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演进与现代思考

2016-02-17赵学瑶林若鑫卢双盈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法案职业发展

赵学瑶 林若鑫 卢双盈

(1.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50;2.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50;3.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天津 300041)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演进与现代思考

赵学瑶1林若鑫2卢双盈3

(1.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450;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510450;3.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300041)

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美国,其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与特点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辉煌的发展史。通过梳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发展、独立时期的农业与技工教育、南北战争后的赠地学院与初级学院、二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新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五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借鉴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探寻有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启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尤其在顶层设计、发展速度、发展规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目前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社会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升学为导向教育价值观念的束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和特色弱化,职业教育投入渠道较单一,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有待提升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其社会认可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需要把握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核心要素,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生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二,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从教育功能来说,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使命。但现实情况是,我国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突出表现为职业素质不高、专业化发展理念淡薄、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依据教育经济学观点,职教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向就业市场输出的一种教育产品,其自身具有公共性和商品性双重属性。从商品性视角分析,职教人才自身质量高低决定了其能否获得用人单位的聘用和认可,决定了其自身成长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晋升通道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职教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不完善,职教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政策法规是职业教育合法性和职教功能合理性的法理依据。职教政策法规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均作了相关规定,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方向。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法规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但从体系建设的视角看,目前我国职教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职教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这不利于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不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不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攻坚期的历史关头和现代转型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影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其中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破解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比较借鉴的视角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科学、完善、成熟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其职业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和实践创新,有助于开拓我国职教改革的新思路,科学规划我国职教发展的新路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注重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在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管理体系、教师资格制度等方面及时变革,不仅提升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

(一)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缘起

17世纪初,英国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以及打败西班牙等老牌海上霸主赢得海上霸权,对新大陆财富的觊觎重新点燃了英国殖民者对于北美的向往。在英国等殖民国家对北美的开拓和争夺过程中,促使本民族文化、教育被引入北美大陆,使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呈现出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性特征,如主妇学校、阅读和写作学校、慈善学校等。在殖民地发展后期,富兰克林受到启蒙思想影响,主张学校应传授学生实用知识,培养殖民地所需的熟练工匠,并在1747年的《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之提议》中描绘了文实学校的蓝图。由此,促进了北美殖民地文实学校的兴起。

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初始形式,起源于中世纪行会制度,伴随欧洲殖民活动而进入美洲。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儿童获得一定的就业技能为目的,以家长的允诺为前提,跟随行业师傅进行技能学习,具有自愿性;另一种则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或者贫家乞儿在政府的强制之下成为学徒,具有强迫性。在1642年的《马萨诸塞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和师傅必须教授孩子阅读和理解宗教教义以及国家法律等能力,任何家长或师傅违反了该法,都将被处以罚款,并应将孩子送到那些愿意执行该法的新主人那里。1647年的《老骗子撒旦法案》又进一步强化了学徒制中的教育因素。

学徒制以契约形式约束师徒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一旦匠师签约接受培训任务,市镇当局便会提供给师傅传授技艺的资料和工具。同时,由匠师和家庭或者儿童保护人签订契约,契约中一方面规定匠师进行教育并传授技术,不准苛待或只用不教;另一方面规定学徒为匠师服务,不准犯规或有不良行为。学徒制契约涵盖多个行业,包括纺织工、印刷工、船工、医学等。对于学徒的学习期限,1665年纽约市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学徒必须注册登记,从10岁左右开始接受学徒培训,且学习期限不得少于4年。1711年,将学徒制的学习期限延长至7年。在规定的学徒期完成后,师傅根据学徒的学习情况判定学徒是否完成学徒培训。如果予以认可,师傅便会在市民大会上对这一事实予以承认并载入大会记录,由此学徒便可独立从业,而那些师傅对其学业不满意的学徒将无法从业,并且面临着延长培训期的后果,直至师傅对其学业予以认可为止。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不仅成为美国殖民地时期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殖民地的青年人获取从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独立战争后的农业与技工教育——美国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

18世纪上半期,伴随着启蒙思想对英属殖民地的影响,英属殖民地民族的民主意识逐步觉醒。1785年,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正式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独立战争后的美国社会逐步趋于稳定,出口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对棉花、大豆等农产品需求旺盛,但传统的农业生产设施落后、手工加工方式粗糙,难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在此背景下,美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应运而生,开创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河。

1775年,美国在费城创办了旨在推动地方农业生产发展的自治团体“农业促进协会”。该协会在州立小学积极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倡导在青年农民工群体内普及农业科普教育,并要求教师将农业科技知识与各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开创了美国教育史上将职业教育纳入普通教育的新模式。

1812—1815年,在反英的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从半殖民地经济进入独立自主经济状态。产业革命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一批农业职业技术学校诞生。1820年,纽约成立了第一所机械学校,成为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但由于这些学校多为私人所办,师资、经费、设备等缺乏保障,而且人数较少,因此尚处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初始阶段。

1840—1860年,由于工商业不断发展,中高级技术工人培养乏力,美国开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严重缺乏职业准备的状况,1751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了文实学校,教授测量学、航海术、机械等课程,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将古典课程与现实实用学科相结合、兼顾升学与就业双重目标的中等学校。到19世纪中期,美国共建立文实学校六千多所,招收学生26.3万人。但文实学校由于其私立或半私立的性质,属于收费教育,从而导致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望接受教育。同时,由于规模有限,后期的不少文实学校更倾向于学生的升学而非就业,成为变相的拉丁文法学校,从而难以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合适的人才。在此背景下,1821年在波士顿诞生了美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公立中学,该类中学具有大众性、实用性特征,不以学生的升学准备为目标,而是面向学生的就业,由此也被誉为美国的实科中学。

19世纪30年代,美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对技术工人的文化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人阶级无法负担子女教育费用的处境,促使政府萌生了通过建立公共学校以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想法。这也成为美国公共学校运动兴起的诱因,其中贺拉斯·曼作为美国公共学校运动的代言人,创立了美国第一所提升教师能力的学校。由此,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发展的道路。

(三)南北战争后的赠地学院和初级学院——美国职业教育的勃兴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日益发展的农业和工业对于工程和农业职业教育产生了新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的经济刺激,使得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为此,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法案——《摩雷尔法案》,并提出:国会的每位议员应按照每人3万英亩公共土地的标准向各州赠地,所赠土地的经营收入用于资助已建的农工学院,称之为“赠地学院”。由此使得《摩雷尔法案》成为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对公共教育最早的干预。1887年,由于赠地学院师资不足,加之学习工程类的学生远多于学习农学类学生,美国国会颁布了影响颇为深远的《哈奇法案》,该法案提出要资助赠地学院建立农业试验站。1890年,美国制定了第二部《摩雷尔法案》,明确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各学院1.5万美元,以后每年追加1 000美元,直到每年补助2.5万美元为止。赠地学院的蓬勃发展,促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程度高一度成为美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骄傲。针对当时许多家长欲使其子女接受中等后教育而又无力承担费用的状况,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于1901年和1902年呼吁修改学制,并率先将大学的四个学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学年和中学最高年级构成一个教育段落,即初级学院;后两个学年命名为高级学院,学生在完成初级学院学业后可获得文科副学士学位。1901年,伊利诺伊州成立了美国第一所初级学院——乔利埃特初级学院(Joliet Junior College)。随着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多数初级学院设在社区,并把社区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因此,也被称为社区学院,并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层次,由此成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

1914年,美国政府颁布了 《史密斯—莱韦斯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应协助各州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扩大土地授予法案权限。1917年,国会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新法案提出联邦政府须协助各州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积极开展农、工等五类教育。该法案颁布实施后,高中阶段开始分设学术科、普通科和职业科,这种在普通中学进行职业和职业预备教育的情形,使普通中学逐步变成了综合中学。由此,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系统逐步形成。同时,《史密斯—休斯法案》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法案。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造委员会提出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改变了美国中学以往单一的升学功能,对美国综合中学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被誉为美国中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1929—1933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使职业教育在全国青年失业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愈加受到重视。在此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史密斯—本赫法案》(The Smith-Bankhead Act)、《乔治—埃尔译法案》(The George-Enlrzs Act,1934)等法案,使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无论从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该阶段的职业教育立法都满足了当时美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培养农民工等其他群体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利于解决美国青年失业率极高的社会问题。可以说,职业教育立法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二战后美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凭借其高科技和发达的军事工业成为盟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为满足军事工业快速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美国国会在1940年通过了《国防职业教育法案》,并紧急调拨一亿美元财政专款用于开展军事工业人才的职业技能训练。1946年,美国教育总署颁布了《关于中学生活适应教育法案》。此外,还成立了青年生活适应教育委员会,提出了“生活适应教育”思想。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乔治—巴登法案》,将2 900万美元分配给农业、家政、工业、商业四个部门,这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获得政府财政资助,也有利于推动美国职业教育的极大发展。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使美国上下为之震动,美国的教育家及公众猛烈抨击本国的公立学校教育,并将美苏军事竞赛中的劣势归咎于美国教育,要求尽快进行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于 1958年通过了 《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ce Education Act),该法并非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而颁布,但其对于建立地区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却发挥了积极作用。1967年,美国国会再次通过相关法令,继续延长《国防教育法》的有效期并扩展了其内容。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因此,对工人和技术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日益提高。面对日益攀升的失业率,政治家们将目光聚焦在职业教育上。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评估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肯尼迪就任后还敦促美国国会分别于1961年和1962年颁布了《地区开发法》和《人力资源开发训练法》。从法案的影响来看,有助于增加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扩大职业教育范围。196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职业教育法》,这是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法案涉及职业教育的内容如下:组建全国性职业教育委员会;重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扩大职业教育对象范围;增加2亿美元职业教育拨款,支持职业教育科研和实践。在1963年《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美国国会于1968年颁布了《1968年职业教育法修正案》。该修正法案着重强调扩大美国职业教育的适应范围,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将学术教育、技能训练与工作实习有机结合,使职业教育不仅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产业部门的日益增加,职业变换速度加快,由于普通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薄弱等原因,使美国的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首次提出了“生计教育”的概念。“生计教育”是一种广义概念上的职业教育,并不是指某类特殊的职业教育,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活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和能力。197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生计教育法》。1977年底,联邦政府制定了“生计教育五年计划”,并划拨4亿美元财政专款用以鼓励州立职业教育发展。但生计教育过分强调职业、劳动和实际经验,而忽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因此,生计教育并未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1988年,《美国经济竞争力强化教育、训练法》的颁布,进一步突出了职业训练的现代性,明确指出90年代职业教育和训练的焦点在于发展经济,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设计,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也纳入职业训练的对象范围内。

(五)新世纪以来,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面对新世纪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逐步开始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提上议事日程。为确保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更加符合新世纪美国经济发展要求,继1984年颁布的《帕金斯法(I)》之后,1990年又通过了《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即《帕金斯法(Ⅱ)》)。该法案倡导“技术准备教育”,建议各州制定“技术准备教育计划”,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向州政府和地方培训计划投资16亿美元,主张将地方或州的高中与社区学院衔接在一起,整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内容,为学生做好从学校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准备。1992年初,美国著名学者雷·马歇尔在《教育与国家财富:思考生存》一书中提出,美国若想建立高工资、完全就业的经济体系,就必须提升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效率,借助德国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计划。该书的出版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反响,并促使1994年美国《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School-To-Work Opportunities Act of 1994,简称STW)问世。该法案强化了职前职业教育,面向所有学生提供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为期三年的学校职业教育加企业培训,完成计划者可获得高中文凭和产业界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STW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以学校为基地的学习、以工作场所为基地的学习和连接两者之间的教学活动。通过STW的实行,在1997—1999年间,美国中学阶段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相关课程的人数由100万增加到250万。但由于受到政府换届影响,许多政治家对该法案当初制定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并持反对态度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在2001年被废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专门型向多元型、综合型转变,促使人们对学生生涯成功所需的持续发展能力、职位适应能力等内容愈加关注。在此背景下,STW逐步被STC(School To Career)理念所代替。STC是在继承STW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合时代所需强调终身性、全面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个体发展以及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等内容。STC改变了以往职业教育仅对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加以关注的观念,使职业教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开始为个体的生涯发展提供支持。STC理念的执行,不仅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方面、综合性的需求,也有利于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成功。因此,STC在今天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依旧发挥着重要影响。

三、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美国作为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之一,在不同历史阶段都能够及时地颁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而使职业教育在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从比较借鉴的视角看,应理性思考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科学借鉴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情,积极探索美国经验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为当前和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计教育运动的开展,使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始关注个体生涯发展。1974年颁布的《生计教育法》明确提出,生计教育作为一种广义的职业教育,应通过学校模式和社会模式,对学生和社会成人开展从小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乃至在职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20世纪末,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由STW向STC的转变,凸显出美国职业教育对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促进生涯成功的不断关注。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论述了其职业教育思想,他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关注个体的自然成长、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体对社会的改造,职业教育的设计应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也体现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彰显,注重对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对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仅着眼于学生某一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向学生适应某一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过渡,不断加强对个体生涯规划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信号,主动进行职业教育改革

美国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主动进行教育改革,从而使职业教育在美国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能有效发挥其时代功用。例如,二战后,针对退役军人顺利转入平常人生活的问题,1944年,美国国会先后颁布了《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和《退伍军人就业法》,为大量的退役军人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在此阶段,社区学院通过开设短期课程、专业培训,与军队签订合作协议,服务于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后的形势需要,使社区学院在此背景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性、滞后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时代地位愈加重要。因此,职业教育要在国家发展背景下获得大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增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前瞻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积极营造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有效性。

(三)完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

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不仅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等多方面的有效保障,也促使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职教立法协同共生。1862年颁布的《摩雷尔法案》不仅是美国政府资助职业教育发展的开创之举,也推动了以农工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1917年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促使美国中职学校系统形成。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标志着美国地区职业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也有利于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994年《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的颁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现由学习到工作的顺利过渡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法律体系的不够完备是校企合作未能有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改革中,不仅应及时更新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还应不断制定和完善推动职业教育各方面发展的配套法规,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覆盖面全、权责明确、各方利益协调的法律保障机制。

[1]George Emery Littlefield.Early Schools and School-Books of NewEngland[M].New York:Russsell& Russell,1965.

[2]ButtsRF,LawrenceA.Cremin.AHistoryof Education in America Culture[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53.

[3]Kaestle C F.Pillars of the Republic:Common Schools and American Society[M].New York:Hill and Wang,1983:31-32.

[4]Lawrence A.Cremin,America Education:The Colonial Experience,1607—1783[M].New York:Harper&Row,1970.

[5](美)L.迪安·韦布.美国教育史[M].陈露茜,李朝阳,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82,78-79,138,225-226.

[6]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2.

[7]刘传德.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2):56-57.

[8]刘传德.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外国教育动态(比较教育研究),1982(5):43-47.

[9]张渭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2,24.

[10]Rippa SA.Education in Free Society[M].New York:Longman,1984.

[11]刘传德.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的历史和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

[12]董维春,刘晓光,等.赠地学院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66-67.

[13]顾金玲.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兼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启示[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19-22.

[1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65-267.

[15]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6,106-107,154,206-207.

[16]VennGrant.Man,EducationandWork[M]. Washington D.C.:America Council on Education,1964:60-61.

[17]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资料选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76-180.

[18]续润华.五大法令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60-62.

[19]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133.

[20]陈雪芬,吴雪萍.浅析美国的STW运动[J].教育与职业,2002(6):46-48.

[21]付雪凌.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73-74.

[22]顾月琴.从STW到STC: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3(3):91-92.

(责任编辑:王恒)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merica:Historical Revolution and Modern Contem plations

ZHAO Xue-yao1,LIN Ruo-xin2,LU Shuang-ying3

(1.BaiYun Technician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China;2.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China;3.Tianjin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041,China)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ranks at the top few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It formed its own brilliant developmental history which contained the general situa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fea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This paper combs the fiv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eriods suchas apprenticeshipsystemincolonial period,agriculture andtechnician education in independent period,land-grant colleges and Junior college in the post-civil war,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orld War II,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new centuries.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vocational education;developmental history;inspiration

G719

A

1672-5727(2016)10-0082-07

赵学瑶(1986—),男,广东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与管理、比较职业教育等。

教育部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金砖四国’高等教育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005);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提高国家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VE2003)

猜你喜欢

法案职业发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Industrial Revolution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