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措施
2016-02-17王秀霞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文|王秀霞(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措施
文|王秀霞(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规模化养猪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成效,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集约化生产猪只较为集中,虽然为控制传染病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也提高了疫病发生机会和传播速度,严重影响了规模化猪场的快速发展。因此,科学、因地制宜地制定标准化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认真负责地落实卫生防疫措施至关重要。
一、场址选择和建设布局
场址选择首先要考虑污染和防疫问题,即不能对人类生活环境构成直接影响,要远离人口密集区、旅游景点以及农贸交易场所。其次要考虑生产便捷问题,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电力通达、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排污顺畅。建设布局按照建筑功能一般分为生活区、行政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各功能区之间保持隔离,建设隔离带。各功能区依据所在地主风向、地势等情况依次布局。按地势由高到低和主风风向,布局顺序依次为生活区、行政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如各制约条件出现矛盾,一般以主风向决定如何布局。
二、饲养管理
猪只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自身免疫能力。加强饲养管理,可以保持猪群均匀度高,猪只健康、活泼,身体素质强,动物福利好。可以说,饲养管理是做好猪只防病、抗病工作的前提。建议按照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产需求,合理调控饲养环境条件。保持各级猪舍温、湿度适宜,清洁、空气清新、安静。猪只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22~26℃(仔猪出生时要求30℃)、相对湿度为60%~70%。
出生仔猪尽量吃足初乳,因初乳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和抗病因子。各生长阶段饲喂相应的全价饲料,以满足猪生长、生产的营养需要。同时供给足够的清洁饮水。另外,还需注意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要给猪饮用凉水、污水。
要考虑猪只来源、日龄、体重、体况和采食量等方面因素,将相近的个体并为一群,分槽饲喂,分群管理,以保证群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整齐度。猪群稳定后不要任意调群。另外,还要做好仔猪去势、断尾、剪牙、断奶,种公猪膘情控制,安全高效配种,种母猪转群、分娩、接产等阶段的卫生防疫工作,降低发病率及应激危害。
每日观察记录猪群的采食、饮水、粪便、精神、活动、呼吸等基本情况,统计发病和死亡情况,对猪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免经济损失。经诊断发现疑似疫情时,需及时向当地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根据畜牧场饲养管理规定,定期将生产排出的粪污量、贮存量及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等信息如实上报给当地、上级畜牧部门和环境保护机构,主动接受监督与检测。
三、生物安全
人员和车辆进出都要消毒。饲养员经淋浴、更换工作服后方可进场。禁止非本场人员和车辆进入;如必须进场,要严格按照猪场卫生防疫制度,消毒、穿戴工作服及鞋套后,才能进场。工作服和生产工具需定期在场内消毒,外来工具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时各司其职,做到专人、专舍、专管,不能串舍,本场人员不对外从事与畜牧有关的工作。防止其他动物、鸟类、蚊虫窜入。放置灭鼠、杀虫等药物时,避免非目标生物的接近。另外,还要做好转群、繁殖、育肥等阶段的驱虫工作。
采用“全进全出”和“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减少疫病的传播。必须外购时,要从非疫区引种,并有产地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测。挑选健康生猪,运输途中避免污染,做好各阶段消毒及入场前的隔离饲养工作。出售时,按照国家检疫法规,积极配合检疫,确保畜产品质量。定期巡舍,做到“早发现、早隔离”,防止病猪成为传染源。确诊发生重大疫情,出现必须扑灭的传染病时,要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执行隔离、扑杀、封锁等工作。
场内污物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运出场外,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任意丢弃或回收利用。无处理能力的猪场需配备专用的冷藏设施、专用运输车辆,委托有资质的机构代为处理。运送时要用密闭、不渗漏的容器包裹。保存有害生物控制、检查和采取必要措施的详细记录,对有害生物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使用内部具有的控制方法或与有关防疫部门联系。
四、卫生消毒
制定科学有效的卫生消毒制度,防止出现打扫不彻底、消毒不全面、病原微生物快速出现抗药性等情况,导致猪场卫生消毒失败。做好猪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理粪便、更换垫料,保持猪舍地面干燥。门前消毒槽内消毒液要定期更换,消毒液高度以没过进入场、舍的车辆轮胎宽度为宜。进场人员和车辆需严格消毒。用具、猪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建议定期消毒,消毒可用络合碘、季铵盐等药品。猪群转空舍时,可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配合氢氧化钠喷洒地面消毒。消毒后至少空舍2~4周,使用前洗去残余消毒剂。日常喷洒消毒药种的种类要经常变更,防止病原微生物快速出现抗药性,导致猪场卫生消毒失败。做好卫生消毒作的记录工作。
五、免疫接种
免疫预防绝不是盲目的使用疫苗。疫苗接种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接种种类越多、剂量越大越好。接种种类过多、剂量过大会使猪体产生免疫麻痹或免疫不全,疫苗相互之间产生干扰而导致免疫失败。要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及监测情况,结合所在地猪病疫情和疫苗的用途、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安全高效的免疫程序,并有计划的严格实施。
选择通过国家验收的企业生产的生物制品,保证疫苗未过期、变质。运输、保存等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禁止使用与疫苗产生拮抗作用的干扰素,可以使用对疫苗免疫起促进作用的干扰素、左旋咪唑、卡介苗等药物。在进行免疫前后的各24小时内,不要进行喷雾或饮水等形式的消毒。注射前可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所用器械严格消毒,冷藏疫苗提前预温,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正确的接种方法和注射剂量,减免使用疫苗后出现应激、过敏反应。注射结束后,将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对猪群抗体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掌握免疫力变化的动态。做好免疫接种的记录工作。
六、药物防病
合理使用药物防治是搞好猪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饲料和饮水中有针对性地添加一些药物,进行药物保健,可有效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防控技术措施。另外,生产中还需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从而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高效生产。
在猪病防控中,要根据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安全、优质、高效的兽药对症使用。选择通过国家验收的未过期、变质的兽药。运输、保存等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前认真阅读疫苗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注意用药安全,杜绝配伍禁忌,不超疗程用药;疗效相近药品串换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致使治疗效果不佳,药物残留严重。用药时剂量适中、方法正确。做好药品采购、存放、使用等记录工作,并认真观察用药后猪群的反应,及时调整,避免应激、过敏。
总之,在猪场卫生防疫工作中要注重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合理选址、布局,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物安全,做好消毒、免疫及药物防治工作。将外来病源挡在门外,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降低场内病原微生物繁殖及传播速度,有效防止疫病发生,确保标准化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