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层次分析
2016-02-17滕秀峰
滕秀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层次分析
滕秀峰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引导和定向的作用,而维度与内容是教学目标设计在不同层面的问题展示,使教学目标具象化到可以操作和展现的程度,在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也更加的具有科学性,进而得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行为目标为第一个层次,注重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外显性特征;展开性目标为第二个层次,偏重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有生成性的特征;表现性为第三个层次,着重于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面前的“表现”,带有欣赏性和结果性的特点。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整体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同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相适应。
一、行为目标
1.行为目标概述
行为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具有可见性和基础性的层次目标。行为目标具有简单具体可操作、明确的、显可评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易显性的行为特点,使得行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对于教学评价起着指向性的作用。
2.行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行为目标只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外显性的层次,虽说对于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行为目标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部。就像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只是学习相关的文言字词,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通篇大意等。比如说《鸿门宴》,在学习中不仅要记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主题,更应该去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这是作者的行为目标。《史记》十二本纪,皆是写帝王,项羽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算帝王,只是司马迁放了进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作者自己的行为特色,这对在学习过程中对项羽的人物分析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行为目标不是独立单一的,它是整个教学目标整体层次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理解和深入,要从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出发,更好地去完善教学目标层次的有序实现,不能去从整体中独立设计,而要明确是依存于整体而存在。
二、展开性目标
1.展开性目标概述
展开性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二个层次。它是从学生自身的价值实现出发,注重教学过程自身发展中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展开性目标是与教学过程是同步的。
2.展开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具有胆大创新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一些争议性的课题,并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勇于面对挑战的态度,养成创新化思维。
第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适合于学生,并能为他们所接收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学设计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对固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改进,以研究者的定位去面对课堂教学,更好地关注教学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度。在《荷塘月色》一文讲解中,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思路,将文中的片段展开性的论述。比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描述,这在那样的时代并不是可以出现的场景,所以可以展开性的去思考,同文章的主体思想相对应,体会作者文章开头所说的——心里颇不宁静。
三、表现性目标
1.表现性目标概述
表现性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三个层次,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后得到的最终结果。它并不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展现出学生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表现,从现实生活中很具象化的环节展现。比如:在动物园看到的有趣的事情、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具体事件等对表现性目标进行说明。
2.表现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表现性目标设计要正视学生间的不同和差异。教师对学生要抱有一视同仁的态度,然后从不同的个体出发,以学生各自的语文能力进行划分,有指向性地对他们进行适合的教学,用一种欣赏性的角度,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和热情。
第二,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应该将三个层次的目标设计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进行分析和理解,以防止将某一种目标绝对化的现象出现。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表现性目标是作为行为目标的一种补充形式,才得以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的,所以,是不能分割的客观整体,也不可过分的去夸大表现性目标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由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共同组成、由学生为基本出发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关联性整体,在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共同作用下,对语文的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