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化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2016-02-17李尤曹春华贺安民周婧靓湖南省安化县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安化县牛羊生产

文│李尤 曹春华 贺安民 周婧靓(湖南省安化县畜牧水产局)

安化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文│李尤 曹春华 贺安民 周婧靓(湖南省安化县畜牧水产局)

湖南省安化县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段,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8万,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年雨量充足,牧草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为牛羊生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防疫屏障。围绕“稳猪保禽促牛羊”的结构优化目标,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安化县草食动物生产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一、基本情况

安化县草山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各类草山草坡面积17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41.5万亩,年产秸秆总量60万吨,理论黄牛载畜量达100万个单位以上。近年来,牛羊肉价格均在80元/千克左右且保持相对稳定,出栏1头牛、1只羊的平均利润分别达3000元、800元以上。2015年,牛饲养量32.4万头,出栏10.69万头,较2014年增长3.38%、4.8%;羊饲养量65.09万只,出栏35.72万只,较2014年增长4.32%、5.31%。全县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967户、20头以上的183户,存栏2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113户。

目前,安化县已成为肉牛生产基地县、山羊良种补贴项目县、南方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秸秆联户养畜示范续建县、南方草山资源重点监测县和南方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试点县。正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梅城旭丰农牧、山刚农林牧公司、湘安通牧业、金鱼寨养牛合作社、新梦园养牛合作社、万牵牛场等规模养殖效应凸显,对全县草食动物生产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风险防控能力差。饲养管理粗放,偷盗、坠崖等意外时有发生,日常环境消毒和疾病预防观念淡薄。场址选择布局不科学,距离公路主干道长度达不到防疫要求,场内没有设置消毒池、围墙等,防疫设备设施简陋。如湘榜牛场、宏发牛场距公路主干道不足20米且无任何防护设施,宏发牛场2013年发生口蹄疫业主损失惨重。放牧没有划分区域规定,放牧混养致使牛羊共患病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病种传播散发,市场调运频繁,外入性疫情风险加大,极易引发区域性疫病流行。

2.养殖污染严重。养殖面源污染严重,在规模养殖场附近,产生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甲烷、硫化物、臭粪素、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导致空气污浊。牛羊养殖产生的粪便、尿水及场地清洗水、食物残渣等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而随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特别是遇洪涝天气灾害,大量收集堆积的粪便直接冲入江湖,使受纳水体变黑、发臭,并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危及人畜饮水安全,甚至可引起人畜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农作物秸秆受加工机械、处理技术、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霉变腐烂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

3.产业化程度低。优质种源匮乏,大多数养殖户都是采用邻县乡镇公畜与本地母畜杂交产仔,且公畜没有进行严格筛选,存在乱交乱配甚至近交现象,良种化水平低。县内无一家肉食品深加工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仅是逢年过节腌制一些腊制品自食或本地销售,市场交易主要以出售活牛羊为主,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优势产区。

4.科技支撑乏力。县、乡(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县级品改站和乡镇动物防疫站无基本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全县所有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品改室。全县23个乡镇动物防疫站仅有专职动物防疫员98人,动物卫生监督、质量安全监管、渔政管理等都属其职,日常工作繁杂,人员少工作量大,年龄老化业务知识陈旧,且相当一部分人员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专技队伍良莠不齐,陷入“青黄不接”困境,严重阻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影响了草食牧业科技含量的提质增效。

5.保障机制不健全。牛羊产业投入高、周期长、收效慢,当前主要以群众自筹资金发展生产,银信部门对产业发展支持疑虑重重,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缺乏政策性引导和支持,养殖户基本上无扩大再生产能力。良种补贴额度低,保险范围窄,近几年安化县虽实施了肉牛良种补贴、山羊良种补贴项目、能繁母牛保险,但是肉牛良种补贴仅提供2万支冻精颗粒/年,山羊良种补贴10万/年,其他相关补贴保险政策一片空白。种草养畜技术得不到全面推广应用,产量不稳定。地方财政困难,动物防疫、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到位,缺乏经费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后劲。

三、对策建议

1.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结合安化县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牛羊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规划规模养殖结构和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因地制宜推行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实现牛羊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新格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格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落实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分区放牧,做好活畜调运审批和检疫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2.构建生态种养模式。安化县是中国黑茶之乡、全国厚朴之乡和黄姜生产第一大县。在合理选址布局的基础上,可以将牛羊养殖场兴建于茶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邻近区域或山脚,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牛羊粪尿通过发酵处理,以粪还土肥茶、肥药材、生产有机菜等,推行“牛羊—沼—茶”“牛羊—沼—菜”等生态种养模式,实施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四位一体”循环农业生态经济生产方式,实现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牛羊、茶、药材、菜、沼气综合开发。

3.提升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扩股等形式,壮大发展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创办高标准高质量的牛羊养殖示范场带动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力借助民间资本,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延伸牛羊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产业链、价值链。

4.推进养殖科技创新。加强基层牛羊品改站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作用,推广应用牛羊生产主推品种和主导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财政支农推广等项目,提高先进技术到场入户率。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广泛开展科研协作,力争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信息装备、环境净化、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出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实施草地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强草地监理,优化饲料品种结构,推进牧草种植、收割、贮运机械的引进和研发,提升草料生产综合利用率。

5.健全保障服务机制。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劳动、人社部门通力协作,吸收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立起人齐、业精、结构合理、工作有力的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打造一支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对事业负责、对农民贴心的专业技术队伍。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编制、论证一批牛羊生产、加工、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的项目,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投资。针对不同畜别、畜种扩大牛羊生产保险、补贴政策覆盖面,提高赔付或补偿标准,最大限度降低养殖场户因疫情处置(自然灾害等)而承担的损失。构建支持草食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框架,完善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体系,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推动草食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安化县牛羊生产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用旧的生产新的!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牛羊各几头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安化县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