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2016-02-17戴菊香
戴菊香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戴菊香
散文是文学知识中最具情感、智慧、审美的表现形式,散文的笔法多样,自由活泼,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初中语文学习中,散文占据语文知识点较大的部分,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散文阅读与理解能力,通过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文学能力得以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具体实施策略上,教师应可以参考借鉴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初中很多散文都蕴含了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比如朱自清色散文《背景》就描写了作者对伟大父爱的抒发,在家庭突遇灾祸后,父亲到车站送别儿子。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过程描写中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型与艰难的翻越栅栏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其间还描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及父亲几次将橘子放下的情景,这深刻地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情感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不忍。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冷眼旁观,便很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便通读全文,也不能获得对文章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文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课程重点放在文章的情感解读上,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一个父亲在送别即将远行的儿子的。在洞悉全文的思想情感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读全文,总结文章的整体思想,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逐渐被文章的情感所感染。
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哲思美
初中散文具有净化灵魂、提升哲学修养的功能。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将学生对散文中人物、事物、生活等的理解逐渐引入到深层理解上,探索隐藏在文章思想情感背后作者的真正意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主观感受。例如,初中散文《风筝》中,鲁迅就描写了中年时期的自己,回忆自己青年时代严格遵守礼教的事情,并深刻自责,认为这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这种自责与宽容实则是作者建立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深思,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表现手段,使学生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深刻反省自身,获得对作品哲学理念的升华。因此,一篇散文,能够挖掘的地方是很多的,作者可能在无形之中赋予了文章另一层的内涵,是作者内心声音无声的表现,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文章中隐藏的信息,获得对文章哲思的深刻认识。
三、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通常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首先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感悟作者使用的散文结构形式。比如初中散文《白杨礼赞》,文章一起笔,就照应标题,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然后,作者忽然调转笔锋,描写高原的风景以及高原宏伟辽阔的场景,实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段结尾以设问的方式“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使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为下文描写白杨树做了最好的铺垫,积蓄了气势。紧接着,作者采取过渡的方式引出调和高原色彩的白杨树,既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又照应开头。描写白杨时使用了四个反问句,层层拨开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给读者最深入的解读,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散文的内在形式美,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具有精致的语言美。因此,在初中散文阅读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欣赏散文语言美的能力,理解文章语言的使用场景,感受不同语言在不同场景中应用的奇妙之处。例如,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使用了丰富的语言进行场景描述,对百草园内部场景的描述中,将各种景物的动作、色彩、形状等具体表现出来,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黄蜂”等,生动、细腻地将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描写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将整个过程完整的再现,读者通过想象就能深刻体验其中的乐趣,让人跃跃欲试,这实则是被作者的文笔煽动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散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来深入理解作者文中描绘的“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场景。在欣赏散文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清新的音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验语言美、情景美,在脑海中构建作者当时的深刻体验。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能够提高学生对情感美、语言美、形式美的能力,获得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自身情感注入到文本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深入剖析与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进一步启发,从而使初中散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