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2016-02-17鲍育育

职教论坛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理念

□鲍育育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鲍育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实践指南与成果方向。文章从分析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入手,描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实践路径。

新发展理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树立了航标。高职院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正处于由规模发展过渡到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要上新的台阶,发展理念必须要有提升。用新发展理念来提升和丰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目标,将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倡导创新、加强协调、彰显绿色、坚持开放、实现共享,将新发展理念内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更上新台阶。

一、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1],它是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因而,新发展理念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创新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行动需要科学的理念作指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更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创新发展不仅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更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

(二)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协调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把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及教学改革相协调,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绿色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建设生态高职校园,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载体建设,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有效渠道。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已处于全方位开放的氛围中,要以开放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有机地融合,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兼容并包,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共享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指明了成果目标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可见坚持共享发展,每一项都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就要形成全院师生共同认可、有归属感的文化氛围,最终达成文化建设成果的共享。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其无形的规范性约束着每位师生的言行,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对每位师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滋养着师生们的人格,是大学重要的文化资源,更是一所学校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当前仍存在如下不尽人意之处。

首先,高职校园内重技能轻人文的不平衡教育正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逐渐被淡化。客观上,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现实是:就业最终还是要凭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外语等显性能力,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则显得相对次要。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之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就显得淡化了。

其次,校园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各高校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和特征。人们对一所高校的感知不是因为它与其他高校相同的共性,而是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学校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办学历史传统的提炼和挖掘不够,只是阶段性地组织一些学生活动,而无法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上加以提升,也就无法构建特色化的校园文化。

第三,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四大服务功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很详细的评估指标,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却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在这样的评估体制之下,高职院校的一些硬性指标比如招生分数、科研项目及成果、高水平论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校园文化作为软性指标且需长时间积淀和建设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三、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当前,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综合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倡导创新发展

制度是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可以培育和营造学校的创新文化。实践证明,以校史学习、宣传为平台,可以营造民主平等、科学有效的大学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连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以创新的制度保证物质文化的持久和精神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3]用新发展理念建设校园制度文化要做好三点:一是创新学校制度体系。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有序高效地进行。二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要加强制度机制的约束,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为机构监督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创新制度文化平台。要有机结合制度机制的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注重平等,创建平等竞争、协调发展的制度文化平台。

(二)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加强协调发展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是师生个体或社会群体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动态表现。和谐的个人行为文化是个体在人际交往或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和谐,这种行为可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关于协调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4]。

因而,在加强个人道德规范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高职院校开展协调发展的理念教育,对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大有裨益。一是要协调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个人在实践活动或相互交往过程中会形成团体行为文化,只有规范个体行为,才会形成和谐的团体行为文化。例如通过对校史的学习,学生们会树立“今天我以学院为荣,明日学院以我为荣”的信念,为着相同的人生奋斗目标而努力。二是要协调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教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一定要统筹学校、企业与社会多方面资源,以协调发展的理念寻求共同发展。三是要协调校内外行为文化载体建设。加强校内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拓宽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全方位推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彰显绿色发展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定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尽管这种影响是间接且时间较为长久,但其内在的力量却是巨大的。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一是绿色校园的营造。学校建筑物的布局、绿化景观的布置以及雕塑、画廊、标语、宣传栏等的设计,可以使师生感受到文化美和思想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全校师生形成对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也是环境育人的功效。二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落实到专业建设之中,打造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如果说学校的建筑物、绿化等是物质文化育人的物化载体,那么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等则是物质文化育人的可持续发展载体,要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促使师生转变发展观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育人氛围。

(四)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坚持开放发展

林语堂有言: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由历史沿袭风气之所造成,浸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可见,一所高校发展历史中积淀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校师生,进而形成学校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与品格。这种文化特色与品格深深融合在学校的内质之中,为全校师生共同拥有,且难以被其他学校模仿和取代,是一所大学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气韵。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将会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一是深入挖掘校本文化资源。校本文化,是以学校为本的文化,是一种源于学校、彰显个性的文化。校本文化资源,是指从其生成伊始就为该校所独有、其他院校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正因为校本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以校本文化资源为基础构建而成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校本文化,这是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的物质基础。二是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打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确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方向,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5]可见,在建设自身特色校园文化的同时,高职院校要以开放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文化传统,不段完善校园特色文化。

(五)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实现共享发展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是一所大学经过自身历史长期的培育和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有的精神品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行为理念和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院师生的成果共享。一是校园精神文化内部成果的共享。高职院校经过长期的积淀,会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明确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这些都将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是共同的精神家园。二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享。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是企业一线的排头军,在他们身上,将会体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以高效适应企业工作需求。三是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共享。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它是与区域相互沟通、认知的一条重要纽带。一方面,区域的文化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不能离开区域的宏观环境而独立存在,是需要区域文化资源鼎力支持的。

[1]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N].人民日报,2016-01-07(01).

[2]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EB/OL].http://cpc. people.com.cn/xuexi/n/2015/0717/c397563_27322 406.html.

[3]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48.

责任编辑韩云鹏

鲍育育(1970-),女,江苏兴化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大学文化传承与大学精神回归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编号:D/2013/03/107),主持人:鲍育育。

G717

A

1001-7518(2016)17-0051-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