面,使得在治校的过程中既有章可循、有规必遵,又使之成为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得到师生员工的共同认可,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信条。其次要以人为本,和谐致远。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政策,既有利于学校发展,又让师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与学校共荣辱。另一方面,要注意创新性。既要保持制度的连续性,也要使制度和学校发展新形势相适应。

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兴校,不断健全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既让企业参与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中来,也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经营,帮助解决企业问题,更保障了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环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充分保障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利益,实现了校企互惠双赢,为苏州输送了大量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四)“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融合

行为文化是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动态”的形式出现,是在校园文化映射下师生员工的具体行为,它既影响着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静态形式的文化,反过来又创造着这些静态文化,所以,行为文化既需要维护也可以塑造。

将“苏州精神”融入到苏州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中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学校进行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与苏州文化联系。比如,在理论课的授课中提升与地域文化联系,强化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在学生实习实训中阐释企业文化,把握和理解职业特色;密切产学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等等。其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例如在组织指导学生文娱活动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或在教育宣传活动中深化对“苏州精神”的理解等等。

如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于2005年成立了文化艺术中心,深刻把握“苏州精神”的丰富内涵,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及全省艺术展演工作,师生从“昆曲专场”等活动中感受到美丽的苏州文化精神。又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我在乎你”为核心理念,以“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地方服务”为基本理念,以吴文化传承基地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大量文化特色活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极宣传吴文化,形成适应地方性文化要求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沿用与“苏州精神”相一致的吴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崇文的校园文化氛围。

“苏州精神”与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融入“苏州精神”,能够丰富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提升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苏州精神”,能够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引领苏州高职学生发展职业技能,创新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而加强苏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传承、弘扬“苏州精神”,向企业、社区、社会辐射“苏州精神”。把“苏州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培育中来,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职院校自身软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苏州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为苏州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动力。

[1]姚海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郭美霞.践行“城市精神”是大学的文化担当[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6):143-145.

[3]王晋.城市精神和大学精神关系之探讨[J].江苏高教,2012(4):26-28.

[4]王雪梅.论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培育[J].理论月刊,2009(3):102-104.

[5]林映梅.城市精神的文化解读[J].教育文化论坛,2011(6):59-61.

责任编辑韩云鹏

冯雁(1975-),女,辽宁绥中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传播学。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苏州市为例”(编号:2013SJD880046),主持人:冯雁。

G717

A

1001-7518(2016)17-0054-04

猜你喜欢

苏州校园文化院校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