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遭遇自然灾害该咋办
2016-02-17刘志红湖北省沙洋县畜牧兽医局
文|刘志红(湖北省沙洋县畜牧兽医局)
畜牧业遭遇自然灾害该咋办
文|刘志红(湖北省沙洋县畜牧兽医局)
沙洋县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今年,沙洋县部分养殖户因为选址不科学、应急不通畅等原因,在自然灾害到来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原因
1.选址不科学是养殖“大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环境资源的趋紧,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一些偏远低洼地、荒山荒沟甚至防洪泄道,成了畜禽养殖首选地,这些违背了高燥、背风养殖选址原则的场所极易成为洪灾重灾区。
2.设施不牢固是养殖“大弊”。建设时图简单、省材料,养殖场抵御极端天气能力差,让养殖户吃尽苦头。
3.思想不警觉是养殖“大害”。气象和畜牧等部门虽采取发送手机短信、打电话等形式多次进行防洪防灾提示,但部分养殖户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侥幸心理严重,抗灾不积极,人为造成严重损失。
4.应急不通畅是养殖“大错”。没有防洪抗灾应急预案,遇灾打乱仗,贻误抢险最佳时机,造成养殖损失。
5.保险不给力是养殖“大憾”。保险产品单一、赔偿额度过小,相对受灾损失只是杯水车薪,没有体现保险的真正作用。
二、思考
1.依法依规,科学选址。除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以及当地畜禽养殖“三区”和土地、城乡规划以外,还应综合考虑地势、地形、水源、土壤、地方性气候等自然条件,地理、交通、供料、供电等社会条件。养殖场要高燥、向阳、通风、凉爽、易于排水,坡度小于5度为宜,四周栽种适宜本地气候的防风林木,避免横风袭击;同时也要考虑遇到持续干旱时有充足的水源,打有深井和备有储水设施;养殖场必须架有专用电力设施,有效保障畜禽降温或排涝等;养殖场有专用道与周边公路相连。
2.标准建设,科技设施。从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源头开始,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养殖场主体及附属工程宜采用较为牢固的砖混或钢构结构,实行雨污分流、固液分离,配备必要的限位栏、产床、饲料搅拌机、发电机、排污泵、抽水泵、排污沟、粪污转运车、专用运输车等设施设备,确保做到生产正常、防灾有备、抗灾有效。
3.制定预案,强化应急。在实施功能分区、科学养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防雷、防风、防雨、防旱、防疫等应急预案,定期清理沟渠,及时排污除杂,适时检查发电、排水、通风、降温、增温、除湿等设施设备,按计划循环式采购兽药和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科学填栏补笼,避免积栏、压笼、惜售。相对固定饲养人员,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奖惩力度,保持24小时联络通畅,一旦发生灾情,做到招之即来,行动迅速。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防灾意识。
4.创新产品,保险兜底。一方面,养殖场要切实转变不保、少保、骗保等保险理念,深入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确保做到应保尽保,以防意外;另一方面,保险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出肉牛、肉羊、蛋鸡等保险产品,切实发挥保险“兜底”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损失;与此同时,国家要进一步扩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贴力度,真正实现强农惠民,从源头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